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375篇 |
免费 | 2900篇 |
国内免费 | 36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6篇 |
儿科学 | 1729篇 |
妇产科学 | 1808篇 |
基础医学 | 6299篇 |
口腔科学 | 2380篇 |
临床医学 | 8719篇 |
内科学 | 11484篇 |
皮肤病学 | 551篇 |
神经病学 | 1916篇 |
特种医学 | 45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687篇 |
综合类 | 18822篇 |
一般理论 | 8篇 |
预防医学 | 9735篇 |
眼科学 | 1856篇 |
药学 | 6499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249篇 |
肿瘤学 | 419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16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70篇 |
2020年 | 374篇 |
2019年 | 251篇 |
2018年 | 386篇 |
2017年 | 338篇 |
2016年 | 405篇 |
2015年 | 472篇 |
2014年 | 723篇 |
2013年 | 1089篇 |
2012年 | 1705篇 |
2011年 | 5507篇 |
2010年 | 3224篇 |
2009年 | 2108篇 |
2008年 | 2711篇 |
2007年 | 2377篇 |
2006年 | 2503篇 |
2005年 | 3852篇 |
2004年 | 10268篇 |
2003年 | 9416篇 |
2002年 | 7475篇 |
2001年 | 5889篇 |
2000年 | 3789篇 |
1999年 | 4605篇 |
1998年 | 3128篇 |
1997年 | 2789篇 |
1996年 | 1754篇 |
1995年 | 1512篇 |
1994年 | 1584篇 |
1993年 | 2512篇 |
1992年 | 1997篇 |
1991年 | 1676篇 |
1990年 | 1226篇 |
1989年 | 974篇 |
1988年 | 704篇 |
1987年 | 616篇 |
1986年 | 575篇 |
1985年 | 279篇 |
1984年 | 150篇 |
1983年 | 87篇 |
1982年 | 67篇 |
1981年 | 64篇 |
1980年 | 56篇 |
1979年 | 70篇 |
1978年 | 45篇 |
1977年 | 58篇 |
1975年 | 62篇 |
1974年 | 49篇 |
1973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肾必宁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中成药肾必宁对慢性血清病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细胞凋亡与调控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哨。方法:应用大鼠慢性血清病性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造模第4周起,灌服中成药肾必宁,以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24h定量测定尿蛋白;TUNEL法检测实验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bax、bcl—2表达的改变。结果:肾必宁治疗组肾小球细胞凋亡率较病理组升高(P<0.01),bax表达增强(P<0.01),bcl—2表达下降(P<0.01)。结论:肾必宁可能通过影哨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的表达,诱导肾小球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92.
不同置换液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置换液量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例并发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随机分为三个组,分别接受高置换液量后稀释HDF(置换液20L)、低置换液量后稀释HDF(置换液10L)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均使用F60透析器,隔日1次,连续3次,其余治疗条件相同。对皮肤瘙痒症状定量计分,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积分的改变以及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结果:高置换液量HDF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积分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无差异。以皮肤瘙痒积分下降50%为有效计算,高置换液量HDF组7例有效,有效率70%;低置换液量HDF组3例有效。有效率30%;透析组1例有效,有效率10%。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三组透析后血磷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TH亦有下降,HDF组有统计学差异,HD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增加置换液量可以提高HDF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HDF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HDF清除PTH的效果高于HD。 相似文献
993.
白细胞介素-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偶氮唑法(MTT)测定MC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IL—13在1ng/ml、5ng/ml、10ng/ml、100ng/ml浓度范围呈剂量依赖性抑制5%FCS培养的和脂多糖(LPS)诱导的MC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9.8%和29.23%、24.35%和37.05%、30.03%和46.6%、46.93%和55.23%。IL—13作用MC48h,使MC较多滞留于G1期,而S期细胞减少。结论:IL—13通过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而抑制MC增殖。 相似文献
994.
