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702篇 |
免费 | 7436篇 |
国内免费 | 41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41篇 |
儿科学 | 1086篇 |
妇产科学 | 813篇 |
基础医学 | 5111篇 |
口腔科学 | 1151篇 |
临床医学 | 8728篇 |
内科学 | 7057篇 |
皮肤病学 | 712篇 |
神经病学 | 2196篇 |
特种医学 | 26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6953篇 |
综合类 | 17972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7941篇 |
眼科学 | 1017篇 |
药学 | 8985篇 |
93篇 | |
中国医学 | 6796篇 |
肿瘤学 | 42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1篇 |
2023年 | 1142篇 |
2022年 | 2747篇 |
2021年 | 3396篇 |
2020年 | 2880篇 |
2019年 | 1872篇 |
2018年 | 1869篇 |
2017年 | 2290篇 |
2016年 | 1823篇 |
2015年 | 3215篇 |
2014年 | 4041篇 |
2013年 | 4952篇 |
2012年 | 6813篇 |
2011年 | 6851篇 |
2010年 | 5873篇 |
2009年 | 5050篇 |
2008年 | 5194篇 |
2007年 | 4941篇 |
2006年 | 4321篇 |
2005年 | 3534篇 |
2004年 | 2630篇 |
2003年 | 2035篇 |
2002年 | 1579篇 |
2001年 | 1435篇 |
2000年 | 1011篇 |
1999年 | 573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209篇 |
1996年 | 150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33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98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72篇 |
1985年 | 57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10篇 |
1970年 | 10篇 |
196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阐明异常机械应力对髋臼发育和髋臼软骨生长板内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修复方法。方法将60只3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分成3组,每组20只,左侧髋关节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A组:在2周内反复将髋关节手法脱位后再复位;B组:膝关节伸直位钢针固定,制作髋臼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2周后拔出钢针;C组:持续伸直位固定膝关节。三组动物分别于第5、7、9、12周时进行钼靶软X线、组织形态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A组第5周时唇缘变钝,髋臼角比对侧增大约5°,软骨生长板内增殖层软骨细胞极向紊乱,SO染色无差异,圆韧带有淋巴细胞浸润,第7、9、12周时变化小,两侧无差异;B组第5周时髋臼角比对侧明显增大,第7周时唇缘变钝、内翻,纤维增生,柱状细胞极性紊乱,肥大细胞层增多,第9、12周时接近正常,12周时髋臼角为23.4°,髋臼入口最短径为5.0mm;C组髋臼角比对侧持续增大,没有任何改善倾向,第12周时唇缘内翻、扁平,无明显柱状细胞排列,细胞核变小,细胞器减少,空泡形成,髋臼角为71.3°,髋臼入口最短径为2.9mm。结论在髋臼发育旺盛期解除异常机械应力、恢复头臼同心,髋臼发育不良有治愈倾向。造成髋臼发育不良的直接原因是软骨生长板内增殖层软骨细胞代谢功能发生改变,骨化延迟。 相似文献
32.
端粒酶在鳞状细胞癌和Bowen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Bowen病(BD)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0例皮肤SCC和30例BD病变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在BD组织中hTR和hTERTmRNA呈弱表达,阳性率为23.33%和16.67%。在SCC中,hTR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86.67%和93.33%。其中Ⅰ、Ⅱ级SCC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88.24%,无强阳性;Ⅲ、Ⅳ级SCC阳性率分别为92.31%和1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3%和76.92%。SCC和BD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CC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hTR和hTERTmRNA的表达增多是预测皮肤SCC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2005~2007年我国非甾体抗炎药市场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骨骼肌肉系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为例,分析该类药物在2005~2007年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及生产厂家风云榜。方法:采用药物分类累加的方法统计2005~2007年非甾体抗炎药的销售数量和金额排序,并对前10位药品销售数量和金额对比,及前10位厂家对比。结果:双氯芬酸稳居销售榜首,美洛昔康、布洛芬等药物位居其后。结论:新一代的非甾体抗炎药已经占据主要市场,各类药物各有特色,但是仍需注意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4.
