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79篇
  免费   4728篇
  国内免费   2603篇
耳鼻咽喉   353篇
儿科学   575篇
妇产科学   348篇
基础医学   3324篇
口腔科学   1130篇
临床医学   5674篇
内科学   4938篇
皮肤病学   386篇
神经病学   1503篇
特种医学   15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3861篇
综合类   10047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4565篇
眼科学   827篇
药学   5233篇
  73篇
中国医学   4223篇
肿瘤学   2564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1644篇
  2021年   2386篇
  2020年   1926篇
  2019年   1266篇
  2018年   1380篇
  2017年   1551篇
  2016年   1364篇
  2015年   2115篇
  2014年   2783篇
  2013年   3148篇
  2012年   4413篇
  2011年   4855篇
  2010年   3693篇
  2009年   2990篇
  2008年   3118篇
  2007年   2724篇
  2006年   2292篇
  2005年   1707篇
  2004年   1211篇
  2003年   983篇
  2002年   834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研究MSC对Wistar大鼠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SD与Wistar大鼠为供受体建立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MSC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术后第7天检测肝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肝组织病理形态及肝细胞凋亡。结果体外MLC中,Wistar大鼠T细胞增殖明显受抑,抑制率为48.44%。实验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L-2、IL-10分别为(134.2±45.0)、(162.5±30.5)U/L、(30.6±5.4)μmol/L、(187.35±18.26)、(193.95±37.62)μ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55.6±54.3)、(296.4±71.2)U/L、(145.7±28.6)μmoL/L、(295.73±57.15)、(75.12±11.23)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检提示实验组排斥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脱氧脲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提示实验组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供体来源MSC能明显抑制MLC体系中受体源T细胞的增殖,并能显著减轻大鼠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纤支镜微波治疗儿童咽喉疾病的疗效。方法:49例咽喉疾病患儿行纤支镜微波治疗,其中下咽乳头状瘤10例,喉部粘连1例,卢带乳头状瘤12例,卢带血管瘤2例,声带多发息肉/小结20例,卢带任克氏水肿1例,会厌囊肿3例。结果:49例患儿均获良好疗效。结论:应用纤支镜微波治疗儿童咽喉疾病,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具有痛苦少,术野清晰,不易复发,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4.
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6例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与3例臂丛神经肿瘤,随机选择1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臂丛神经的正常超声图像。结果高频超声显示斜角肌间隙和锁骨下动脉是臂丛神经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C5-7和上、中干显示率为100%(12/12),C8、T1和下干显示率为83.3%(10/12)。6例臂丛神经损伤显示神经增粗水肿,部分正常束状回声消失或不连续,内部点线回声不清,呈略低回声与周围软组织粘连。3例臂丛神经肿瘤显示为实性瘤样低回声与臂丛神经相连续,其内有血流信号,其中2例为超声检查最早诊断。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4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MPR、SSD和VR重建,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骨折的分型根据Swiss AO-ASIF法。结果:24例患者中有1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轴位MSCT和MPR、SSD及VR重建图像综合做出的诊断一致。结论:MSCT及其MPR、SSD、VR重建技术对于胫骨平台的骨折分型及术前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的表达蛋白。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8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蛋白进行分离,并用质谱仪对两组间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肽指纹谱和串联质谱鉴定。利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差异蛋白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2-DE显示,肿瘤组织中有28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17个表达下调。上述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30个蛋白质,包括酶类、抗氧化蛋白、信号转导蛋白、钙结合蛋白、结构蛋白及分子伴侣等。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annexin II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2-DE结果一致。结论:以2-DE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本实验所得的annexin II等差异表达蛋白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胰腺癌的分子标志或控制肿瘤生长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8.
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蟾蜍灵对白血病小鼠脾脏系数的影响 ,探讨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72 12白血病模型 ,以蟾蜍灵腹腔注射给药 ,1次 /d ,连续 7d ,于第 8d将小鼠处死 ,计算脾脏系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显著 ,实验组小鼠脾脏系数明显减小 (t检验 ,t =3 70 ,P <0 0 1)。结论 :蟾蜍灵对L72 12白血病小鼠的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方法与疗效。 方法 :对 8例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 ,在起搏器与电极的接口松解前 ,应用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 ,使自身逸搏心律得已恢复 ,然后再行松解接口以及必要的起搏参数测试。 结果 :起搏器离体次数为 3~ 7(5± 2 )次 ,最长逸搏间期为 3.38~ 6 .2 0 (4.5 1± 1.11)s,自身逸搏心率为 30~ 4 3(38± 5 )次 /min ,均顺利完成起搏器置换。 结论 :在体起搏器间断接触法切实可行 ,能够明显提高起搏器高度依赖性患者起搏器置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0.
"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在原位肠道膀胱替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在原位肠道膀胱替代术中的手术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8例原位肠道膀胱替代术中75侧行"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术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影像学、膀胱尿道镜、病理学、实验室检查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1.65±14.14)个月,吻合口狭窄率4%(3/75);抗返流率100%;无吻合口漏;膀胱尿道镜下,输尿管种植部位形成乳头,钳取7例患者乳头表面小块上皮组织作病理检查,其中乳头基底部2例为肠黏膜上皮,乳头尖端5例为移行上皮;所有患者复查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血Cr 54-135 μmol/L,BUN 3.2~9.4 mmol/L.结论 "插入式"输尿管肠管吻合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输尿管肠管抗返流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