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5篇 |
免费 | 607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3篇 |
儿科学 | 198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346篇 |
口腔科学 | 125篇 |
临床医学 | 781篇 |
内科学 | 661篇 |
皮肤病学 | 61篇 |
神经病学 | 99篇 |
特种医学 | 271篇 |
外科学 | 473篇 |
综合类 | 1756篇 |
预防医学 | 687篇 |
眼科学 | 88篇 |
药学 | 699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545篇 |
肿瘤学 | 2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247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89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317篇 |
2013年 | 373篇 |
2012年 | 586篇 |
2011年 | 602篇 |
2010年 | 635篇 |
2009年 | 542篇 |
2008年 | 530篇 |
2007年 | 478篇 |
2006年 | 366篇 |
2005年 | 308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特殊运动与儿童足弓发育的关系。【方法】以足印法测量210名(男115名,女95名)9~12岁吴桥某杂技学校2年以上学龄学员的足弓,考核受试者原地后空手翻的成绩。【结果】原地后空手翻成绩在男性扁平足组均值为(67.86±1.22)分,非扁平足组为(66.86±1.24)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0.82,P>0.05);在女性扁平足组均值为(70.24±1.18)分,非扁平足组为(68.72±1.32)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t=1.28,P>0.05)。【结论】扁平足不影响原地后空手翻成绩。 相似文献
92.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循规性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及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 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的疗效。方法:137例206眼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患者(主观验光散光度数与角膜地形图显示角膜散光度数相差小于0.5D)随机分为2组,LASEK组61例94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度3.556±0.784D(-2.25~-5.00D),LASIK组76例112眼,术前角膜散光度3.592±0.680D(-2.50~-5.00D)。LASEK组角膜上皮瓣及LASIK组角膜瓣蒂部均位于角膜上方12点处。术后随访6~12月,观察患者角膜散光度数及角膜散光轴的变化。结果:LASEK组术后3d内有71眼(75.5%)出现轻度不适。LASEK组术后1月内有6眼出现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均为0.5级。术后6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06±0.817)D,(2.996±0.49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散光轴向无明显改变。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角膜循规性散光安全、有效,且效果好于LASIK。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后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含量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家猪抗亚洲牛带绦虫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亚洲牛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d龄健康乳猪5头,并以健康乳猪4头作对照。于感染后第7、13、15、30、41、45、60和75天,定期抽取猪心脏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NF-γ含量。结果正常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不同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实验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感染第7天时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略高于或低于正常组,第60天开始回升,第75天形成新的高峰。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2和INF-γ含量在第7、75天显著升高(P〈0.01),在感染第13、60天时略升高(P〈0.05)。结论家猪感染亚洲牛带绦虫不同时期,血清IL-2和INF-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感染早期血清出现高水平IL-2和INF-γ,提示细胞免疫在抗击六钩蚴早期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感染中期,血清IL-2和INF-γ含量相当于正常组,提示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低下;晚期出现高水平的IL-2和INF-γ,可能是宿主抑制囊尾蚴引起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95.
96.
天花粉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天花粉蛋白(TCS)突变体,并将其在原核系统内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借助计算机预测TCS可能的抗原决定簇(YFF81-83)并设计出适当的突变引物。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CS突变体全长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RSET-A连接,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将所获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鉴定。最后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所获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TCS突变体(TCSYFF81-83ACS),并获得了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产生出大量均一的TCS突变体蛋白。结论:TCS的定点突变及其在原核系统内的表达,为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CS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 探讨MRI成像诊断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73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T1加权(T1WI)、T2加权(T2WI)、T2水抑制成像(T2Flair)、三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序列(3D COMSIC)、3D TOF成像、弥散加权序列(DWI)、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增强扫描序列行头颅的横断面、冠状面扫描。结果 73例患者中发现72例存在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漏诊异常静脉压迫三叉神经1例,存在2支血管同时压迫一侧三叉神经11例,3支血管同时压迫一侧三叉神经1例。动脉性压迫47例,静脉性压迫23例, 血管畸形压迫3例。结论 MRI成像检查能够较好的对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进行分类及评价,在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消癌平片联合CT引导的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62例不可切除的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均给予CT引导的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放疗同步化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消癌平片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密切观察2组出现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治疗前后,检测2组外周血中IgG、IgA、CD3+、CD4+及CD8+含量。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 a的随访,统计患者治疗1、2、3 a的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降低、肝功能损伤、放射性直肠损伤、放射性膀胱损伤及血红蛋白降低等毒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CD3+、CD4+及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1 a生存率、2 a生存率、3 a生存率、平均PFS及平均O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癌平片联合CT引导的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较好,且可有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构建经典途径分泌型人白细胞介素1β(shIL-1β)重组表达载体,检测其在H7402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OE方法将人红细胞生成素(EPO)信号肽序列和编码人白细胞介素(hIL-1β)成熟蛋白的基因序列拼接形成融合基因,与pIRES2-EGFP质粒重组构建shIL-1β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shIL-1β,利用jetPEI方法将其稳定转染H7402细胞(H7402/shIL-1β),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间接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hIL-1β分泌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H7402/shIL-1β细胞发出明亮绿色荧光,RT-PCR检测显示pIRES2-EGFP-shIL-1β能够在H7402细胞中稳定表达融合基因mRNA,同时细胞培养上清中h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成功构建了经典途径分泌的hIL-1β重组表达载体,该载体可在H7402细胞中稳定分泌生物活性的hIL-1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