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223篇
  免费   44721篇
  国内免费   25276篇
耳鼻咽喉   4304篇
儿科学   6932篇
妇产科学   2796篇
基础医学   28668篇
口腔科学   7679篇
临床医学   53685篇
内科学   39106篇
皮肤病学   5050篇
神经病学   9850篇
特种医学   17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38686篇
综合类   122179篇
现状与发展   98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48841篇
眼科学   6185篇
药学   54645篇
  695篇
中国医学   44911篇
肿瘤学   20679篇
  2024年   1733篇
  2023年   5862篇
  2022年   14259篇
  2021年   18661篇
  2020年   16239篇
  2019年   8879篇
  2018年   9582篇
  2017年   12816篇
  2016年   9785篇
  2015年   18010篇
  2014年   23048篇
  2013年   28440篇
  2012年   41123篇
  2011年   43881篇
  2010年   38773篇
  2009年   33695篇
  2008年   34886篇
  2007年   33661篇
  2006年   29648篇
  2005年   23540篇
  2004年   16489篇
  2003年   13399篇
  2002年   10224篇
  2001年   9176篇
  2000年   6987篇
  1999年   3009篇
  1998年   943篇
  1997年   836篇
  1996年   740篇
  1995年   620篇
  1994年   587篇
  1993年   335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74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69篇
  1987年   191篇
  1986年   181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94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68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6篇
  1959年   27篇
  1958年   37篇
  1957年   36篇
  1956年   23篇
  1955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浓度瘦素自分泌诱导脂肪细胞瘦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林  赵锋  巫国辉  袁铿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96-1699
目的:观察高浓度瘦素对人脂肪细胞分解代谢及脂肪蓄积的直接影响,探讨瘦素自分泌调节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取正常成人皮下脂肪组织,常规提取和培养前脂肪细胞,待细胞融合后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后分为二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培养于瘦素终浓度为100ng/ml、1000ng/ml的培养液a中。于培养48h、72h收集培养液检测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浓度,取脂肪细胞行油红O染色并图像分析计算脂肪细胞中脂肪颗粒的积分光密度。结果:与低浓度组相比,瘦素作用48h、72h后,高浓度组培养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均下降[(0.16711±0.011900)mmol/L VS(0.20589±0.008738)mmol/L,(0.17544±0.013920)mmol/L VS(0.23567±0.026220)mmol/L,甘油含量均减少(28.1733±0.91377)μmol/L VS(30.2456±0.30084)μmol/L,(28.9367±0.79530)μmol/L VS(31.8567±0.79024)μmol/L],而脂肪颗粒积分光密度则升高(461136.89±12049.947 VS418570.33±5668.129,441566.56±5921.602 VS 390133.67±7001.304)。结论:高浓度瘦素长时程作用脂肪细胞,可延缓脂肪分解代谢,增加脂肪蓄积。高浓度瘦素经自分泌诱导脂肪细胞产生瘦素抵抗,可能对肥胖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min、38min和30min。术后B超随访无脾肿大、腹水等情况,门静脉流量均正常(分别为1450ml/min、1200ml/min和1500ml/min),术后CTA复查显示重建的血管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或狭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自体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的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病区库房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意识缺乏,物资领取与临床需求脱节,医疗物资分配和使用不合理,物资的保管、维护不当。应对措施:加强医疗成本管理意识;物资领取时注意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库房物资使用时注意原则性和节约性相结合;库房物资规范存放,做好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管理;健全病区库房管理规章制度;树立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29例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采用双切口分步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按Matta标准,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3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19个月,关节功能按d'Aubinge-Possel评分系统评定,优17例,良6例,可3例,差3例.结论 双切口分步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是治疗髋臼双柱合并后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腰椎单元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施行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单元的内在应力及位移分布的特点,以探讨手法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其合理性。方法:使用正常L4,5腰椎CT片,以Mimics软件系统逐层重建,建立L4,5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手法原理,将坐位腰椎旋转手法进行分解,把各项力学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观察手法作用时腰椎间盘的位移和内在应力的变化。结果:最大的应力集中点分布于环椎体峡部、椎弓根、上位椎体小关节面的下端。椎间盘的应力集中分布于环前外侧部,右后外侧部应力大于左后外侧部。最大位移出现在上位椎体的上关节。左侧小关节面相对位移较大,左侧椎间孔变大;右侧椎小关节面间移位小,右侧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右后外侧部向后突出。结论:模拟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向健侧旋转优于向患侧旋转。  相似文献   
996.
Graves甲亢多种治疗方法对Graves眼病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榆索、分析文献系统评价131I、手术、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raves病(GD)对Graves眼病(GO)的影响.方法 检索了MEDIJNE(1966年-2006年3月)、EMBASE(1984-2005年)、The Cochrane Library(2006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EBMdisc,1978年1月-2006年4月)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6年)所收录的有关不同GD治疗方法对GO影响的文献,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是否采取预防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发生的措施对纳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随机对照研究5项,非随机对照研究2项,病例对照研究1项,共162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如GD治疗后早期未采取措施预防甲低,131I与手术治疗、131I与ATD治疗GD在诱发或加重GO以及减轻GO症状方面莘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2.31,5.97,3.70,5.55;P均<0.05];如GD治疗后早期采取措施预防甲低,手术与ATD治疗GD在诱发或加重GO以及减轻GO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0.27,0.99;P均>0.05),尚无研究涉及131I治疗GD后早期采取甲低预防措施时131I对GO的影响.结论 若未及时采取甲低预防措施,131I较ATD、手术治疗GD更容易诱发或加重GO,减轻GO的症状却不如后两者,对于治疗前已有活动性GO的患者,应慎用131I.  相似文献   
997.
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因焦虑症状和躯体症状交织在一起,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并非易事.即使得到识别,临床也常存在不能运用有效治疗方法或过度使用苯二氮革类药物,以及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药剂量不足等问题.本文介绍常见焦虑症的识别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998.
Two triazaspirodienes, having similar phenoxy propyloxy side chain, were identified as potent mammalian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inhibitors; one having a 6,5‐spiro bicyclic ring system (IC50 = 2.3 nm ) and the other a 6,6‐spiro bicyclic system (IC50 = 6.9 nm ). They also showed more than 50%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the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at 20 μm .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lead of the diamino‐triazaspirodienes in anticancer chemotherapeutical agents’ discovery.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用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54例(54眼),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形成情况,随访3~24个月。结果54眼分别于术后3~15d拆除可调整缝线,术后发生浅前房3眼,发生率5.56%,眼压在18mmHg以下者52眼,控制率96.30%。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滤过过强、眼压过低引起的并发症,又可安全的改善滤过,减少滤过区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00.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grey-scale ultrasonography,CE-US)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肘前浅静脉团注超声对比剂SonoVue,观察各时相病灶的强化特点,并与治疗前CE-US、治疗后CT、MRI图像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判断介入治疗效果。结果:CE-US可以清晰地显示病灶内有无局部或整体强化,能准确评价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结论:CE-US在评价肝癌介入疗效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