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44篇
  免费   5484篇
  国内免费   3008篇
耳鼻咽喉   554篇
儿科学   1073篇
妇产科学   432篇
基础医学   3498篇
口腔科学   1394篇
临床医学   7561篇
内科学   5045篇
皮肤病学   788篇
神经病学   1290篇
特种医学   1693篇
外科学   5231篇
综合类   17164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7790篇
眼科学   638篇
药学   7970篇
  67篇
中国医学   6216篇
肿瘤学   2520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755篇
  2022年   1828篇
  2021年   2298篇
  2020年   2128篇
  2019年   995篇
  2018年   1101篇
  2017年   1626篇
  2016年   1193篇
  2015年   2208篇
  2014年   3108篇
  2013年   3933篇
  2012年   5817篇
  2011年   6060篇
  2010年   5722篇
  2009年   5046篇
  2008年   4959篇
  2007年   4753篇
  2006年   4322篇
  2005年   3454篇
  2004年   2366篇
  2003年   1944篇
  2002年   1470篇
  2001年   1376篇
  2000年   1039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稳定表达人脂联素3T3-L1细胞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DPN)脂质体法稳定转染3T3-L1细胞.用胰岛素(500ng/mL)处理未转染、转染空载载体、转染pcDNA3.1+-hADPN的3T3-L1细胞,RT-pCR检测PPARγ2 mRNA的表达量.结果 ①稳定转染了pcDNA3.1+-hADPN的未分化和已分化3T3-L1细胞,PPARγ2表达量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P<0.01).②胰岛素可明显抑制PPARγ2 mRNA的表达(P<0.05).③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胰岛素抑制作用(P<0.05).结论 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明显增加未分化和已分化的3T3-L1细胞PPARγ 2 mRNA表达.胰岛素抑制PPARγ 2 mRNA表达,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胰岛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科研优势,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提高血液内科学教学质量.方法 汕头大学医学院在2004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4名学生的血液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注重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两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相同.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撰写的4篇临床科研小论文在国内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示肯定.结论 注重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3.
目的以切除全层表皮为激发条件,排除表皮干细胞对创伤部位进行愈合修复的影响,同时检测在愈合修复过程中β-NGF及其受体p75NTR的表达,探讨它们对创伤愈合以及HFSC分化和迁移的可能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6只乳鼠,利用外科微创手术制作在体创伤模型,使用超薄冰冻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伤修复过程中2~12 h时间点的β-NGF及其受体p75NTR对早期创伤修复作用,使用毛囊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描述其变化。双盲半定量方法检测阳性表达强度。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全层表皮创伤后β-NGF的变化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75NTR的变化在2、4和6 h与其他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全层表皮创伤后β-NGF与对照组相比在2~12 h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75NTR与对照组相比在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标志物β1-integrin,CD34和K15无明显变化,但是在12h时间点有下降趋势。结论β-NGF与p75NTR的表达不一致性体现在4h,提示p75NTR可能参与创伤发生时规律性的变化。毛囊干细胞SC特异性标志物β1-integrin、CD34和K15的降低提示毛囊干细胞可能在这一时期开始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HPSA)检测在诊断儿童和老年患者H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30例和4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粪便标本(以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和组织学W ARTHIN-STARRY染色作为诊断HP的“金标准,”3项检测中有2项试验阳性则诊断为HP感染,3项检测均阴性则诊断为HP阴性)。结果:在30例儿童和48例老年患者中,“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43例,阴性35例;“金标准”诊断43例阳性中HPSA检测有40例阳性,阴性3例;“金标准”诊断35例阴性中HPSA检测有33例阴性,阳性2例。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3.0%(40/43)、特异性为94.3%(33/35)、诊断的准确性为93.6%(73/78),阳性预测值为95.2%(40/42)和阴性预测值为91.7%(33/36)。结论: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的诊断儿童和老年患者HP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  相似文献   
975.
舰艇官兵长时间远洋护航血清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远洋护航舰艇官兵血液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为制定长期远洋护航舰艇官兵的身体健康保障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美国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7名舰艇官兵护航前、后血清中的肝功能6项指标、心功能3项指标、肾功能3项指标、蛋白2项指标、血糖、脂类7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与护航前相比,肝功能:...  相似文献   
976.
