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45篇 |
免费 | 1269篇 |
国内免费 | 6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8篇 |
儿科学 | 317篇 |
妇产科学 | 62篇 |
基础医学 | 800篇 |
口腔科学 | 233篇 |
临床医学 | 1799篇 |
内科学 | 1095篇 |
皮肤病学 | 131篇 |
神经病学 | 205篇 |
特种医学 | 290篇 |
外科学 | 798篇 |
综合类 | 3612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753篇 |
眼科学 | 134篇 |
药学 | 1729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1455篇 |
肿瘤学 | 5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321篇 |
2021年 | 399篇 |
2020年 | 417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251篇 |
2015年 | 545篇 |
2014年 | 674篇 |
2013年 | 890篇 |
2012年 | 1411篇 |
2011年 | 1477篇 |
2010年 | 1285篇 |
2009年 | 1134篇 |
2008年 | 1217篇 |
2007年 | 1034篇 |
2006年 | 916篇 |
2005年 | 665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278篇 |
2002年 | 179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有流产、引产史占首位,达53.9%(55/102),居第2、3位依次为原因不明25.4%(26/102)、胎位异常19.6%(20/102);剖宫产史25.4%(26/102)。孕28-34^+6w者新生儿窒息率37.5%(15/40);病死率30.0%(12/40);而孕35-36^+6w者分别为17.8%(13/73)、9.6%(7/7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病死率,而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2.
血乳酸浓度监测与组织氧合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寻找能反映严重烧伤后组织氧合状况的简便易行、微创、有效的生化指标。方法 将收治的 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8例 ,采用改进后的抗休克复苏方案 ,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 10 0ml左右 ;B组 16例 ,采用常规补液公式 ,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 4 0ml左右。两组同时于复苏前、复苏后 1、8、16、2 4、4 8、72h监测血乳酸浓度 (BL)及常规监测指标 (尿量、血压、心率、神志 )。 结果 (1)A组患者复苏后 2 4h内 ,血BL浓度平均为 (3.2± 0 .4 )mmol/L ,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 ;B组患者常规指标基本正常 ,血BL平均值为 (7.4± 1.6 )mmol/L ,持续时间可达 72h以上。 (2 )在常规监测指标指导下 ,B组复苏治疗效果不佳 ,病死率高 (31.2 % ) ;A组通过监测BL指导治疗 ,病死率仅为 5 .5 %。 (3)BL与尿量呈负相关 ,与心率呈正相关。 结论 (1)严重烧伤休克时组织的乏氧代谢增强 ,监测血BL ,能基本达到快捷、灵敏、简单、有效、微创的要求 ,是反映全身组织器官氧合状况的良好指标。 (2 )建议烧伤抗休克的复苏时间应延长至 72h ,尿量保持在 10 0ml/h ,确保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阳春市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寄生虫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蛔虫、钩虫等重点寄生虫虫卵,同时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虫卵,并对接受检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 047人,查出感染者70人,总感染率为6.69%.蛔虫是主要的寄生虫感染虫种.0~岁年龄组儿童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严重(x2=25.88,P<0.05).经济类型(x2=8.41,P<0.05)、文化程度(x2=34.30,P<0.05)、饮水习惯(x2=14.22,P<0.05)、洗手习惯(x2=9.95,P<0.05)及厕所类型(x2=12.21,P<0.05)是人群寄生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蛔虫是当地人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加大宣传、转变居民卫生习惯、促进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及改善生活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制备齐墩果酸-纳米碳酸钙固体分散体,以期提高齐墩果酸的溶出度。方法?以纳米级碳酸钙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采用扫描电镜分析(SEM)、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表征,并对其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分析显示齐墩果酸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形态存在,体外溶出结果表明,齐墩果酸-纳米碳酸钙(1∶2,w/w)60?min的累积溶出度达到83.30%,显著高于齐墩果酸原料药。结论?将纳米碳酸钙作为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载体,能显著提高齐墩果酸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5.
