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5篇
  免费   1485篇
  国内免费   1103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180篇
妇产科学   136篇
基础医学   1623篇
口腔科学   341篇
临床医学   2001篇
内科学   2319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823篇
特种医学   5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56篇
综合类   2563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028篇
眼科学   421篇
药学   1500篇
  3篇
中国医学   723篇
肿瘤学   138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50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683篇
  2014年   807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1003篇
  2011年   1157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益智康脑丸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兔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18只,益智康脑丸治疗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检测海马组织磷脂酶A2(PLA2)活性、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兔脑缺血再灌注1 h、6 h、12 h后海马组织PLA2的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益智康脑丸治疗组PLA2的活性显著降低,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智康脑丸可通过降低脑组织PLA2活性、改善脑循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α1受体亚型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尿道电切除的增生前列腺新鲜标本共47例,分为单纯BPH组23例和合并高血压(血压控制良好)BPH组24例,RT-PCR法测定前列腺组织中的α1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 α1A、α1B、α1D 3种α1受体亚型mRNA在47例BPH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22、0.97±0.16、1.00±0.28 (P> 0.05),表达比例为32.4%∶33.1%∶34.5%,3种亚型的表达没有差别.α1受体总mRNA和α1B受体亚型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合并高血压BPH组与单纯BPH组无差别,但α1A和α1D受体亚型mRNA的相对表达量却发生了变化.在合并高血压BPH组中,3种受体亚型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6±0.16、0.95±0.14、0.84±0.17(P<0.05),表达比例为37.1%∶33.4%∶29.5%,以α1A亚型的表达占优,且高于单纯BPH组(P<0.05).在单纯BPH组中,3种受体亚型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0.22、0.98±0.18、1.19±0.27 (P< 0.05),表达比例为27.7%∶32.7%∶39.4%,以α1D亚型的表达占优,且高于合并高血压BPH组(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BPH组,合并高血压BPH组的α1A型受体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重点阻滞α1A型受体亚型的功能可能更有利于高血压合并BPH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4.
基因组不稳定是衰老的首要特征,而DNA损伤作为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被认为是诱发衰老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DNA损伤修复与衰老的内在关联,总结了DNA损伤诱导衰老发生的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还探讨了靶向DNA损伤修复以延缓衰老的可能性及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上臂输液港,即血管超声下穿刺成功后送入0.018英寸导丝,插入5Fr微插管鞘,退扩张器及微导丝,送入含支撑导丝(0.035英寸)的5Fr导管,并行导丝引导腔内心电图定位确定导管长度,制作囊袋放入港体,缝合皮肤并固定。观察植港操作时间、成功率及植港即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上臂输液港植港成功率为95.89%,植入操作时间为15~45(25.46±6.22)min。患者植港术中疼痛评分为(1.63±0.74)分,术后24 h为(2.94±0.67)分,仅有1例误穿神经。结论采用超声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输液港,在保证成功植入的同时,可缩短操作时间,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且有效预防植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6.
SPR手术中椎板后移回植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维护脊椎后柱结构稳定的新方法。方法在SPR手术中采用椎板后移回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46例。结果34例随访6个月~2年4个月,优良率971%。结论椎板后移回植是维护脊椎后柱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p21 ras和nm23-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21ras和nm23-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LSAB法观察了80例胃癌患者的p21ras和nm23H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有淋巴结转移(LNM)组p21ras表达阳性率(62.5%)明显高于无LNM组(42.5%)但nm23-H1表达阳性率(27.5%)则明显低于无LNM组(47.5%)LNM数为1-3枚和p21ras表达阳性率(33.3%)明显低于4-  相似文献   
108.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27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及手术治疗,分析指出:MRI+Gd-DTPA可增强MRI对椎管内肿瘤检出率,定位定性准确,对决定手术方案,预测预后有决定性意义,应作为首选检查。并对不同部位、性质、形态的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作了分析,应在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基础上,避免摘除后脊柱脊髓合并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C1,2不稳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Chi YL  Xu HZ  Lin Y  Huang QS  Mao FM  Wang XY  Y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8):469-473
目的 创建一种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C1,2 不稳的手术方法。方法 取 4 0名正常人影像学测量寰枢椎正位、侧位片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等相应数据 ,并用自行研制手术器械 ,对 15例C1,2 创伤性不稳的患者。男 10例 ,女 5例 ;寰枢椎 (半 )脱位 7例 ,陈旧齿状突骨折伴脱位 1例 ;Jefferson骨折 3例 ;C1前弓骨折 4例。在C臂X光机监视下行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技术治疗 ,并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 正位片上其标准角右侧为 2 4 0°± 3 7° ,左侧为 2 3 8°± 1 8°;安全角右侧为 15 2°~ 30 3° ,左侧为 14 8°~ 32 1°;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右侧为 (5 6± 2 2 )mm ,左侧为 (5 8± 1 9)mm ;侧位片的标准角为 2 4 1°± 1 8° ;安全角为 12 6°~ 2 6 8°。 15例患者内固定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螺钉位置佳。无脊髓、椎动脉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穿刺创口无感染。结论 经皮前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C1,2 不稳操作简单 ,出血少 ,创伤小 ,恢复快 ,可一期行侧块关节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有一定风险 ,如使用合理的配套器械 ,并熟悉其解剖特点 ,在X线透视下正确选择进针点、角度和深度 ,操作规范 ,此技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0.
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Yang HL  Niu GQ  Liang DC  Wang GL  Meng B  Chen L  Lu J  Zhou Y  Mao HQ  Zhao LJ  Liu XY  Gu XH  Ni CF  Tang TS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299-1302
目的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差异,评价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P)施行椎体复位的58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患者(90个椎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90个椎体分为单球囊组(28个椎体)和双球囊组(62个椎体),两组均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扩张后灌注骨水泥,分别采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和双球囊双侧同时扩张的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726%(229~100%);Cobb角由术前179°(31°~316°)矫正至术后96°(06°~282°),平均矫正87°(03°~27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分别为776%(553%~100%)和643%(229%~100%),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分别为99°(03°~272°)和86°(06°~19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同样能使压缩骨折的椎体获到较好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