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1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13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30篇 |
内科学 | 145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77篇 |
外科学 | 209篇 |
综合类 | 49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210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216篇 |
中国医学 | 151篇 |
肿瘤学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59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名肾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sCD30和PRA水平。对明确有排斥反应、可疑有排斥反应以及不能区分排斥反应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活检穿刺病理检查。结果穿刺证实为急性排斥(BPAR)反应组(n=16)sCD30值(185.3±42.6)U/mL显著高于非排斥组n=26,(75.3±22.7)U/mL,(P<0.005)。当sCD30和PRA阳值分别定为大于100U/mL和大于10%时,sCD30和PRA预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灵敏度56.3%对31.3%、特异度92.3%对92.3%、准确度78.6%对69.0%、阳性预测值81.8%对71.4%、阴性预测值77.4%对68.6%,sCD30阳性组和PRA阳性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对危险度为3.6对2.3。结论sCD30和PRA阳性是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sCD30与PRA相比更有助于预测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2.
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凋亡的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的AT-Ⅱ分为对照组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组(LPS浓度10μg/mL),培养24 h后分别进行两组细胞的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Annexin V/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LPS组Fas阳性率(35.16±2.37)%明显高于对照组(9.01±1.62)%(P《0.05);LPS组的细胞凋亡率(24.98±1.41)%明显高于对照组(6.16±1.03)%(P《0.05);坏死率(14.85±0.99)%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72)%(P《0.0s).结论 Fas/FasL途径可能是LPS诱导AT-Ⅱ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SAP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在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ε,PKCε)调节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休克血管钙失敏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缺氧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和失血性休克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运用Western blot、底物磷酸化等技术方法,观察PKCα、PKCε激动剂作用下,以及抑制CPI-17、ILK、ZIPK后再给予PKCα、PKCε激动剂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①缺氧2 h后VSMC中MLCP活性增高至正常对照的150.1%(P<0.01),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抑制其增高,使其分别降低至正常对照的103.0%和96.3%(P<0.01),抑制CPI-17、ILK、ZIPK,可显著抑制PKCα激动剂降低MLCP活性的作用,使其分别增高至正常对照的136.7%、127.6%和116.7%(P<0.01);抑制CPI-17、ILK、ZIPK,也可显著抑制PKCε激动剂降低MLCP活性的作用,使其分别增高至134.0%、128.5%和126.0%(P<0.01).②失血性休克2 h后SMA中MLC20磷酸化水平由32.4%显著降低至10.4%(P<0.01),PKCα、PKCε激动剂可显著抑制其降低,使其分别增高至26.4%和25.6%(P<0.01),抑制CPI-17、ILK、ZIPK,可显著削弱PKCα激动剂的增高MLC20磷酸化的作用,使其分别降低至12.7%、10.0%和15.7%(P<0.01);也可显著削弱PKCε激动剂增高MLC20磷酸化的作用,使其分别降低至10.1%、12.5%和10.3%(P<0.01).结论 PKCα、PKCε可能通过CPI-17、ILK、ZIPK调节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调节失血性休克血管平滑肌的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56.
3T高分辨M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钙化与斑块稳定性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3T高分辨MR扫描,分析颈动脉斑块的表面钙化与斑块表面溃疡和斑块内出血的关系。方法:使用3T MR扫描仪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进行局部高分辨扫描,分析51例患者的钙化斑块。共纳入183个层面,记录每一层面的表面钙化类型(点状、弧形或大片状)、钙化部位(边缘型、中央型)、同一或相邻层面有无斑块内出血和表面溃疡,使用χ2检验分别分析钙化类型和部位与斑块内出血及表面溃疡的关系。结果:183层表面钙化斑块中,122层伴斑块内出血(66.7%),86层可见表面溃疡(47%)。按钙化类型和部位划分后,158层为点状、弧形的不规则钙化,25层为大片状钙化;142层为边缘钙化,41层为中央钙化。不规则钙化组伴斑块内出血的几率显著高于大片状钙化组(72.8% vs 28%,P<0.01);边缘钙化组较中央钙化组更易伴斑块内出血(71.1% vs 51.2%,P<0.05)。然而,不规则钙化、边缘型钙化与大片状钙化、中央型钙化比较,表面溃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面钙化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容易导致斑块内出血和溃疡形成;表面钙化的类型、部位对斑块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 adhesion moleculer-1,ICAM-1)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制备大鼠PBLT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组为缺血30min组,B组为缺血60min组,C组为缺血120min组.根据肝组织中水变性、脂肪变性坏死肝细胞的百分比分为3个不同的损伤程度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分析3组大鼠血清中ALT的浓度变化与肝组织中ICAM-1分子表达的关系.结果 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加重大鼠血清中的ALT也呈梯度升高,各纽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中ICAM-1分子的表达也呈梯度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该实验显示,ICAM-1分子的表达对评价供肝质量分级标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病因及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5-羟色胺(5-HT)系统可能在抑郁的起病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者在探索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连锁多态性(5-HTTLPR)与抑郁的关系上作了大量工作,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出现,本文对以往的相关研究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老年抑郁症出院患者的照护需求,提出社区长期延续照护及社会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以2010~2012年连云港市某医院60岁以上抑郁症出院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社区和家庭长期照护及医疗护理服务供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抑郁症人群社区延续照护主要依靠家庭,由家庭成员照护者148人,占68.84%;由保姆或钟点工照护者24人,占11.16%;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照护者43人,占20.00%。结论老年抑郁症人群的长期照护和社会支持问题是老年学领域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应建立相应的社会性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