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73篇
  免费   24804篇
  国内免费   14190篇
耳鼻咽喉   2607篇
儿科学   4535篇
妇产科学   1501篇
基础医学   14284篇
口腔科学   4724篇
临床医学   31588篇
内科学   21895篇
皮肤病学   3080篇
神经病学   4919篇
特种医学   9229篇
外科学   23429篇
综合类   73089篇
现状与发展   7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797篇
眼科学   2806篇
药学   32581篇
  357篇
中国医学   25035篇
肿瘤学   10540篇
  2024年   952篇
  2023年   3013篇
  2022年   7784篇
  2021年   9824篇
  2020年   8822篇
  2019年   4436篇
  2018年   4807篇
  2017年   7001篇
  2016年   5213篇
  2015年   9554篇
  2014年   12959篇
  2013年   16544篇
  2012年   23732篇
  2011年   25083篇
  2010年   22898篇
  2009年   20973篇
  2008年   21291篇
  2007年   20320篇
  2006年   18210篇
  2005年   14712篇
  2004年   10163篇
  2003年   8213篇
  2002年   6230篇
  2001年   5798篇
  2000年   4489篇
  1999年   1556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2篇
  1963年   17篇
  1962年   18篇
  1958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16篇
  1954年   12篇
  194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EGF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道细胞凋亡影响的机理。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AP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仅开腹翻动胰腺,n=24)、AP组(n=24)及APEGF组(n=24)。APEGF组皮下注射EGF0.1μg·g-1,其余两组动物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次8只大鼠分别于术后6h、12h、24h剖杀取材,经心脏取血2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以干纱布吸沾腹水法测量腹水量。从屈氏韧带远侧10cm处开始取2cm空肠,观测空肠组织细胞凋亡;另取10cm空肠,检测空肠粘膜MDA(丙二醛)含量。结果:术后12h及24h,APEGF组动物腹水量显著低于AP组(P<0.05,P<0.01),APEGF组动物血清淀粉酶也显著低于AP组(P<0.05,P<0.01);术后24h,APEGF组动物血浆、空肠组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AP组;术后12h及24h,空肠粘膜凋亡指数显著低于AP组。结论:EGF能迅速恢复血清淀粉酶正常活性,降低AP大鼠血浆、肠粘膜组织MDA含量,减轻AP所致的肠粘膜细胞凋亡损害。  相似文献   
992.
FasL的表达在结直肠癌免疫逃逸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Fas配体(FasL)的表达及其在结直肠癌免疫逃逸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asL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数量。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连续切片的FasL的。RNA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的TIL及肿瘤细胞进行观察。结果80例结直肠癌组织FasL表达程度不等,不论是在同一组织切片不同部位或两组织切片间相比,FasL表达程度和范围都不均匀。FasL的mRNA的表达部位与FasL蛋白的表达部位相对应。FasL表达程度高的组织的TIL计数低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P〈0.05),同时其TIL凋亡指数高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而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FasL表达程度低的组织(P〈0.01),TIL凋亡指数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31,P〈0.01)。结论全占直肠癌细胞可通过表达FasL,诱导TIL发生凋亡,反击机体免疫系统,这可能是结直肠癌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3.
通过介绍国外人体骨铅测量的历史背景、多种器官铅含量的对比以及体内X射线荧光技术(In vivoXRF)测定骨铅研究的近期发展状况,探讨人体骨铅含量体内X射线荧光非损伤性测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口服消心痛,同时治疗组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对照组极化液500mL/d。结果:2周后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治疗组为88.9%,差别不显著(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肌缺血改善的总有效率71.1%,对照组40%,差别显著(P<0.05);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此作用。结论:葛根素能有效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抗心肌缺血,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99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情况。[方法]在采用后路腰椎板开窗突出椎间盘摘除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对其中获得5a以上随访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下腰痛JOA评分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9.8%的患者残留下腰痛,其中14.3%患者存在严重的下腰痛(JOA 1),75%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在35岁以下;(2)1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其中12例为腰椎间盘再突出,1例为腰椎不稳,13例患者中主要是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结论]年轻患者更易发生严重的下腰痛以及腰椎间盘再突出,在年轻患者首次手术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考虑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影响III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因素,并分析经手术治疗不同亚组病人的生存率差异。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146例手术治疗的IIIA期N2NSCLC病人的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术后辅助治疗等,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IIIA期N2NSCLC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6%和14.5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位置、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和肿瘤位置影响预后。右肺下叶肿瘤单组或单个N2转移,预后最好。结论纵隔N2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个数和组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主要因素。手术前未发现N2转移(mN2),有1组N2转移(N2L1),N2转移数少于4个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右肺下叶肿瘤发生单组N2淋巴结转移预后好。  相似文献   
997.
脑动静脉畸形存在活跃的血管重构,本文就其重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8.
陈石 《现代医院》2006,6(9):3-4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并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医务人员的劳动不仅是脑、体相兼的有用劳动,而且是技术性很强的科学劳动。因此,要承认这种科学劳动及其劳动价值,并使报酬充分体现出这种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人三叶因子2(hTFF2)治疗大鼠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冰乙酸法制作慢性胃溃疡模型。造模时Ⅰ、Ⅱ、Ⅲ组于胃黏膜下分别注射pcDNA3.1-hTFF2(人三叶因子2插入pcDNA3.1载体;pcDNA3.1为真核表达载体,有进入胃黏膜下细胞的特性)西米替丁及pcDNA3.1。造模后7、14d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测定溃疡面积、胃液总酸度及黏液糖蛋白水平。结果Ⅰ、Ⅱ组较Ⅲ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Ⅱ组较Ⅰ、Ⅲ组胃总酸度明显降低,Ⅰ组较Ⅱ、Ⅲ组黏液糖蛋白量明显增加,P均〈0.001。结论pcDNA3.1-hTFF2单次局部注射可通过增加黏液糖蛋白的分泌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000.
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局部Fas/FasL系统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内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Fas/FasL的动态变化,对介入治疗前后癌组织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探究。方法:对21例宫颈癌介入治疗前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和FasL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结果:介入前、介入后第7天和介入后第14天3个时间点两两之间的比较:除了介入前与介入后第14天相比两种细胞Fas和FasL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介入后第7天和第14天时FasL淋巴细胞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能有效地逆转癌组织局部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Fas/FasL系统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