唐农教授精于扶阳,崇尚经典。揭示了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运用《周易》的泰否二卦加以描述,在理论推导与经验事实上都给出了很好的证明。指出《伤寒论》三阴病的本质是虚寒,致使阴阳本体结构被破坏出现了阴阳各离本位的否象。治则关键在于温化三阴经的阴寒,使阴阳和,恢复人体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认为血管性痴呆属于三阴病,因三阴经的虚寒而致肾收藏不利,影响到信息的储存,表现为血管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而肾之藏是与肺之收为前提的,因此提出从肺论治血管性痴呆。并举一则医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连用12周.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1c、B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上述各指标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患者平均HbA1c、体重由治疗前的8.6%、74.4 kg,下降至治疗12周后的7.6%、71.1 kg,分别减少了1.0%、3.3 kg. HbA1c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治疗期间无低血糖、无胰腺炎及不良免疫反应等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对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体重,改善血糖.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t-C)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cIMT,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分为3组,cIMT正常(cIMT <0.9 rmm)组、cIMT增厚(0.9 mm≤clMT< 1.3 mm)组和颈动脉斑块(clMT≥1.3 mm)组;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级(140~ 159/90 ~ 99mmHg)组、高血压2级(160 ~ 179/100~ 109mmHg)组、高血压3级(≥180/110mmHg)组,检测并比较3组间患者血糖、血脂、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Hcy、Cyst-C水平,分析血清Hcy、Cyst-C与颈动脉cI-MT的关系.结果 (1)按cIMT分为3组,3组间血糖、血脂、尿素氮、血肌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Cys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水平随着cIMT增厚而增加;(2)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高血压3级组血清Hcy、Cyst-C水平高于高血压1级、2级组,高血压2级组血清Hcy、Cyst-C水平高于高血压1级组(均P <0.05),其水平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3)clMT与Hcy、Cyst-C、HbA1c、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 =0.256、0.358、0.280、0.580、0.306,均P<0.05),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t-C、HbA1C、收缩压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 =55.257、1.545、3.121、1.154,均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Cyst-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相关性,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索菲布韦联合普通干扰素(Interferon IFN)和利巴韦林在1b型丙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1b型丙肝患者选取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自2015年4月~10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进行1b型丙肝治疗的患者9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给药方式分为3组:对照A组30例:进行索菲布韦+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对照B组30例:普通IFN+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48周;治疗组30例:索菲布韦+普通IFN+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分别在治疗0周、4周、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行丙肝高灵敏度RNA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疗效差异、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索菲布韦治疗的治疗组与对照组A治疗效率分别为93.33%、90%明显高于对照组B的66.67%(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A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索菲布韦联合普通IFN和利巴韦林治疗1b型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干扰素+利巴韦林,且不良反应少,在治疗丙型肝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强化护理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8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践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践组进行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内血栓栓塞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护理前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护理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活性、D二聚体(D-D)浓度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t PA、D-D、PLT均显著降低(P0.05),但实践组t PA、D-D、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实践组血栓栓塞事件DVT、P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一秒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均显著升高(P0.05),但实践组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并有助于术后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切除活检及导丝定位钙化患者的X线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102例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切除活检及导丝定位钙化患者进行实验研究,观察X影像中分布征象及微钙化形态,比较X征象与乳腺癌A、B、C不同数据系统(BI-RADS)分型之间的差异。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中,良性病变患者80例(78.43%),恶性病变患者22例(21.56%)。不同类型病变的钙化类型与BI-RADS分型差异明显(P <0.05);恶性病变在BI-RADS4C中占比最大(9/12,75.00%),良性病变在BI-RADS4A中占比最大(24/27,88.88%),良性病变在BI-RADS类患者构成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疾病可通过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活检术诊断乳腺癌,乳腺病灶是否钙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I-RADS和钙化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