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506篇
  免费   35892篇
  国内免费   17267篇
耳鼻咽喉   3149篇
儿科学   5219篇
妇产科学   1865篇
基础医学   20142篇
口腔科学   5922篇
临床医学   38894篇
内科学   26458篇
皮肤病学   3936篇
神经病学   6130篇
特种医学   12442篇
外科学   27022篇
综合类   93024篇
现状与发展   80篇
预防医学   38736篇
眼科学   3841篇
药学   40310篇
  540篇
中国医学   35947篇
肿瘤学   14008篇
  2025年   53篇
  2024年   4901篇
  2023年   5508篇
  2022年   11166篇
  2021年   13661篇
  2020年   12198篇
  2019年   6725篇
  2018年   6616篇
  2017年   9243篇
  2016年   6902篇
  2015年   12667篇
  2014年   16375篇
  2013年   20751篇
  2012年   29569篇
  2011年   31917篇
  2010年   28881篇
  2009年   25179篇
  2008年   25884篇
  2007年   25053篇
  2006年   21951篇
  2005年   17123篇
  2004年   12116篇
  2003年   9751篇
  2002年   7317篇
  2001年   6685篇
  2000年   5018篇
  1999年   1822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40篇
  1965年   13篇
  1959年   20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5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研究脑络欣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神经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1,3 d,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脑缺血半暗带的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是脑络欣通抗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光波长301nm,测定200~800nm发射光范围内的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结果 ①肺癌患者化疗前第3、4、6峰的荧光强度及第3峰与第4峰的荧光强度比值I3/I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肺癌患者化疗后第4、6峰的荧光强度低于化疗前(P<0.01).结论 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测定可望用于肺癌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83.
高位结扎和皮内缝扎治疗原发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大隐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56例大隐静脉曲张采用高位结扎加皮内缝扎法治疗及预后.结果 术后患肢疼痛轻,无1例皮下血肿,皮内缝合处无1例感染,术后早期有6例(10.7%)皮内缝合处疼痛较重,半个月后好转,有2例(3.34%)在皮内缝合处有小硬结,经热敷、理疗后消失.所有病人均随访1~6个月,无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该术式是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84.
目的:评估利匹韦林(rilpivirine,RPV)联合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中国HIV-1型感染者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RPV开放多中心Ⅲ期延长研究TMC278-TiDP6-C222的中国亚组分析,入组患者在既往RPV Ⅱb和Ⅲ期研究结束后签署知情同意自愿纳入延长研究,继续接受R...  相似文献   
985.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2组 ,进行同体对照 ,每组 10个皮瓣。组 1保留隐动静脉血管鞘的完整 ,即保留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组 2在手术显微镜下 (× 10 )将 3根血管相互分开 ,各自游离 3cm ,即完全破坏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 ,但不损伤 3根动静脉血管。术中放松止血带后分别在 5、15、3 0和60min测定静脉压力 ,术后 10d测定皮瓣成活率 ,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两组皮瓣的静脉压力均升高 ,约 15min达到高峰 ,后缓慢下降 ,约在 3 0min达到新的平衡。组 2在 3 0、60min的静脉压力均显著低于组 1(P <1.0 1)。但组 1皮瓣成活率 ( 94.5 % )与组 2 ( 10 0 %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逆行岛状皮瓣中 ,瓣膜失活途径”较“迷宫途径”更容易实现静脉血的逆流。  相似文献   
986.
脑卒中后抑郁早期综合干预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量表评分对11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并随访1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全部完成随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在干预后5周,卒中后3、6、12个月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抑郁症状在研究组治愈51例(89.5%)、有效57例(100%),对照组分别为2例(3.5%)、7例(12.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巴氏指数在干预后各时点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在干预后5周研究组(7.01±5.43)优于对照组(10.63±8.52,P<0.05),卒中后3、6、12个月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对卒中后抑郁具有很好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87.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IL-8、MIP-1α、RANTES和I-309的调控,以解析雌激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小时;此后选用10^-9mol/L 17β-雌二醇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2、24、36和48小时,ELISA法分析刺激前后培养上清中IL-8、MIP-1α、RANTES和I-309分泌水平。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高水平自然分泌IL-8,17β-雌二醇能抑制IL-8的分泌,呈剂量依赖性。RNATES和MIP-1α分泌水平较IL-8低,经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后MIP-1α表现出与IL-8相同的分泌方式,但对RANTES分泌无明显影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雌激素刺激前后均未检测到I-309。结论:雌二醇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募集,但不是异位灶中上述趋化因子高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对外周血中单个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畸变类型及其临床表现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采用外周血常规培养法,培养72h后收获制片,G显带,读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每30~100个分裂相中找到1个异常染色体核型作为单个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诊断标准。结果13例外周血单个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畸变类型可分为平衡易位、倒位、缺失、重复及X染色体单体等,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性发育异常、死胎流产及肢体畸形等。结论在遗传咨询中,对单个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不可忽视,具有这种异常的个体生育后代时应做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研究特异性的CVB3-VP1 siRNA对CVB3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方法 CVB3感染HeLa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将CVB3-VP1siRNA转染HeLa细胞,用RT-PCR法检测CVB3-VP1 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CVB3-V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60pmol/LCVB3-VP1 siRNA是抑制CVB3 RNA及VP1表达的最佳剂量;在转染后的48h,siRNA对CVB3-VP1的抑制作用达到最佳状态。结论 特异性的CVB3-VP1 siRNA对CVB3-VP1蛋白表达水平及CVB3-RNA复制水平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和时效关系,转染后48h呈现出完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前体转换酶(TACE)的前肽结构域在TACE成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人工干预炎症过程提供依据和手段。方法: 以pIRES2-EGFP质粒为载体,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造含信号肽结构域+前肽结构域、全长结构域及缺失前肽结构域的真核表达重组体,根据其碱基数目分别命名为pIRES2-EGFP/T648、pIRES2-EGFP/T2472、 pIRES2-EGFP/T57-T1824;真核转染U937细胞;LPS刺激转染细胞后,用ELISA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NF-α。结果: pIRES2-EGFP/T648的真核表达能显著抑制TACE的活性,减少sTNF-α分泌,抑制率达61.09%;pIRES2-EGFP/T57-T1824的真核表达对sTNF-α的分泌无影响;pIRES2-EGFP/T2472的真核表达能显著增加sTNF-α分泌。结论: 前肽结构域在TACE的成熟过程中起了双重作用,TACE抑制剂的研制和开发为抗炎药物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