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7篇
  免费   950篇
  国内免费   598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697篇
口腔科学   127篇
临床医学   1128篇
内科学   860篇
皮肤病学   75篇
神经病学   171篇
特种医学   348篇
外科学   1147篇
综合类   2438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179篇
眼科学   192篇
药学   1318篇
  11篇
中国医学   1215篇
肿瘤学   380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957篇
  2011年   1050篇
  2010年   992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814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脑胶质瘤细胞P—糖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细胞P -糖蛋白 (P -gp)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 6 3例手术后脑胶质瘤标本石蜡切片 ,测定P -gp表达。 结果  6 3例脑胶质瘤P -gp阳性率 39.6 8% (2 5 /6 3) ;8例化疗后复发脑胶质瘤P -gp阳性率 87.5 0 % (7/8) ;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2 5 )。 6 3例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中 ,P -gp阳性率Ⅱ级 2 5 .0 0 % ,Ⅲ级 38.46 % ,Ⅳ级 5 2 .39% ,病理分级与P -gp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0 5 )。结论 P -gp表达可为原发性和获得性的 ,化疗能诱导或增强肿瘤耐药性 ,P -gp表达随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强 ,可作为临床化疗中的重要指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72.
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技术操作要点。方法 对2例右手缺失患者行异体手移植,1例双手及前臂中远段缺失者行异体双手及前臂移植。参照自体断肢再植的基本程序,依次行受区准备、供肢准备、移植手组织的重建,首先确定骨骼再接平面,将桡(尺)骨作阶梯状截骨、对合、螺钉固定后,先缝合前臂腹侧屈腕屈指深肌腱(肌腹),吻合尺、桡动脉后行静脉放血,再吻合头静脉、贵要静脉,再缝合腹侧屈腕、屈指浅肌腱(肌腹)及背侧伸肌腱(肌腹),最后缝合神经、皮肤。术后给予抗免疫排斥的药物治疗。结果 3例4肢手术时间为7h52min、9h10min、9h28min、10h5min,供手缺血时间为6h、6h19min、8h59min、7h58min。术后2例3肢移植手血循环良好;1例1肢于术后3h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循环。术后随访2-14个月,移植手术均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功能恢复顺利。结论 异体手移植手术设计的重点,是依据手缺失残端的位置来确定受-供本手的移植平面,组织重建的顺序为骨骼、深层肌腱(肌腹)、动脉、静脉、浅层肌腱(肌腹)、神经和皮肤。  相似文献   
73.
善得定对预防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腹腔注射善得定对大鼠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Ⅱ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20μg/kg;Ⅲ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40μg/kg,腹腔内注射得定60μg/kg;V组,腹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各组动物均于定40μg/kg;Ⅳ组,腹腔内注射善得定60μg/kg;Ⅴ组,腹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各组动物均于术后14d处死,肉眼评价粘连程度,并取粘连的肠段测羟脯氨酸(OHP)。结果 Ⅱ,Ⅲ,Ⅳ,Ⅴ组之粘连程度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粘连肠段的OHP明显低于I组和V组(P<0.05);Ⅱ,Ⅲ,Ⅳ组间粘连程度及粘连肠段的OH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注射善得定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4.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为麻醉中常用局麻药物布比卡因的左旋体.左旋布比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且具有儿乎与布比卡因相同的麻醉效能.长效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一直是麻醉学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阴滞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带血供肌瓣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观察带血供肌瓣复合BMP和单纯BMP组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情况,对四种不同载体的成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以指深屈肌支为蒂制备的带血供肌瓣复合BMP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BMP组.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复合BMP组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其它载体.结论带血供肌瓣可作为BMP的良好载体,带血供肌瓣联合纤维蛋白粘合剂作BMP的载体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6.
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基因转移技术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hBMP-7)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原位杂交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BMP-7在BMSc中的表达.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中出现阳性结果,未转染的BMSc中未见阳性结果出现.结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方法可以将hBMP-7转染至BMSc中,并有外源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7.
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表达率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烧伤延迟复苏时CDl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的变化,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大于30%TBSA的25例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于伤后1、3、7、14、28d取外周血,其中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脓毒症,于脓毒症发生后连续2d亦取其外周血。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3、7、14、28d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分别为(15±6)%、(74±5)%、(264±17)%、(284-16)%、(474-1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924±10)%,P〈0.01];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后1、2d,该指标亦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及非脓毒症患者伤后1、7、14、28d(P〈0.01)。脓毒症患者TNF—d检出率及TNF—α、IL-10浓度,均高于非脓毒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伤后1、7、28d,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与IL—10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963、-0.7459、-0.8474,P〈0.01)。结论烧伤延迟复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促炎性介质释放量增加,并发脓毒症时则更为严重。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可作为动态检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8.
摘要:包装内气氛与包装材料选择性透气性是影响果蔬气调包装质量的主要因素。对青豌豆采用6组不同初始气体组分、3种包装材料进行气调包装,在5℃,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下贮藏7d后,测定青豌豆的相关质量指标,并与未包装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气调包装对青豌豆保鲜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气调包装产品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对气调包装青豌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青豌豆气调包装的最佳初始气体组分,分析了不同包装材料对青豌豆气调包装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4个研究中心共选择3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n=134)、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n=120)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n=136),分别复合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行全身麻醉,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和准确定向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恢复时间长于F组和S组(P<0.01),R组异丙酚总用量、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例数均低于F组和S组(P<0.05或0.01),R组呼吸抑制评分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更好,但其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输血质量控制方法,确保HSCT顺利进行。方法对23例HSCT患者进行早期输血治疗,做好输血前、中、后期输血管理及血液保存的质量控制。结果23例ABO血型不合的HSCT后均获得了造血重建,血型分别于移植后24~150d转为供者血型;无1例发生溶血反应。结论严格输血管理,可以帮助HSCT患者顺利实现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