蟾酥注射液对小鼠S180和人结肠癌HT-29裸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蟾酥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S180和人结肠癌 HT-29裸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小鼠 S180和人结肠癌 HT-29裸鼠两种荷瘤小鼠模型,观察药物对上述肿瘤的抑瘤作用,并镜下观察后者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荷瘤阴性对照组比较,蟾酥注射液各剂量组对小鼠 S180抑瘤率( IR)为 19.1%~38.2%(P<0.05),呈量效关系;而对人结肠癌 HT-29裸鼠移植性肿瘤的 IR为 9.5%~15.8%(P>0.05),也呈量效关系,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环磷酰胺则能显著抑制小鼠 S180和 HT-29细胞裸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 IR分别为70.7%和 67.1%, P<0.01),镜检可见其有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未发现实验药物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该实验所用的蟾酥注射液,对小鼠 S180有抑制作用,而对人结肠癌 HT-29裸鼠移植性肿瘤,则作用不明显,表明不同类型的肿瘤对其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62例临床资料,其中伴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便秘、前列腺肥大等238例,占90.8%.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术时间平均41分钟,无切口感染,术后4~7天出院,平均住院5天,随访3~64个月,疝复发1例,为0.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符合腹股沟区生理解剖特点,强调对高龄患者的术前准备,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强调充填物放置到位和充填后修补到位是避免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18例原发鼻腔和鼻窦的T/NK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和鼻窦的T/NK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腔和鼻窦的T/NK淋巴瘤首发症状不典型,多为鼻塞、涕血、局部肿胀及发热等,临床误诊率高;高分期及高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结论:鼻腔鼻窦的T/NK淋巴瘤是结外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的一个独特类型,首发症状多样,临床上应注意对该病的认识,防止误诊;预后有赖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37.
吴桂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1):34-35
肥胖症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过20%以上,或脂肪分布异常。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营养过剩,肥胖症及合并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危害人们的健康,减肥以成为热门话题。笔者于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以针灸治疗肥胖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62例中男性37例,女性125例,男与女之比为1:21.6;年龄最小14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长30年,最短1年。2治疗方法采用扎体针,贴耳穴,配合适当有氧运动,积极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其体针主穴为:中脘,下脘,天枢,大横,外陵,足三里。耳穴:神门,肾,脾,胃,三焦,内分泌,上饥点,下渴点… 相似文献
38.
通过动物痛行为反应(缩足反射)确定局部和鞘内应用川芎嗪(TMP)对ATP等P2X受体激动剂所致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行为反应的影响。P2X3受体拮抗剂TNP-ATP(0.3μmol/L)明显抑制P2X受体激动剂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反应。大鼠足底局部应用TMP(0.1-10mmol/L)剂量依赖性地对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鞘内应用TMP(50mmol/L)对ATP(1μmol/L)或α,β-meATP(0.6μmol/L)引起的伤害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MP可通过阻断P2X3受体介导的伤害性兴奋传入抑制P2X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大鼠足底急性伤害性反应。 相似文献
39.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进程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描述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临床进程及特征,评价视网膜光凝及冷凝对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非对比性、连续性病例.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检查确诊为急进性后极部ROP的患儿8例16只眼.确诊后24h内行间接眼底镜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联合或不联合直视下冷凝治疗.结果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病变大部分位于后极部1区,所有象限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病程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迅速发生视网膜漏斗状全脱离为临床特征.本组8例16只眼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后,9只眼病变完全退化或控制,占56.2%.7只眼病情未能控制,最终发展为4b至5期视网膜病变.结论 AP-ROP进展快,预后不良,部分患儿虽经严密观察和治疗,病情仍进展.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能控制大部分AP-ROP患儿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挽救患儿视功能.临床上需要加强观察和随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低该病致盲率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40.
梁永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2)
以刺五加嫩叶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杀茵后接种乳酸茵进行乳酸发酵,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辅料制成发酵乳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原料的配比、发酵条件及产品的配方,所得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要求,色泽淡绿乳色,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