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5篇
  免费   1269篇
  国内免费   601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317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800篇
口腔科学   233篇
临床医学   1799篇
内科学   1095篇
皮肤病学   131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290篇
外科学   798篇
综合类   361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753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1729篇
  15篇
中国医学   1455篇
肿瘤学   518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890篇
  2012年   1411篇
  2011年   1477篇
  2010年   1285篇
  2009年   1134篇
  2008年   1217篇
  2007年   1034篇
  2006年   916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Roux-en-Y胃旁路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前瞻性入组37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RYGB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通过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糖尿病治疗满意度问卷(DTSQ)、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37例患者术后血糖和血脂均显著下降(均P〈0.05),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术后12个月时,SF36生理相关综合评分(74.6±18.3)和精神相关综合评分(78.9±14.5)均高于术前(54.9±15.1和56.4±17.8,均P〈0.01);DTSQ治疗满意度优于术前(29.2±7.1比15.4±5.6,P〈0.01);DMQLS满意度亦优于术前(60.9±8.0比33.3±7.0,P〈0.01)。结论Roux-en-Y胃旁路术可有效地改善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药物敏感试验联合多药耐药基因1(MDR1)检测预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化疗敏感性,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淄博市中心医院2009~2011年手术切除的80例NSCLC患者[男46例,女34例;中位年龄54(29~81)岁]的新鲜标本,采用MTT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患者对顺铂(DDP)、吉西他滨(GEM)、多西紫杉醇(DOC)、依托泊苷(VP-16)及长春瑞滨(NVB)的体外药物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MDR1表达水平。结果经化疗药物作用后,体外培养的NSCLC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代谢活性下降及凋亡。MTT法检测结果提示,不同个体NSCLC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NSCLC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亦不同:对DOC、GEM及VP-16的敏感性高于DDP和NVB(42.5%±9.5%、40.5%±6.5%、38.4%±7.6%vs.31.5%±8.5%、32.5%±7.8%,P<0.05)。肿瘤组织中MDR1的阳性表达率为40.0%(32/80),MDR1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关(P>0.05)。MDR1阳性表达与NVB(χ2=5.209,P=0.022)、GEM(χ2=4.769,P=0.029)、VP-16(χ2=4.596,P=0.032)及DDP(χ2=6.086,P=0.014)的体外耐药相关,而与DOC的体外耐药不相关(χ2=0.430,P=0.512)。结论 MTT药物敏感试验可有效预测临床化疗药物敏感性,MTT药物敏感试验联合MDR1检测可提高预测NSCLC化疗敏感性,指导其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麝香、乳香配伍组合对虎杖提取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53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只用于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的制备,48只随机分为麝香配伍乳香+虎杖提取物组、虎杖提取物、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共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应用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免疫佐剂制备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60 d时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虎杖提取物、麝香配伍乳香+虎杖提取物组分别予生药量虎杖1.575 g/(kg.d)、麝香0.021 g/(kg.d)、乳香1.05 g/(kg.d)按组别选用连续灌胃,各组给药14 d时处死,检测指标包括病理学,ELISA法检测前列腺组织匀浆TNF-α、IL-1β、IL-6、IL-8水平,RT-PCR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炎症因子MCP-1(CCL2)、CCR2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麝香配伍乳香+虎杖提取物组前列腺组织结构改善,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虎杖提取物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麝香配伍乳香+虎杖提取物组明显降低前列腺组织炎症因子(TNF-α:11.04±4.07、IL-1β:16.94±4.26、IL-6:110.08±28.42、IL-8:26.28±7.36,pg/ml),优于单纯虎杖提取物组(TNF-α:63.21±21.37、IL-1β:41.32±14.62、IL-6:177.64±42.65、IL-8:96.37±37.6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麝香配伍乳香+虎杖提取物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炎症趋化因子MCP-1(CCL2)及其受体CCR2的mRNA(MCP-1:0.32±0.17;CCR2:0.28±0.11)及蛋白(MCP-1:0.28±0.15;CCR2:0.11±0.04)表达水平与模型组(MCP-1 mRNA:1.15±0.39;MCP-1蛋白:0.93±0.34;CCR2 mRNA:0.83±0.26;CCR2蛋白:0.93±0.34)比较显著降低(P<0.01),显著优于虎杖提取物组(MCP-1 mRNA:0.65±0.27;MCP-1蛋白:0.56±0.22;CCR2 mRNA:0.78±0.24;CCR2蛋白:0.2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麝香乳香配伍组合的应用具有促进虎杖提取物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从而促进前列腺组织结构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治疗弥漫型血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弥漫型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先进行纵横交错的瘤体内结扎,使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区,再行铜针留置术。