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67篇
  免费   7794篇
  国内免费   5909篇
耳鼻咽喉   590篇
儿科学   878篇
妇产科学   625篇
基础医学   7926篇
口腔科学   1256篇
临床医学   9904篇
内科学   10301篇
皮肤病学   663篇
神经病学   3779篇
特种医学   31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8506篇
综合类   16817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6638篇
眼科学   1617篇
药学   8990篇
  87篇
中国医学   5475篇
肿瘤学   6099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1159篇
  2022年   2965篇
  2021年   3641篇
  2020年   2993篇
  2019年   2299篇
  2018年   2489篇
  2017年   2483篇
  2016年   2220篇
  2015年   3698篇
  2014年   4563篇
  2013年   4635篇
  2012年   6784篇
  2011年   7536篇
  2010年   5366篇
  2009年   4529篇
  2008年   5037篇
  2007年   4938篇
  2006年   4660篇
  2005年   4179篇
  2004年   2914篇
  2003年   2570篇
  2002年   2202篇
  2001年   1704篇
  2000年   1531篇
  1999年   1171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749篇
  1996年   581篇
  1995年   517篇
  1994年   385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38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99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6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橘红痰咳液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溶解后的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0.6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橘红痰咳液,20 m L/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12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1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分压(p O_2)和血氧饱和度(Sa O_2)水平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均显著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 CO_2)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动脉血气和肺功能指标改善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γ-干扰素(IF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橘红痰咳液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OPD,有利于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并降低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含盐酸二甲双胍1000 mg,格列本脲5 mg,受试制剂)或联合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1 000 mg和格列本脲片5 mg(参比制剂)后,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经时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盐酸二甲双胍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60±0.55)μg·ml~(-1)和(1.46±0.46)μg·ml~(-1),t_(max)分别为(2.1±0.7)h和(2.5±0.8)h,t_(1/2)分别为(4.9±1.7)h和(4.3±1.6)h,AUC_(0→24)分别为(10.47±2.89)μg·ml~(-1)·h和(9.22±2.56)μg·ml~(-1)·h,AUC_(0→∞)分别为(10.95±3.13)μ·ml~(-1)·h和(9.53±2.73)μg·ml~(-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_(0→24)为114.8%±17.6%。格列本脲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17.70±28.38)μg·L~(-1)和(106.92±33.76)μg·L~(-1),t_(max)分别为(4.1±2.7)h和(3.8±1.8) h,t_(1/2)分别为(7.6±4.1)h和(8.8±3.9)h,AUC_(0→30)分别为(899.97±296.76)μg·L~(-1)·h和(902.64±353.82)μg·L~(-1)·h,AUC_(0→∞)分别为(943.00±290.09)μg·L~(-1)·h和(989.82±399.90)μg·L~(-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_(0→30)为104.91%±28.31%。结论:两制剂两组分的AUC、C_(max)对数值,经F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法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系统考察先天性嗜酒(FH/Wjd)大鼠嗜酒的行为特性。方法采用双瓶(5%或10%乙醇和自来水)自由选择的方法,观察FH/Wjd大鼠的饮酒量、饮水量和乙醇偏爱率,并进一步探讨FH/Wjd大鼠饮酒的昼夜差异性;在乙醇剥夺实验中,研究乙醇剥夺24h对FH/Wjd大鼠饮酒量和乙醇偏爱率的影响;选用固定比率(FR1)实验程序,探讨FH/Wjd大鼠操作性自身饮酒的行为特点。结果在双瓶自由选择饮酒实验中,给予5%乙醇,大鼠的饮酒量为(4.3±0.2)g·kg-1·d-1,饮水量为(20.1±2.3)g·kg-1·d-1,乙醇偏爱率为(82.9±2.0)%;给予10%乙醇,大鼠的饮酒量为(6.4±0.2)g·kg-1·d-1,饮水量为(37.2±2.7)g·kg-1·d-1,乙醇偏爱率为(69.2±2.0)%,与5%乙醇相比较,饮酒量和饮水量显著增大,但乙醇偏爱率明显降低。FH/Wjd大鼠的饮酒行为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饮酒量和乙醇偏爱率均显著高于白天,夜间饮水量虽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FH/Wjd大鼠乙醇剥夺24h,再次给酒后1h的饮酒量增加37.7%,乙醇偏爱率增加22.1%;再次给酒后24h的饮酒量增加15.6%,乙醇偏爱率存在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FH/Wjd大鼠操作性自身饮酒行为训练13d后,连续测试3d,操作性饮酒行为的偏爱率为49%~64%。结论FH/Wjd大鼠具有饮酒量大和乙醇偏爱率高的特点,存在明显的乙醇剥夺效应,并可在短期内建立操作性自身饮酒行为,是一种理想的先天嗜酒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生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筛选生姜主要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将相应靶点蛋白名称进行转化为基因名,经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网络图;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中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获取RA疾病靶点,制作韦恩图获取生姜药物成分和RA共同靶点,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性。结果 获取生姜5个成分及55个潜在靶点,RA疾病4 836个相关靶点,生姜与RA共同靶点26个,PPI网络中自由度靠前的3个靶点基因为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分别得到185个结果和59条信号通路。结论 生姜治疗RA具有多成分、多靶点效应,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这可能通过PTGS2、JUN、CASP3等靶点调控炎症反应、免疫调节作用治疗RA。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对塌陷前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影像学的影响。方法将37例塌陷前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20 mg+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治疗组予杏丁注射液30 mL+250 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静滴,均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及骨髓水肿改善程度与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杏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X线片示塌陷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杏丁注射液可显著改变血液流变状态以及股骨头内骨髓水肿程度,可有效缓解髋部的疼痛,是治疗塌陷前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6.
