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87篇
  免费   12686篇
  国内免费   7485篇
耳鼻咽喉   1116篇
儿科学   2304篇
妇产科学   1097篇
基础医学   9363篇
口腔科学   2826篇
临床医学   16386篇
内科学   12727篇
皮肤病学   1552篇
神经病学   3585篇
特种医学   41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427篇
综合类   32055篇
现状与发展   34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3970篇
眼科学   2212篇
药学   15597篇
  149篇
中国医学   11894篇
肿瘤学   7011篇
  2024年   581篇
  2023年   1914篇
  2022年   4805篇
  2021年   5953篇
  2020年   5129篇
  2019年   3057篇
  2018年   3175篇
  2017年   3957篇
  2016年   3171篇
  2015年   5348篇
  2014年   7002篇
  2013年   8218篇
  2012年   11705篇
  2011年   12504篇
  2010年   10683篇
  2009年   9202篇
  2008年   9522篇
  2007年   9040篇
  2006年   8162篇
  2005年   6770篇
  2004年   4629篇
  2003年   3887篇
  2002年   2982篇
  2001年   2468篇
  2000年   1934篇
  1999年   1020篇
  1998年   414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应用卵圆孔定位仪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卵圆孔定位仪在选择性经皮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对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疼痛者或第Ⅰ、Ⅱ、Ⅲ支同时疼痛者应用Hartel前入路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其中260例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卵圆孔定位仪辅助定位,对39例患者术中应用X线或三维CT进行卵圆孔靶点验证。结果所有病例穿刺成功。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06例,良好42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9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卵圆孔定位仪可用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辅助定位,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2.
1临床资料男,28岁,因间断性发冷、寒战、高热4 d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达40℃,伴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经服退热和抗疟疾药体温有所下降,因疑疟疾"而来我院.既往体健,无输血史.患者曾经在非洲工作2个月6d前归国,同事中有患疟疾"者.家族无类似病史及猝死者.查体:T 39·3℃,P 88次/min,R 22次/min,BP 110/70 mmHg.神清,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闻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59×109/L,N 86·3%,Eo 2%;RBC 4·8…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134.
微小切口双重荷包缝合法矫正重度乳头内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介绍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矫正重度乳头内陷的新术式.方法 设计切口位于乳晕第四象限,方向斜向外下方,呈放射状切口,长约1.5 cm,松解乳头基底部,切断牵拉的纤维条索,上提乳头,在距乳头0.8cm和1.5cm处,双重荷包缝合固定.结果 12例乳头内陷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至4年,均获得满意疗效.乳头横径、纵径、高度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 该术式矫正乳头内陷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微、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确切、不易复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5.
目的为前臂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桡侧腕长伸肌腱、肱桡肌腱作形态学测量,将尺侧腕屈肌腱、尺侧腕伸肌腱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长(16.7±2.7)cm;尺侧腕伸肌腱长(14.9±2.5)mm;桡侧腕长伸肌腱长(19.0±2.0)cm;肱桡肌腱长(11.7±2.4)cm。力学测试:尺侧腕屈、伸肌腱其全肌腱破坏载荷分别为(2.4±0.9)Mpa、(3.1±0.9)Mpa,半肌腱破坏载荷分别为(2.2±0.9)Mpa、(2.5±0.8)Mpa,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臂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皮片游离移植手术包扎材料.方法 实验分别以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叠干纱布、松散干沙团和干棉花团为测试包扎材料.分别在测试包扎材料上加压,记录血浆袋所受到的压力和包扎材料厚度压缩比例的变化;临床常规方法片皮移植,以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加压包扎皮片.结果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当外加压力使其压缩至原厚度的90%~34%时,可使皮片受到25 cmH2O~54.4 cmH2O的压力;此压力范围足以使皮片与创面密切接触,保证皮片成活,又避免过大的压力影响皮片血供重建.以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为包扎材料植皮,皮片成活率明显提高.结论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良好的植皮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37.
介绍了网络化管理医疗耗材库房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3年期间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和VEGF表达,计数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IMD),并将各检测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相联系.[结果]鼻咽原发癌组织中,癌细胞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71%(32/4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IF和IMD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29,P=0.026,MIF阳性组的IMD计数为(35.1±13.3)/高倍视野,明显高于MIF阴性病例的(20.9±10.2)/高倍视野,P=0.003.以Schmincke型生长方式分布的癌细胞MIF表达水平(67.4%±35.2%)高于以Regaud型方式分布的癌细胞(32.9%±29.7%),P=0.007.癌细胞MIF与VEGF表达以及IMD计数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5.但癌细胞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MIF在鼻咽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能是影响肿瘤性微血管生成和癌细胞VEGF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群体损伤院前急救转运存在的风险与防范对策。方法通过547例群体损伤转运,分析影响安全转运存在的风险,正确评估和判断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对策。结果 547例伤员安全转运入院治疗,入院率100%。结论预见转运存在风险,采取有效防范对策,是确保成功转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0.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重要的独立高危因素。糖尿病增加心肌缺血损伤的危险性,引起心肌本身和心肌内小血管病变,抑制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作用。现就糖尿病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及糖尿病病人围术期的处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