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971篇 |
免费 | 42562篇 |
国内免费 | 2429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92篇 |
儿科学 | 7050篇 |
妇产科学 | 3142篇 |
基础医学 | 27777篇 |
口腔科学 | 7526篇 |
临床医学 | 51847篇 |
内科学 | 38882篇 |
皮肤病学 | 5526篇 |
神经病学 | 9395篇 |
特种医学 | 166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37197篇 |
综合类 | 117516篇 |
现状与发展 | 97篇 |
一般理论 | 7篇 |
预防医学 | 49646篇 |
眼科学 | 5535篇 |
药学 | 53588篇 |
687篇 | |
中国医学 | 43994篇 |
肿瘤学 | 203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8篇 |
2023年 | 5733篇 |
2022年 | 14027篇 |
2021年 | 17773篇 |
2020年 | 15637篇 |
2019年 | 8789篇 |
2018年 | 9248篇 |
2017年 | 12379篇 |
2016年 | 9395篇 |
2015年 | 17288篇 |
2014年 | 22087篇 |
2013年 | 27646篇 |
2012年 | 39745篇 |
2011年 | 42426篇 |
2010年 | 37709篇 |
2009年 | 32789篇 |
2008年 | 34210篇 |
2007年 | 32860篇 |
2006年 | 29088篇 |
2005年 | 23147篇 |
2004年 | 16378篇 |
2003年 | 13364篇 |
2002年 | 10292篇 |
2001年 | 9241篇 |
2000年 | 7074篇 |
1999年 | 2987篇 |
1998年 | 957篇 |
1997年 | 809篇 |
1996年 | 712篇 |
1995年 | 626篇 |
1994年 | 594篇 |
1993年 | 375篇 |
1992年 | 477篇 |
1991年 | 404篇 |
1990年 | 314篇 |
1989年 | 243篇 |
1988年 | 255篇 |
1987年 | 257篇 |
1986年 | 223篇 |
1985年 | 179篇 |
1984年 | 129篇 |
1983年 | 91篇 |
1982年 | 76篇 |
1981年 | 43篇 |
1980年 | 33篇 |
1979年 | 43篇 |
1959年 | 28篇 |
1958年 | 37篇 |
1957年 | 36篇 |
1955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2.
管状膨体聚四氟乙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植入动物体内后与机体的关系。方法:管状膨体聚四氟乙烯两端闭合,内充DMEM培养液,埋入家兔皮下,观察宿主生命情况,于术后1、2、4、6周取出标本,行大体及光镜下观察。结果:家兔在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DMEM培养液后存活情况良好,DMEM培养液在1周时即已完全无色透明;4周时膨体聚四氟乙烯与周围组织有粘连,6周时粘连紧密;光镜下观察,各时间点材料间隙均可见着色,1周时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无血管及组织细胞。材料内壁未见细胞附着。结论:植入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少量DMEM培养液对宿主动物存活无影响;管内外液体可相互交通,管状膨体聚四氟乙烯可作为组织工程化尿道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3.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分析结合 DNA直接银染技术检测 6 6例脑梗死 (CI)患者的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型 (其中家系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FMACI)亚组 2 6例 ,家系中无脑卒中史的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NF-MACI)亚组 4 0例 ) ,并与 9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同时检测血脂、脂蛋白 (a) [L P(a) ]及部分载脂蛋白。结果 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ε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两脑梗死亚组之间的ε3/4/ε3/3基因型频率虽有上升 /下降趋势 ,但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FMACI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 )水平明显低于 NFMACI组 (P<0 .0 5 )。结论 Apo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因子 ,ε3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Apo E基因多态性和 HDL水平双重作用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在术后面神经肿瘤侵犯段功能评估上的价值和对早期面神经修复的指导意义。方法 比较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和术后2周、6个月患侧面神经功能的H-B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6个月面神经H-B分级恢复到Ⅰ-Ⅱ级者,术末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均>0.3。结论 术末面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比率是判断术后面神经远期功能,特别是肿瘤侵犯段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术中直接修复面神经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5.
A López Granados M Anguita Sánchez M D Mesa Rubio M Franco Zapata R Vivancos Delgado G Bueno Ferrer J Suárez de Lezo F Vallés Belsúe 《Revista espa?ola de cardiología》1991,44(3):210-212
Almost 90% of primary acute pericarditis are idiopathic. Between specifics forms, a very low percentage of cases are due to chronic rheumatic diseases. A case of adult Still's disease (juvenile chronic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acute pericarditis being the first clinical manifestation (besides fever and general syndrome) is presented. Therapy with oral prednisone was rapidly effective, and pericardial effusion resolved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as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采用单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在Wistar大鼠上观察到网状巨细胞核。一区伤害性神经元57个,其中伤害兴奋性神经元(NEN)42个,伤害抑制性神经元(NIN)15个。电刺激黑质对NEN(29)和NIN(8的放电呈抑制作用,其反应百分率分别由刺激黑质第1分钟时的1.0±2.1%和-20.4±6.2%,降到第5分钟时的-83.6±12.3%和-65.4±10.7%(P<0.01)。刺激黑质对少数NEN(13)和NIN(7)的放电有兴奋作用,其值分别由第]分钟时的20.5±7.3%和1.0±3.4%,升高到第5分钟时的74.5±10.7%和21,5±8.6%(P<0.05)。氟哌啶醇注入PAG腹外侧部可阻断刺激黑质的效应,这提示从黑质到网状巨细胞核α-区存在着一条痛调制通路,而且这种通路的递质是多巴胺能的。 相似文献
37.
38.
光动力学疗法与局部化疗联合治疗进展期食管贲门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DT)对进展期食管贲门癌55例进行治疗,并对其中15例联合应用内镜下局部注射抗癌药物。对每一患均先静脉滴注血卟啉衍生物(HPD)5mg/kg,于用药后24,48和72h分别用波长630nm的铜蒸汽激光照射肿瘤部位。联合治疗组除PDT治疗外,于每次光照前肿瘤局部注射5-Fu250~500mg。结果:联合治疗组的近期显效率高于单纯PDT组(P〈0.05)。病例随访6~16月, 相似文献
39.
J Suárez de Lezo A Medina M Pan E Hernández M Sancho A Bethencourt M Romero F Melián J Segura F Jiménez 《Revista espa?ola de cardiología》1991,44(2):106-114
We study 40 patients, 55 +/- 7 years ol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early by thrombolytic therapy (20 STK and 20 rt-PA). All patients were angiographically studied in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baseline, before initiating therapy. 2) Three hours after treatment. 3) Twenty four hours later. 4) Before discharge. The infarct related artery was patent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 in 31 patients (78%); five of them were patent before treatment, and we observed an early reperfusion in 20 patients (57%) and late reperfusion in 6 patients (17%).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 evidence of intraluminal thrombus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through conditions while the grade TIMI of coronary perfusion increased in the absence of reocclusion. Final regional wall motion of infarct related myocardial zones and their degree of recover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canalized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non-reperfused patients. Similarly,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ntegrade of collateral flow to the infarct area, as compared with totally occlud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