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900篇 |
免费 | 29732篇 |
国内免费 | 179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70篇 |
儿科学 | 4957篇 |
妇产科学 | 1734篇 |
基础医学 | 17532篇 |
口腔科学 | 6135篇 |
临床医学 | 35555篇 |
内科学 | 24689篇 |
皮肤病学 | 3411篇 |
神经病学 | 6373篇 |
特种医学 | 12560篇 |
外科学 | 25216篇 |
综合类 | 85869篇 |
现状与发展 | 71篇 |
预防医学 | 36260篇 |
眼科学 | 3338篇 |
药学 | 37525篇 |
518篇 | |
中国医学 | 32431篇 |
肿瘤学 | 13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34篇 |
2023年 | 4020篇 |
2022年 | 10061篇 |
2021年 | 12440篇 |
2020年 | 10820篇 |
2019年 | 5854篇 |
2018年 | 6322篇 |
2017年 | 8642篇 |
2016年 | 6652篇 |
2015年 | 12103篇 |
2014年 | 15333篇 |
2013年 | 19800篇 |
2012年 | 28291篇 |
2011年 | 29848篇 |
2010年 | 26954篇 |
2009年 | 24284篇 |
2008年 | 24825篇 |
2007年 | 23616篇 |
2006年 | 20760篇 |
2005年 | 16137篇 |
2004年 | 11245篇 |
2003年 | 9077篇 |
2002年 | 6853篇 |
2001年 | 6415篇 |
2000年 | 4603篇 |
1999年 | 1673篇 |
1998年 | 332篇 |
1997年 | 288篇 |
1996年 | 289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124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5篇 |
1964年 | 9篇 |
1959年 | 25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27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19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的21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21例消化道GCT位于食管15例、胃3例、回肠1例、结肠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21例术前胃镜、19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均观察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病灶直径均<2 cm。1例术前行活检,病理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经内镜活检后烧灼清除;余20例均行内镜下切除,包括圈套切除10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0.0~48.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切除是治疗消化道GCT的安全、有效手段,能够实现对病灶的完全切除,短期观察术后无复发,可作为消化道GCT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结核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期辅助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36例结核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36例中,男11例,女25例,发病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32.0(23.0,50.5)岁。30例出现腰骶部、髋部或臀区疼痛,且以单侧疼痛为主。23例伴发热,4例伴乏力、消瘦或盗汗。34例检测T-SPOT,其中阳性27例。28例行骨盆DR或骶髂关节CT检查,其中关节面毛糙18例,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10例,骨质破坏6例;17例行骶髂关节MRI平扫,均可见骶髂关节骨髓水肿,11例伴周围软组织受累。1例失访;其余35例均接受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12~18个月,其中9例同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结核性骶髂关节炎常单侧受累,部分可伴脓肿形成,经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整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93.
994.
分析1例住院患者全腹部增强CT检查时,使用碘造影剂40 min后出现过敏反应并伴血小板一过性急剧下降的原因,考虑可能是造影剂碘克沙醇过敏所致。本案例为临床提供预警作用,临床上应对此类情况患者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浅表软组织肿物患者(共154个肿物)作为研究对象,肿物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122个、恶性32个。以病理结果为基础,比较单独应用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技术、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和两者联用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效能。结果 154个浅表软组织肿物中,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技术检出良性肿物107个、恶性肿物20个,诊断灵敏度为62.50%,特异度为87.70%,阳性预测值57.14%,阴性预测值89.92%,准确度为82.47%;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共检出良性肿物110个、恶性肿物24个,诊断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90.16%,阳性预测值为66.67%,阴性预测值为93.22%,准确度为87.01%;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共检出良性肿物117个、恶性肿物30个,诊断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5.90%,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98.32%,准确度为95.45%。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联合应用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效能高于两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比较Victoria blue法(A组)和Verhoeff法(B组)弹力纤维染色在染色过程、染色时间、染色效果方面对肺癌胸膜侵犯和结直肠癌浆膜或静脉侵犯判读的差异。方法 A组、B组均分别纳入肺癌怀疑胸膜侵犯标本50例和结直肠癌怀疑浆膜或静脉侵犯标本20例,进行弹力纤维染色。对比2组染色过程、染色时间、染色效果;根据染色稳定性、清晰度、对比度等综合评价胸膜侵犯和浆膜或静脉侵犯情况,并对染色质量及判读准确性进行评分。结果 A组比B组操作简单,染色质量稳定,肿瘤细胞与脏层胸膜、浆膜或静脉的关系显示更清晰。A组判读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ctoria blue法染色有助于准确评估肺癌的胸膜侵犯和结直肠癌浆膜或静脉的侵犯,提高判读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人贲门组织中多巴胺受体(DR)基因(D4mRNA,D5mRNA)的表达,揭示D4mRNA,D5mRNA在贲门组织中的抗溃疡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贲门组织中D4mRNA,D5mRNA的分布与表达。结果在食管环行肌、胃底环行肌、钩状纤维、套索纤维中D4mRNA分别为0.112±0.053、0.124±0.047、0.122±0.03、60.125±0.027,D5mRNA分别为0.116±0.023、0.118±0.035、0.121±0.026、0.116±0.078,两者均呈低表达(P〉0.05)。在贲门的食管黏膜和胃黏膜中,D4mRNA分别为0.416±0.082和0.423±0.094,D5mRNA分别为0.248±0.068和0.252±0.070,均呈高表达(P〉0.05)。两种黏膜与4条肌束中D4mRNA和D5mRNA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贲门肌肉组织和黏膜中D4mRNA和D5mRNA的表达不同,推测在贲门、胃黏膜中的D4mRNA、D5mRNA受体有着重要的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前列腺癌中integrinβ1、Laminin、MMP-9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integrinβ1)、层粘连蛋白(L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ntegrinβ1、Laminin、MMP-9在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及39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integrinβ1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0.00%和46.15%;LN的连续性分布(I级)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0%和35.90%;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和82.05%。三种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P〈0.01),但都与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MP-9与LN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80,P〈0.01)。结论integrinβ1、Laminin、MMP-9可能共同参与了前列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integrinβ1的低表达、LN的表达级别增高及MMP-9的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识别具有高侵袭和转移潜能的前列腺癌及判断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二价双启动子防龋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并鉴定具有在真、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目的抗原并具备强免疫原性、针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2种主要毒力因子的DNA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载有变形链球菌gtfB基因的质粒中扩增葡聚糖结合区段(GBR)基因片断;将合成的组织纤溶酶原信号肽序列(tPA-SP)连接到GBR基因的上游;再将此基因(sGBR)定向克隆到载有sSBR基因的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pCN-SSIE上,构建出pCN-SSISG;对重组质粒pCN-SSISG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结果:酶切图谱分析显示,PCR扩增的及插入到pCN-SSIE中的目的基因sGBR片断大小与预期相符;DNA序列测定结果确定:重组质粒pCN-SSISG开放性阅读框架和插入的信号肽序列均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在真核、原核宿主细胞均可表达的具有双启动子的质粒pCN-SSIS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