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68篇
  免费   5453篇
  国内免费   2868篇
耳鼻咽喉   554篇
儿科学   1072篇
妇产科学   429篇
基础医学   3434篇
口腔科学   1379篇
临床医学   7407篇
内科学   4985篇
皮肤病学   792篇
神经病学   1272篇
特种医学   1644篇
外科学   5144篇
综合类   16901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7457篇
眼科学   636篇
药学   7768篇
  65篇
中国医学   6051篇
肿瘤学   2487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732篇
  2022年   1783篇
  2021年   2226篇
  2020年   2049篇
  2019年   952篇
  2018年   1052篇
  2017年   1589篇
  2016年   1161篇
  2015年   2164篇
  2014年   3071篇
  2013年   3858篇
  2012年   5712篇
  2011年   5939篇
  2010年   5591篇
  2009年   4942篇
  2008年   4856篇
  2007年   4675篇
  2006年   4266篇
  2005年   3401篇
  2004年   2333篇
  2003年   1924篇
  2002年   1457篇
  2001年   1370篇
  2000年   1033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贝叶斯法估算丙戊酸药动学参数及个体化给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癫痫患者丙戊酸群体药动学参数结合贝叶斯(Bayesian)法估算癫痫患者丙戊酸的个体药动学参数;制定或优化欲达预期血药浓度所应实施的给药方案,使癫痫患者丙戊酸给药有效、合理、毒副作用小.方法:癫痫患者口服丙戊酸达稳态,取其每天早晨服药前10 min血样57人次,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测得血清中丙戊酸和游离丙戊酸血药浓度谷值.用Bayesian法估算其药动学参数,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个体的性别、年龄等18种因素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按口服一房室一级吸收和消除的开放模型用Bayesian法估算得丙戊酸药动学参数清除率CL,平均值为(8.7±0.6)mL·h-1·kg-1,逐步回归方程:CL(mL·h-1·kg-1)=3.972 1.631X5 1.608X11;稳态血药浓度谷值Cp0逐步回归方程:Cp0(mg·L-1)=57.58-0.71X4-12.145X5 2.705X7 0.403x17.式中X4表示体重(kg),X5表示身高(cm)体重(kg)比,X7表示每日每千克体重的给药剂量(mg·d-1·kg-1),x11表示当合并用苯妥英钠时系数为1,否则为0,x17表示血清肌酐(μmol·L-1).实测丙戊酸稳态血药浓度谷值(52.4±5.4)mg·L-1与估算值(53.5±5.2)mg·L-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采用Bayesian法估算癫痫患者丙戊酸动力学参数和进行个体化给药的拟定或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复方吲哚美辛贴剂中沙丁胺醇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外贴及灌胃给药,采用离子对(DEHP)二氯甲烷萃取,并用HPLC-荧光法测定血浆中沙丁胺醇的浓度.结果:外贴和灌服给药的药动学过程均为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435.7±101.8)μg·h·L-1和(23.9±6.3)μg·h·L-1;Cmax:(68.7±21.8)μg·L1和(5.8±2.1)μg·L-1;Tmax:(2.51±0.18)h和(1.95±0.09)h;t1/2(ke):(2.7±0.8)h和(1.41±0.30)h.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的AUC、Cmax、Tmax、Ke、t1/2(ke)等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贴剂有达峰时间长和体内保留时间长的特点,具有长效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复方地塞米松鼻用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复方地塞米松鼻用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34作为凝胶基质,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盐酸麻黄碱、呋喃西林、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并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该制剂为淡黄色澄明黏稠凝胶,盐酸麻黄碱、呋喃西林、地塞米松磷酸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98.57%,99.00%,RSD分别为1.19%,2.68%,2.30%.加速实验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稳定性良好,质量控制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94.
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苦参碱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苦参碱注射液的含量.方法:以融硅毛细管(150μm×60 cm)为分离柱,分离电压18.0 kV,以20 mmol·L-1Tris-2 mmol·L-1柠檬酸缓冲体系(pH 8.5)为电泳介质.结果:苦参碱浓度在0.10~1.20 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1.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995.
蒲葛舒胃灵对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蒲葛舒胃灵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吲哚美辛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等模型观察蒲葛舒胃灵抗胃溃疡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和体外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结果蒲葛舒胃灵能减少大鼠实验性胃溃疡面积,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蒲葛舒胃灵有显著的抗胃溃疡作用,实验结果与该药用于治疗胃溃疡的功效吻合。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合成的口山酮化合物3,4,5,6四羟基口山酮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离体大鼠心脏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停灌30min再灌3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心室插入水囊导管,记录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心率(HR),定时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冠脉流量(CF)和肌酸激酶(CK)活性。心脏灌流结束后心脏称重,计算单位心脏湿重的CK释放量。心肌组织制备匀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TNFα含量。结果:预先给予3,4,5,6四羟基口山酮(30、100或300μmol·L-1)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功能损伤,减少CK的释放和心肌组织TNFα的产生。结论:3,4,5,6四羟基口山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用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伴有焦虑障碍(A组)30例,与不伴有焦虑障碍患者(B组)30例各8周,对两组治疗前后活动平板的运动耐量指标变化进行对照。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运动总步行时间,运动至心绞痛出现时间和运动到ST段压低达0.1mv,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延长(P〈0.05),但A组的效果比B组更显著(P〈0.05),尤其是病人症状出现的时间(P〈0.001),差别更大,A组的BAI评分改变更明显。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伴有焦虑障碍的患者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98.
9(S)-红霉胺是合成地红霉素和CP-544372的中间体,此化合物可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利用NaBH4/ZrCl4于室温下还原9(E)-红霉素肟制得,收率为69%,其结构经IR、NMR和MS确证。该方法是制备9(S)-红霉胺的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2000年~2003年广东省抗震颤麻痹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抗震颤麻痹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4年中消耗的抗震颤麻痹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2000年~2003年抗震颤麻痹药中购药金额最大的为左旋多巴/苄丝肼;用药频度最高的为苯海索.  相似文献   
1000.
麦冬多糖MDG-1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离纯化麦冬多糖抗心肌缺血的活性部位,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均一的组分MDG-1,并进行结构分析。方法水提醇沉得麦冬粗多糖,超滤后经DEAE Sepharose FF柱和Sephadex G25柱色谱纯化后得MDG-1。经完全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1H NMR及13C NMR等研究分析MDG-1的化学结构。结果和结论 MDG-1为β-D-果聚糖,易溶于水,数均分子量(Mn)为3 400,重均分子量(Mw)为4 800,峰尖分子量(Mp)为5 000,以2→1连接的呋喃型果糖为主,平均每2.8个主链残基上有一个Fruf(2→6)Fruf(2→分支)。该多糖还含有微量葡萄糖(果糖∶葡萄糖=35∶1),可能连接在多糖的还原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