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575篇
  免费   33556篇
  国内免费   19988篇
耳鼻咽喉   3389篇
儿科学   5386篇
妇产科学   2141篇
基础医学   21751篇
口腔科学   6731篇
临床医学   39770篇
内科学   29960篇
皮肤病学   3717篇
神经病学   7916篇
特种医学   137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29140篇
综合类   92251篇
现状与发展   80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37267篇
眼科学   4281篇
药学   40868篇
  534篇
中国医学   34090篇
肿瘤学   16073篇
  2024年   1397篇
  2023年   4456篇
  2022年   11102篇
  2021年   14173篇
  2020年   11868篇
  2019年   6689篇
  2018年   7365篇
  2017年   9630篇
  2016年   7500篇
  2015年   13486篇
  2014年   17161篇
  2013年   21406篇
  2012年   30598篇
  2011年   32510篇
  2010年   28535篇
  2009年   25513篇
  2008年   26445篇
  2007年   25476篇
  2006年   22508篇
  2005年   17762篇
  2004年   12689篇
  2003年   10729篇
  2002年   8267篇
  2001年   7665篇
  2000年   5594篇
  1999年   2485篇
  1998年   786篇
  1997年   758篇
  1996年   649篇
  1995年   560篇
  1994年   564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331篇
  1991年   332篇
  1990年   317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64篇
  1985年   141篇
  1984年   100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22篇
  1979年   20篇
  1974年   19篇
  1959年   26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8篇
  195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二补助育汤对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形态及血管生成素-1(Ang-1)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和定位的影响。方法: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二补助育汤组,每组6只,用米非司酮建立胚胎着床障碍动物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妊娠第5天处死小鼠后,检测各组妊娠率、平均着床位点数、子宫内膜Ang-1和VEGF mRNA表达量及其蛋白定位。结果:模型组小鼠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补助育汤组平均胚胎着床位点数、Ang-1 mRNA、VEGF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二补助育汤可提高子宫内膜Ang-1和VEGF蛋白表达量,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82.
Stellate ganglion (SG) modifica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arrhythmia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transesophageal SG imaging and intervention were explored using a homemade 30F integrated focused ultrasonic catheter in healthy mongrel canines in vivo. Anatomic details of SGs were ultrasonically imaged and evaluated. SG had a heterogeneous echoic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profiles sketched by hyper-echoic outlines in an ultrasonogram. Left SG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uccessfully ablated through the esophagus under ultrasonic guidance provided by the catheter itself. Two weeks after the ablation, the QT and QTc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ham group and at baseline (both p values < 0.001). Histologic examination revealed that left SGs were destroyed.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This approach may be further explored as a method for ganglia remodeling evaluation and as a strategy of ganglia modification for arrhythmia and for other diseases.  相似文献   
8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1岁,因"言语不清4 h加重伴抽搐发作1.5 h"于2017年10月27日以"缺血性卒中"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4 h无明显诱因出现目光呆滞、言语不清,表现为答非所问、反应迟钝,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行头颅CT示"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NIHSS评分6分,遂于入院前1.5 h于急诊给予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3D打印的方法制备的不同重量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聚乙烯醇(n-HA/PLA/PVA)复合膜,并对其相关性能检测。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重量比例的n-HA/PLA/PVA复合膜,分别为PLA/PVA复合膜、15%n-HA/PLA/PVA复合膜、50%n-HA/PLA/PVA复合膜、75%n-HA/PLA/PVA复合膜。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膜形态,对其力学性能、细胞毒性及动物实验相应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n-HA/PLA/PVA复合膜呈现三维网状结构,各材料间相互结合,孔隙分布不均,大小不一。随着n-HA质量浓度的提高,电镜下见各材料间孔隙逐渐减小,形成结构均匀的复合膜。力学性能及吸水率检测中,随着nHA含量的增加,n-HA/PLA/PV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及吸水率呈下降趋势;细胞毒性检测,不同比例复合膜的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别,无细胞毒性。动物实验测量牙周菌斑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未发现不同比例n-HA/PLA/PVA复合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D打印不同比例的n-HA/PLA/PVA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细胞生物相容性,n-HA比例更高的复合膜可能具有更好的物理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本研究以护理结局分类(NOC)为基础,筛选符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护理结局,由此构建具有专科专病特点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结局评价表。方法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应用文献回顾法、专家函询法确定护理结局分类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表。结果通过研究,确定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中包含4个领域、8个一级指标、68个二级指标。4个领域分别是生理健康、功能健康、健康知识和行为、心理社会健康。一级指标中包含心脏泵血功能、活动耐力、社会支持、抑郁水平等。二级指标中包含心脏指数、血压、呼吸困难、情绪波动大、步行距离、步行速度等68个指标。统计学分析中:第一、二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表,有助于临床护士用于评价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也使其成为一种标准化语言,便于应用到护理电子信息系统中进行绩效测算等。但是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未能将该研究进行临床实证,未能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稀土化合物硝酸钇[Y(NO33]亚慢性(90 d)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为全面评估稀土元素钇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刚离乳(PND21)SD雌性大鼠,根据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ddH2O),Y(NO33低剂量组[10 mg/(kg·d)]、中剂量组[40 mg/(kg·d)]和高剂量组[160 mg/(kg·d)],每组15只。连续灌胃受试物90 d后进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转棒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检测后,每组取5只雌鼠心脏原位灌注,进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10只雌鼠摘取脑组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雌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谷氨酸(Glu)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硝酸钇90 d暴露后,转棒实验中160 mg/(kg·d)剂量组大鼠在棒时间、在棒圈数、掉落速度明显升高(P<0.05)。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向实验第4天时,40、160 mg/(kg·d)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40 mg/(kg·d)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160 mg/(kg·d)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进入目标象限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增加(P<0.05);160 mg/(kg·d)剂量组大鼠东北、东南、西南象限的逃避潜伏期明显低于西北象限的逃避潜伏期(P<0.05)。160 m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中Glu含量和NMDA受体NR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0和160 mg/(kg·d)剂量组大鼠海马中NMDA受体NR2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钇亚慢性(90 d)暴露可以引起雌性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硝酸钇可能通过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外Glu含量,抑制NMDA受体激活,增强雌性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比较双眼外直肌后徙术与常规疗法治疗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8例斜视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研究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rec)。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位正位率、欠矫率、过矫率,视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正位率为89.06%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近度、视远度和平均斜视度比较,两组患者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斜视度较治疗前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斜视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觉功能恢复率均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恢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较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