泰魄颗粒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泰魄颗粒剂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不含蒽醌类泻下药的泰魄颗粒剂治疗 ,并以麻仁丸作对照 ,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5 1 4%和 2 6 7% ,治愈率分别为 2 2 8%和 10 0 %。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泰魄颗粒剂并能改善长期服用刺激性泻下药的便秘患者肠电图抑制现象 ,治疗后肠电图的波幅、频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分别达显著 (P <0 0 5 )和极显著 (P <0 0 1)水平。 结论 泰魄颗粒剂能改善肠道运动功能 ,对刺激性泻下药耐受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5.
舒胆合剂防治阻塞性黄疸肾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阻塞性黄疸(OJ)时舒胆合剂的抗内毒素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胆总管结扎后分3组,每组10只,分别用2mL舒胆合剂、乳果糖液(每100mL含乳果糖67g)、生理盐水灌胃,连用9d。假手术组10只,用2mL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内毒素、血和肾组织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舒胆合剂组与乳果糖组血内毒素、血和肾组织ET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血和肾组织N0、NOS活性、内生肌酐清除率、肾皮质血流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结论 在OJ时,中药舒胆合剂有抗内毒素作用,并通过减少体内内毒素水平来降低体内ET水平,升高N0水平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大承气颗粒剂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影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承气颗粒剂对健康人群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方法 :利用加入大承气颗粒剂钡餐造影技术 ,通过监视器、录像和摄片观察记录造影剂由胃排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排入空肠、空肠排入空回肠、空回肠排入回肠、回肠排入回盲部的时间 ,结肠排出时间以及造影全过程总时间。受试者分三组各 3 0人。一组大承气颗粒剂组 (大承气组 ) ;二组为甘露醇组 ;三组为常规钡餐组。 结果 :大承气组除胃排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排入空肠的时间与常规钡餐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外 ,余各组小肠的排入时间、结肠排出时间以及造影全过程总时间与常规钡餐组比较P <0 0 5,与甘露醇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大承气汤颗粒剂具有提高肠道张力、促进其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临床价值。方法自1995年7月~2001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普通钢板、95°角钢板、DCS或髁部支撑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2例。根据AO/ASIF分类,C1型13例,C2型10例,C3型9例。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内固定效果。结果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7年,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优14例,良9例,差4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98.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治疗的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治资料。男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11例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不排除有癌性结节。行单侧保肾手术5例,一期双侧保肾手术8例。结果:13例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血肌酐短暂升高(350μmol/L),2周后降至正常;12例肾功能未受影响。13例随访1~4年,肾功能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诊断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手段,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时应注意保留正常肾组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99.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VF-ET)或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CSI)患者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IVF或 ICSI治疗的 3 2 4个 ET周期 ,分为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两组 ,分别统计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 CG)时子宫内膜厚度及 ET胚胎数 ,比较两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在注射 h CG日内膜平均厚度、ET中优质胚胎的比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未服用阿司匹林组的 ET胚胎数明显多于服用组 ( P<0 .0 1 ) ,而前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却明显低于后者 ( P<0 .0 1 )。 结论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 IVF-ET或ICSI的辅助生殖治疗中能有效地提高胚胎种植率 ,增加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00.
早期肠内营养及其输注方式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及其不同输注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方法:采用胰管逆行注射建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假手术组用生理盐水,SAP组随机分为持续、间隙和未行肠内营养3个亚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同样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各组于48 h后启动肠内营养,72 h后再次麻醉大鼠,收集组织及血液标本;检测指标包括肠道转运系数、血淀粉酶、器官细菌移位率、血清细胞因子TNF-α、胰腺病理评分及血浆D-乳酸等。结果:①、SAP后48h进行肠内营养并未加重胰腺炎;肠内营养组与未行肠内营养组在血淀粉酶、胰腺病理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率,两组间在肠道转运系数、脏器细菌移位率及血清TNF-α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P行肠内营养的两种方式间,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SAP大鼠在早期行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其可保持肠道生理的完整性、减少了脏器细菌移位率,但未改善预后;持续和间隙二种肠内营养输注方式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