567例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过敏原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过敏原检测方法和过敏原类型分布,了解过敏所占比例情况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对567例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采用安脱达试剂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其中42例附加采用阿罗格试剂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安脱达试剂检测阳性率83.95%(476例),阴性率16.05%(91例),其阳性率患者中42例附加阿罗格试剂检测全部显示阳性结果,螨类居首位占90.19%。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可直接快速查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确切过敏原,螨类是最强的过敏原,同一患者可同时对多种过敏原致敏反应,并与睑结膜滤泡大小数目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病及血清IgE、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12名健康壮族儿童(对照组)和80例壮族哮喘患儿(哮喘组),检测其IL-13基因-1112 C/T和+2044 A/G位点多态性以及血清IgE、IL-13水平.结果 (1)哮喘组和对照组IL-13-1112C/T位点均以CC型为主,等位基因以C为主,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3+2044A/G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哮喘组以AG型最常见,对照组以GG型最多见,哮喘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哮喘组、对照组组内IL-13-1112C/T、+2044A/G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IgE、IL-1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2044 A/G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IL-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13+2044A/G位点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生有关,可能与血清IL-13、IgE水平升高有关,是广西壮族儿童哮喘哮喘发病的易感基因;但IL-13-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的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978.
目的通过双源CT灌注成像观察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转移瘤灌注参数特征和改变,以及双源CT灌注成像评价TACE的效果。方法应用第二代西门子双源CT对28例肝转移瘤患者在TACE前和TACE后25~35d行CT灌注扫描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肝转移瘤和周围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结果 TACE前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PVP)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n,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MB)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TACE后肝转移瘤CT灌注参数BF、BV、PMB、ALP均较TACE前减低,PVP、HPI均较TACE前增高(P<0.05);TACE后肝转移瘤PVP、HPI均大于周围正常肝实质,BF、BV、PMB、ALP均小于周围正常肝实质(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CT灌注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能够评价TACE前后肝转移瘤的血供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研究苦味酸类成分蛇麻酮和葎草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新生24 h的Wistar大鼠所分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蛇麻酮处理低(10-15 mol/L)、中(10-14 mol/L)、高(10-13 mol/L)剂量组,以及葎草酮处理低(10-15 mol/L)、中(10-14 mol/L)、高(10-13 mol/L)剂量组。药物处理后,分别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茜素红染色法评价蛇麻酮和葎草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骨矿化水平的影响。采用破骨细胞计数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检测评价蛇麻酮和葎草酮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检测骨钙素(OCN)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形成相关蛋白骨桥蛋白(OPN)、骨涎蛋白(BSP)、骨形成蛋白(BMP-2)以及骨吸收相关蛋白组织蛋白酶K(C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评价蛇麻酮和葎草酮在骨代谢调控方面的作用。结果 在大鼠成骨细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蛇麻酮在10-15、10-14 mol/L浓度下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在10-14、10-13 mol/L浓度下可提高ALP活性以及骨矿化水平(P<0.05,P<0.01),在10-13 mol/L浓度下可促进OCN的表达(P<0.01),在10-14、10-13 mol/L浓度下可提高骨形成相关蛋白BSP和BMP-2的表达(P<0.05);葎草酮在10-15~10-13 mol/L浓度下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ALP活性以及骨矿化水平(P<0.01)、提高骨形成相关蛋白OCN、OPN的表达(P<0.05,P<0.01),在10-14、10-13 mol/L浓度下可促进BSP和BMP-2的表达(P<0.05)。在大鼠破骨细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蛇麻酮和葎草酮在10-15~10-13 mol/L浓度下均可降低破骨细胞数目(P<0.01),抑制CK的表达(P<0.05,P<0.01);葎草酮在10-15~10-13 mol/L浓度下可抑制MMP-9的表达(P<0.05,P<0.01)。结论 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初步明确了蛇麻酮和葎草酮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来防治骨丢失,为骨质疏松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资源。  相似文献   
980.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33例颅脑创伤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结果 33例患者良好18例,中残7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会加重患者的致死、致残风险,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血管损伤和脑灌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