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5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589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96篇
基础医学   970篇
口腔科学   164篇
临床医学   1170篇
内科学   1232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494篇
特种医学   3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09篇
综合类   1210篇
预防医学   495篇
眼科学   215篇
药学   821篇
  9篇
中国医学   484篇
肿瘤学   68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肺癌细胞外基质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层粘蛋白(Laminin,L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84例肺癌标本中LN、F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LN及Ⅳ型胶原在中、高分化的肺鳞癌中的表达均明显强于低分化组(P<001),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肺鳞癌5年以上生存组LN、Ⅳ型胶原的表达明显高于05年内死亡组(P<001),FN的表达亦有差异(P<005)。肺腺癌的5年以上生存组中FN、Ⅳ型胶原的表达均强于05年内死亡组(P<005,001)。结论LN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与肺鳞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LN、FN、Ⅳ型胶原的表达均可作为评估肺鳞癌预后的指标,而腺癌的预后仅与FN、Ⅳ型胶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2.
三七总皂甙对红系祖细胞增殖调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亚平  牛宏 《解剖学杂志》1996,19(2):138-147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造血生长因子检测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小鼠红系祖细胞调控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三七总皂甙对正常或骨髓抑制一贫血模型小鼠的红系祖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三七总皂甙亦可提高阿糖胞苷所致祖细胞的“自杀”率;经三七总皂甙诱导制备的脾细胞,L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红系祖细胞的直殖具有较高刺激活性。  相似文献   
43.
肝尾状叶的外科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2例成人肝脏标本上,研究了肝尾状叶的形态,动脉、静脉和肝管的分布特征;尾状叶常有3个突起,即尾状突、乳头突和下腔静脉后突,且变异较大;尾状叶有两个恒定的蒂,其结构排列由浅入深分别是门静脉支、肝动脉支和肝管。尾状叶静脉有2~5支,其中以3支居多,主要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1/3部的左前壁。中结合解剖学研究总结了施行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4.
45.
促肝细胞生长素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细胞学、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三方面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在体外对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GF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其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D50)为0.37mg/ml±0.04mg/ml。而37℃灭活的pHGF对BEL-7402细胞增殖在15h无抑制作用,在24和48h抑制作用很弱(ID50>1.5mg/ml)。DNA凝胶电泳结果表明,pHGF可诱导BEL7402细胞产生细胞凋亡(Apoptosis)。流式细胞术(FCM)结果显示:pHGF抑制BEL-7402细胞增殖过程是先使细胞停留在G0/G1期,继而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后两项结果均显示pHGF对人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里时间和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在78具成年尸体上详细观察了髂总动脉的分支。髂总动脉外侧支的出现率为30.76%,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43.33%),始端外径为2.38±0.06(0.90~4.20)mm.起自髂总动脉的髂腰动脉的出现率为10.26%,也多起于髂总动脉远侧1/3段,其始端外径为3.03±0.14(2.50~3.80)mm。记录了此两支动脉的走行和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7.
背景: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促进骨再生的能力,但从胎牛血清中提取的外泌体是否可以促进骨形成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胎牛血清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骨破坏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从胎牛血清中提取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法验证外泌体是否提取成功;然后用10 mg/L胎牛血清外泌体干预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通过CCK-8实验检测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对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以不含外泌体的胎牛血清培养的MC3T3-E1细胞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①胎牛血清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层膜结构,大小在30-150 nm之间,外泌体表面标记因子CD81表达呈阳性,而微囊表面标记物CD40表达呈阴性;②外泌体组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泌体组成骨标志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胎牛血清外泌体对成骨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可为临床治疗骨破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National examinations for medical graduates were introduced on an experimental basi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82. To estimate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 (NM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competence of a sample of the participating examinees was conducted in 1984.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717 of the 4,995 graduates from 13 medical colleges who had taken the initial NME. Their scores on the NME and the ratings given them by directors of postgraduate programs in nine aspect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were compared by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Scores on the NME were consistent with measures of postgraduate clinical competence and, as a whol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atings of clinical compet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the score on the NME as a predictor of postgraduate clinical competence. However, the ext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ME score and postgraduate clinical competence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ty program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training.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是否对缺血/再灌注(I/R)脑细胞具有保护效应及其与微循环调节功能间的关系。方法:I/R与IPC组大鼠均复制脑I/R损伤模型,IPC组增加于I/R之前24h进行的短暂脑缺血预处理。动物均开颅窗观察缺血前、缺血后、再灌后脑软膜微循环指标;并取脑组织作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缺血损伤情况。结果:I/R组TTC染色后大多数出现不规则的缺血损伤的淡染区,而IPC组明显少见。IPC组缺血及再灌之后毛细血管累计总长度、微循环血流量、微血管内血流速度之相对增加值均大于I/R组。I/R组于再灌注之后有无复流现象;而IPC组此时呈灌注增加的过程。结论:IPC通过提高微循环的调节功能,促进毛细血管的相对性开放和血流的相对性加快,减轻缺血期组织血流低灌注和再灌注期无复流现象,从而对I/R脑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人球结膜微血管的超微结构 ,认识白内障时球结膜微血管的电镜改变 ,为微循环和眼科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对象为 5例老年性白内障、1例糖尿病性白内障 ,术前一般状态良好。在白内障手术时取球结膜标本。电镜常规固定、包埋、定位、超薄切片、用电镜观察。结果 :球结膜毛细血管多由 2~ 3个内皮细胞围绕而成。核多为长椭圆形 ,核周缘有轻度凸凹。近腔侧胞浆细胞器较多 ,微丝和微管十分发达。基底膜、周细胞与一般毛细血管相似。 6例白内障球结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底膜、周细胞、管腔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电镜改变可以分为三类 :( 1)代偿反应性增强改变 :微丝、微管十分发达、核周深凹、胞体突入管腔内、内皮细胞突起穿越基底膜、白细胞穿壁 ;( 2 )可恢复性退变 :线粒体退变、核质周集、胞浆出现空泡、基底膜分层、弥散、小量出血 ;( 3)严重不可恢复性改变 :核质固缩、腔内红细胞融合、血红蛋白溢出弥散、管壁断裂、腔内充满退变、裂解结构 ( 2例 ) ,并通过断裂处出至基底膜外。结论 :白内障病人球结膜微血管的超微结构有程度不等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