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0篇
  免费   1080篇
  国内免费   819篇
耳鼻咽喉   213篇
儿科学   164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557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418篇
内科学   844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445篇
外科学   1077篇
综合类   301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310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1284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80篇
肿瘤学   43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1068篇
  2011年   1058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891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839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克隆人DcR3基因于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载体pAAV-IRES-hrGFP中,以获得高感染滴度及纯度的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为将其用于感染移植肝,研究其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打下基础。方法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含全长人DcR3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利用脂质体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AAV-293细胞中,合成重组DcR3腺相关病毒,经PEG/氯仿纯化,用SDS-PAGE鉴定其纯度,扫描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形态,倍比稀释法测定重组病毒的感染滴度。并用重组病毒感染COS-7细胞鉴定DcR3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组装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纯化后病毒感染滴度为1.1×1010U/mL。在重组DcR3腺相关病毒感染的COS-7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了DcR3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为下一步研究DcR3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结合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常规西药治疗,并在发病1周内行PCI术,治疗组再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每天1次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TNI)、高敏C反应蛋白(hCRP)、脑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TNI、hcRP、BNP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够对抗NSTEMI患者的心肌细胞坏死,消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3.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365例代谢综合征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最多,痰湿壅盛证、脾肾两虚证次之,肝胃郁热证最少,胰岛素抵抗组在气阴两虚证、瘀热互结证、痰湿壅盛证型中的IR值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且在气阴两虚证型中ISI值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糖耐量异常中肝火亢盛证型的比例较高,占95.83%(P<0.05),而湿热困脾证型明显低于其他9型,占29.63%(P<0.05)。阴阳两虚证型在脂蛋白异常中出现的比例为90.91%,明显高于其他9型(P<0.05)。痰湿壅盛证型在血浆黏度异常中76.47%的出现比例较之脾肾两虚证的24.32%也差距明显,高于其他9型(P<0.05)。血瘀脉络证型在微血管病变中出现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气阴两虚及痰、瘀互结是贯穿本病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存在于代谢综合征的全过程。目前临床治疗在活血化瘀、祛痰化浊、健脾益气三大治则的基础上,兼顾调肝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84.
王氏保赤丸治疗痞满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王氏保赤丸治疗痞满证(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疗程10天。结果:临床症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单项主症总有效率为93.3%,单项次症明显改善,对大便不畅疗效最为明显。提示王氏保赤丸对痞满证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针刺以十宣、小海穴为主穴治疗中风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中风后手指不能活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上肢在常规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十宣、小海两穴,对照组患者上肢采用常规针刺取穴,针刺结束后两组均进行上肢的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3个疗程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的手指功能(肌力)记分和Fugl-meyer功能量表中手功能的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手指肌力和手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十宣、小海穴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通过比较乙醇热回流法和水煮法、冷浸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探讨萱草花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8倍量体积,冷浸2次,每次24h。  相似文献   
87.
液体制剂中难溶性药物的增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楠  高永良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1):1276-1279
综述了液体制剂开发中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方法,包括调节溶液pH值,应用表面活性剂,潜溶剂及包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唑嘌呤片有关物质。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00 mm×4.6 mm,5μm),以甲醇-0.05%醋酸钠溶液(18∶82)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 1,检测波长为300 nm。结果硫唑嘌呤片中的2个典型杂质6-巯基嘌呤和5-氯-1-甲基-4-硝基咪唑的线性范围均为0.125~1.80μg.mL 1(r分别为0.999 7和0.999 9),检出限分别为0.787 ng和0.933 ng,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64%)和100.0%(RSD=0.14%)。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唑嘌呤片有关物质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常氧条件下姜黄素对Hep1细胞的增殖及HIF-1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常氧条件下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15、20μmol/L)对肝癌Hep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终浓度为15μmol/L姜黄素对体外肝癌细胞系Hep1细胞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分析Hep1细胞凋亡的变化;常氧条件下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15、20μmol/L)对肝癌Hep1细胞作用24h后,RT-PCR检测Hep1细胞HIF-1α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10、15、20μmol/L的姜黄素在作用1周后,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癌Hep1细胞增殖;流式分析显示15μmol/L的姜黄素使Hep1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的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的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常氧条件下,姜黄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癌Hep1细胞的增殖,促进Hep1细胞的凋亡和HIF-1α mRNA的表达,常氧条件下姜黄素抑制肝癌Hep1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缺氧条件下姜黄素的抑瘤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0.
中药菟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 :研究中药菟丝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聚酰酰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及光谱特征确定结构。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 ,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 (Ⅰ) ,槲皮素-3-O-β-D-半乳糖 (2→1)-β-D-芹糖苷 (Ⅱ ) ,金丝桃苷 (Ⅲ) ,异鼠李素 (Ⅳ) ,山柰酚 (Ⅴ) ,槲皮素 (Ⅵ) ,d-芝麻素(Ⅶ )和9(R) 羟基-d-芝麻素 (Ⅷ )。结论 :Ⅳ和Ⅶ为首次自菟丝子属植物中分得 ,Ⅰ ,Ⅱ和Ⅴ为菟丝子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