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0篇 |
免费 | 739篇 |
国内免费 | 6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7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93篇 |
基础医学 | 958篇 |
口腔科学 | 163篇 |
临床医学 | 1205篇 |
内科学 | 1267篇 |
皮肤病学 | 70篇 |
神经病学 | 486篇 |
特种医学 | 33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699篇 |
综合类 | 1171篇 |
预防医学 | 466篇 |
眼科学 | 203篇 |
药学 | 804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456篇 |
肿瘤学 | 6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417篇 |
2021年 | 471篇 |
2020年 | 331篇 |
2019年 | 341篇 |
2018年 | 345篇 |
2017年 | 293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436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574篇 |
2011年 | 670篇 |
2010年 | 346篇 |
2009年 | 317篇 |
2008年 | 438篇 |
2007年 | 476篇 |
2006年 | 395篇 |
2005年 | 382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174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73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目的设计一种既能重建腰椎椎体高度又能保留相应椎间隙运动功能的可动腰椎假体用于治疗腰椎肿瘤、结核、骨折等疾病。方法提取我国60名健康成年男性的腰椎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解剖参数采集,并对解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统计结果设计仿生人工腰椎及椎间盘复合体,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假体光敏树脂模型并进行活动度评价。结果椎体前后高度比中间大,上下终板的正中矢状径与冠状径均大于中间水平面,上下终板与侧面呈70余度夹角,同一椎体上下终板凹陷深度存在显著差异(0.05)。椎间盘厚度均呈前高中高后高的规律,前后高度之间具有显著差异(0.05)。仿生人工腰椎及椎间盘复合体由椎体部件、椎间盘部件及自攻锁钉螺钉三部分组成。椎体部件侧面设有植骨槽与羟基磷灰石涂层,其可动装置为防脱球窝关节,关节面进行高度抛光处理。假体的构成材料为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的医用钛合金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结论 CT三维重建可以较准确的获得腰椎的解剖参数,理论上仿生人工腰椎及椎间盘复合体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腰椎的生理功能,并能通过调整椎间盘部件的大小来改变运动范围,但是该假体的屈服轻度、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尚需要体外力学测试及动物体内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超声波诊断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产BVI(TheV—psls)眼科专用A、B两用超声波扫描仪,对12例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玻璃体暗区前部见到形态不一的半环状或球形回声带,其中5例为多个半环状强回声带;4例为单球形或双球形强回声带;3例为局部扁平状强回声带。结论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法对稳定型心绞痛(SA)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例)和正常对照(CO)组(20例)进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瘦素水平冠心病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及AMI组高于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P〈0.05);血清APN水平UA组及AMI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9,P〈0.05)。结论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检测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探讨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96孔板法形成生物膜,结合结晶紫染色,检测临床样本中分离的53株粪肠球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分析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患牙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53株粪肠球菌中,40株(75.47%)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在患牙的多种临床表现中,瘘道与再治疗根管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治疗根管中,无瘘道的患牙分离出来的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有瘘道的患牙,临床治疗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5.
Establishment of an untransfected human corneal stromal cell line and its biocompatibility to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 下载免费PDF全文
Ting-Jun Fan Xiu-Zhong Hu Jun Zhao Ying Niu Wen-Zhuo Zhao Miao-Miao Yu Yuan Ge 《国际眼科》2012,5(3):286-292
AIM: To establish an untransfected human corneal stromal (HCS) cell line and characterize its biocompatibility to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 (aPCS).
METHODS: Primary culture was initiated with a pure population of HCS cells in DMEM/F12 media (pH 7.2) containing 20% fetal bovine serum and various necessary growth factors. The established cell line was characterized by growth property, chromosome analysis, tumorigenicity assay, expression of marker proteins and functional proteins. Furthermore, the biocompatibility of HCS cells with aPCS was examined through histological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analyses and with light, electron microscopies.
RESULTS: HCS cells proliferated to confluence 2 weeks later in primary culture and have been subcultured to passage 140 so far. A continuous untransfected HCS cell line with a population doubling time of 41.44 hours at passage 80 has been determined. Results of chromosome analysis, morphology,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expression of marker protein and functional proteins suggested that the cells retained HCS cell properties. Furthermore, HCS cells have no tumorigenicity, and with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to aPCS.
CONCLUSION: An untransfected and non-tumorigenic HCS cell line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cells maintaine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marker proteins and functional proteins. The cell line, with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to aPCS, might be used for in vitro reconstruction of tissue-engineered HCS.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设计适用脑转移瘤术中放疗的施照器并评估其剂量学特征。方法 施照器设计首先通过模拟计算电子束经过一系列不同厚度散射箔后的散射角和剂量率,确定散射箔厚度;其次,建立散射箔位于不同高度的位置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模型表面平均能量方差,确定散射箔位置;最后,建立调节层几何结构特征与施照器表面剂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调制器的内表面特征。使用蒙特卡罗(MC)EGSnrc/BEAMnrc和EGS4/DOSXYZ程序完成Mobetron加速器、位置评估模型、调节层、施照器建模和剂量学分析。结果 半球囊状施照器的限光筒直径为2.5 cm、筒壁厚0.5 cm,材料为0.2 cm厚水等效材料加0.3 cm厚不锈钢;散射箔厚度0.14 cm,材料为金属钨,位置高度为0.5 cm;调制器为月牙形,材料为水等效材料。该施照器能够使Mobetron 12 MeV的电子束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剂量率为160 cGy/min,治疗深度为0.85 cm。结论 采用MC模拟设计的适用于高能电子束的半球囊状施照器,能产生半球面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lα(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Rb、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并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Rb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未见表达,主要表达于Rb细胞浆及胞核。HIF-lα在Rb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b组中MVD平均为33.59±1.15,正常对照组为7.42±0.95(t=17.499,P<0.01)。HIF-lα与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1)。结论HIF-l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提示HIF-lα的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Rb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Rb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caspase-2和caspase-3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其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2/2007-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治疗组(BDNF玻璃体腔注射),手术组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h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表达,缺血后6~24h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表达,48h开始下降。凋亡细胞在缺血后24h达到高峰,caspase-2缺血6h后逐渐增加,24h达高峰,然后在48至72h下降。caspase-3表达改变与caspase-2改变基本一致。BDN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但能明显抑制凋亡细胞的表达,同时使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BDNF可抑制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Rb、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并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Rb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未见表达,主要表达于Rb细胞浆及胞核。HIF-1α在Rb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b组中MVD平均为33.59±1.15,正常对照组为7.42±0.95(t=17.499,P〈0.01)。HIF-1α与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1)。结论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提示HIF-1α的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Rb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Rb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