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0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381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545篇
口腔科学   185篇
临床医学   928篇
内科学   806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151篇
特种医学   321篇
外科学   660篇
综合类   209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981篇
眼科学   81篇
药学   1006篇
  8篇
中国医学   746篇
肿瘤学   2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741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656篇
  2007年   644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了解群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事件特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的发展及蔓延。方法由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对疫苗生产厂家、经营单位资质及疫苗质量进行调查,对儿童接种时间、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接种时疫苗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告知情况、知情告知书签发情况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经现场调查及临床检验,确定这是一起因村医违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导致部分接种儿童出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甚至出现了肾脏改变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需采取多种措施,科学规范实施疫苗接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我国18~60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辽宁、浙江、云南、陕西抽取6159名城乡居民,进行超重、肥胖流行现状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6159份,问卷有效率100%。调查对象的体重指数(BMI)为(23.1±3.6),体重偏轻比例为5.7%,正常为58.7%,超重为28.9%,肥胖为6.3%。不同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吸烟、每周饮酒次数、每周锻炼锻炼次数及锻炼时间的成年居民之间超重肥胖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有男性、高年龄组、工人、戒烟者。结论我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患病患病率较高,在社区人群中应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加强控制体重,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给予0.15PNA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连续治疗14d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I指数评分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42.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尿激肽原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梗死所致脑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方法,选取高血压住院患者143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个体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分别是年龄(OR=2.811)、人均月收入(OR=2.491)、职业紧张度(OR=3.800)、BMI(OR=2.679)、咸菜(OR=2.616)、主食以米为主(OR=14.039)、主食以面为主(OR=19.811)、性格(OR=5.185)、脾气(OR=2.239)、焦虑(OR=5.662),保护因素分别是饮茶(OR=0.239)、加强运动(OR=0.637)。结论高血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明确检测血清S100B蛋白联合降钙素原是否在初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急诊抢救室及急诊留院观察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时采集基本信息及血液标本并行腰椎穿刺术进行相关的检查检验。将患者按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CNS+组)、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CNS-组),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S100B蛋白浓度,评价PCT联合S100B蛋白在初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应用价值。结果:CNS+组患者血清PCT的浓度高于CNS-组,CNS+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CNS-组。在PCT初筛阳性患者中有50%患者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而在S100B初筛阳性患者中有91.4%的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在PCT和S100B初筛阳性的患者全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PCT和S100B初筛阴性的患者有45.3%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检测血清PCT和S100B浓度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SIR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作用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我院急诊科412例患者入院24h后分别进行SIR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去向和预后,并根据其当次入院后病死率,比较三种评分与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三种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SIR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越高,病死危险率越高;SIRS评分、REM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763和0.865。结论:三种评分系统均能预测患者的预后,其预测准确度为APACHEⅡ〉REMS〉SIRS;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REMS评分更适用于急诊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97.
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治疗目前已有了较大进展,腔内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本文就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腔内治疗指征掌握、治疗前后用药选择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在腔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和误区,如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优劣判断、支架种类和型号选择的方式等,以期提高大动脉炎腔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阿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4.6×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28:72(v/v);流速1.00 ml/min;2487紫外检测器322 nm测定。结果:阿魏酸在0.005μg/ml~80μg/ml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9),检出限为5.0μg/L,加标回收率在98.0%~10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0%~1.81%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保健食品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加强管理,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行为.方法 设计制定检查表,抽样检查185所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综合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较规范,检查得分较专科医院和卫生院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还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如废物收集不及时、医疗废物盛装器和运送工具不符合规范要求、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地点不合理、医疗废物交接管理不严密等.结论 应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对各项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转运、贮存、处置等行为的督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防止和减少HBV的感染。方法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检测;并统计不同职业、年龄医院工作人员的感染率。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全阴占52.3%,乙型肝炎主要感染模式为抗-HBs合并抗-HBc阳性占6.0%,抗-HBs合并抗-HBe、抗-HBc阳性占2.9%,HBsAg合并抗-HBe、抗-HBc阳性占1.7%;医院不同职务HBV感染率明显不同,全院821名职工被检血清中,其中护士感染率为12.1%,医师感染率为18.3%,医技人员感染率为12.6%,行政人员感染率为4.7%,后勤人员感染率为4.6%;总感染率为11.3%,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机关、后勤人员(χ2=15.043,P<0.01);医院工作人员中HBV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40~59岁感染率最高,达16.0%,各年龄组H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P<0.05)。结论医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HB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