结果:本组治疗26例,行治疗前后组织观察及术后3个月-4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6.15%。结论: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疗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是治疗弥漫型血管瘤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东方人良性皮肤疾病如色斑等的非手术、非剥脱性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QuantunSR皇后光子嫩肤仪对色斑、细小皱纹、毛孔粗大、毛细血管扩张等良性皮肤疾病进行强脉冲光治疗 ,每 5~ 6次为一疗程 ,每两次治疗间隔期为 3周。结果  816例有效 ,2例出现色素沉着 ,1例出现色素减退 ,12例出现表皮灼伤 ,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恢复。 14例无效。结论 强脉冲光子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黄肤色人种良性皮肤疾病治疗的创新性、非剥脱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与复发性流产(RM)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医学助孕中心的RIF患者(20例)和RM患者(35例),对照25例。于患者尿LH试纸检测峰值出现后第7~9天,利用子宫内膜取样器刮取少量子宫腔内膜组织;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学Noyes标准,确定RIF患者组(n=20)、RM患者组(n=35)与对照组(男性因素不孕患者,n=25)子宫内膜分期;以CD56作为uNK的表面标记物,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组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CD56阳性细胞的数量,并利用Vectra~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计算细胞阳性细胞率。结果 3组患者内膜形态学分期均有早、中、晚分泌期病例;RIF组与RM组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CD56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7.59±12.59)%、(16.54±11.37)%]显著高于对照组[(8.01±7.19)%](P<0.01);3组患者子宫内膜CD56阳性细胞率从分泌早期到分泌晚期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RIF组与RM组分泌早期、中期及晚期CD56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IF与RM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早、中、晚期uNK细胞数量异常升高,提示其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导致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asegue征与MRI影像定位区域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5-04—2016-07诊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Lasegue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MUS分类法和胡有谷区域分类法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MRI片进行区域定位,共定位30个区域,分析Lasegue征与定位区域的关系。结果通过突出区域与Lasegue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椎间盘突出区域与Lasegue征有关(OR=1.007),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AUC=0.5)。秩和检验发现,30个区域的Lasegue征阳性和阴性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本组Lasegue征阳性多集中在18个突出区域,突出在Lesions(2A)+Ⅰ、Lesions(2A)+Ⅲ、Lesions(2AB)+Ⅲ和Lesions(3AB)+Ⅰ区域时,Lasegue征表现阳性的趋势更明显。结论 Lasegue征虽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特异性检查,突出在不同区域对其影响不显著,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但突出在某些固定的区域时,Lasegue征却有着呈阳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将非渗透性低温保护剂海藻糖用于人类皮肤的低温储存,观察海藻糖对冻存皮肤组织中E钙黏素的影响,探讨海藻糖的低温保护作用.方法 新鲜成人皮肤组织分为新鲜对照组、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组、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组均在-196 ℃液氮冻存7 d,第14天复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组间皮肤进行比较.结果 与新鲜皮片组相比,0.5 mol/L T-D能够很好保护皮肤组织,E钙黏素的蛋白表达量与新鲜皮肤组相似.结论 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能较好地保护皮肤组织E钙黏素,其对皮肤组织的保存效果优于传统的低温保护剂.  相似文献   
99.
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SLC22A18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LC22A18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LC22A18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LC22A18蛋白表达,分析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SLC22A18在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B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Z=-4.900,P<0.01);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乳腺良性病变(Z=-3.182,P<0.01).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6例导管内癌灶性浸润(Z=-2.022,P<0.05).SLC22A18蛋白在20例乳腺良性病变、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69.6%,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5,P<0.05).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SLC22A1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0.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5月30日,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浙江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6月14日收治第2例。由于是浙江省较早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受到相关媒体高度关注。2例患者在隔离期间均出现极强的抵触心理,不配合隔离及医护治疗,但经护理人员积极、耐心的心理疏导后,不良情绪有所改善,主动配合检查,接受治疗,一周后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