地黄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黄种茎育出的无菌幼苗上切取下的茎尖,用组织培养方法可诱导成去病毒幼苗。本试验还研究出适宜地黄茎段苗消毒的消毒剂为0.05%HgCl_2。适宜于茎段苗生长的MS培养基的琼脂浓度为0.7%,pH为7。诱导茎尖成苗的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繁殖脱毒苗所用的MS培养基为1/4大量元素 1/2微量元素,并用1/2食用白砂糖代替蔗糖,可使快繁成本降低48.7%。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黄芪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将经链脲佐菌素诱导成功的32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皂苷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以黄芪皂苷提取物200,50 mg·kg-1·d-1、缬沙坦25 mg·kg-1·d-1、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1·d-1),连续给药6周。给药后每周称量大鼠体重,第2,4,6周检测空腹血糖;第6周代谢笼法检测24 h尿量及尿蛋白总量(U-TP);第6周末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检测血清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含量;取双肾,计算肾肥大指数,观察肾脏病理切片。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血糖,24 h代谢值,肾肥大指数,U-TP,BUN,Scr,UA,TG较正常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 < 0.01,P < 0.05),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经黄芪皂苷提取物治疗后,高剂量组大鼠的24 h代谢值,肾肥大指数,U-TP,BUN,Scr,UA,TG均有明显下降(P < 0.01,P < 0.05),低剂量组大鼠的肾肥大指数,BUN,Scr,UA,TG亦下降明显(P < 0.05),2组大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本实验结果说明黄芪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大蒜素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蒜素在高浓度(50μg/ml)时对T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但在适当浓度(3.125~12.5μg/ml)时则对T细胞激活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与大蒜素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的能力有关。大蒜素能够对抗S180细胞和艾氏暖水癌细胞产生的肿瘤免疫抑制因子对T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提示大蒜素在肿瘤治疗中可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对苦参提取工艺的研究,寻找适合于提取苦参总碱的方法。[方法]对几种从苦参中提取生物碱的主要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树脂法为本次工艺研究的实验方法。[结果]苦参总碱的收率在4~7之间,平均值为5.87。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也在75%~80%之间,平均值为76.38%。[结论]用树脂法提取以氧化苦参碱为主的苦参总碱,提高了其产品的收率和含量。为企业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液体培养物的化学成分并对其在多种体外药理模型上进行随机活性筛选.方法:分别对发酵液及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柱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在细胞水平模型上,筛选化合物在肿瘤细胞毒、神经保护、肝保护、抗炎和抗HIV等方面的活性.结果:从发酵液和菌丝体2部分共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分别为3个倍半萜:3S,9R,10S-3-羟基-11,12-O-异丙基血苋烷烯(1),3S,9R,10S-3,11,12-三羟基血苋烷烯(2)和3S,4S,9R,10-11,12,14-三羟基血苋烷烯(3);3个甾体: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豆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5)和麦角甾5α,8α-过氧-6,22-二烯-3β-醇(6);14个环二肽:环(L-脯氨酸-L-缬氨酸)(7),环(L-亮氨酸-D-脯氨酸)(8),环(L-亮氨酸-L-脯氨酸)(9),环(异亮氨酸-脯氨酸)(10),环(甘氨酸-亮氨酸)(11),环(苯丙氨酸-丝氨酸)(12),环(丙氨酸-脯氨酸)(13),环(丙氨酸-苯丙氨酸)(14),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5),环(L-苯丙氨酸-D-脯氨酸)(16),环(D-苯丙氨酸-D-脯氨酸)(17),环(6-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8),环(谷氨酸氨-脯氨酸)(19)和环(天冬氨酸-亮氨酸)(20);9个其他类化合物:乙酰氨基苯丙氨酸(21)、腺苷(22)、苯乙二醇(23)、邻-羟基苯乙醇(24)、苯甲酸(25)、对-甲氧基苯甲酸(26)、间-甲氧基苯甲酸(27)、十六烷酸(28)和3-吡啶羧酸(29).化合物5和8在1×10-5mol·L-1时能够有效地抑制MPP+诱导的PC12-syn细胞损伤,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0.3%和87.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10-5mol·L-1浓度下,化合物12和18可较好地保护DL-半乳糖胺诱导的WB-F344细胞损伤,细胞成活率分别为25%和24%(双环醇作为对照,细胞成活率为24%).结论:化合物1-29均为首次从针层孔属火木层孔菌液体培养物中分离鉴定;化合物5和S有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化合物12和18具有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其他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在以上筛选模型中未显示明确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