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8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378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562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1163篇
内科学   769篇
皮肤病学   209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349篇
外科学   626篇
综合类   261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116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1164篇
  7篇
中国医学   1099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622篇
  2012年   901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936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白蛋白微泡促进报告基因在细胞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蛋白微泡作为非病毒载体在基因传输中的作用。方法:6孔板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EC)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每孔加pcDNA3.1/His/LacZ质粒20 μg,加不同浓度微泡或不加微泡,超声条件为连续波,频率2MHz,机械指数1.8,照射时间1 min,48 h后计算蓝染细胞百分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另以不同浓度微泡及超声照射时间处理细胞,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单纯超声质粒组相比,含微泡组蓝染细胞率增加约10-15倍(其中内皮细胞组11.6倍,平滑肌细胞组15.2倍),报告基因表达定量增加近8倍。微泡浓度为10%时细胞转染效率最高。超声照射对细胞增殖无影响,微泡浓度为50%时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白蛋白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明显增加基因的传输效率,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rV-CEA)转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后在外体诱导的抗CEA分泌性肿瘤免疫。方法:分离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在体外用人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成DC,再用rV-CEA转染DC后激发自体T细胞,观察其体外激发自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自体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野生型痘苗病毒(W-VV)及无病毒转染的DC所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rV-CEA转染的DC能显著刺激自体T细胞的增殖,其激活的T细胞对CEA分泌性自体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rV-CEA转染的DC可以诱导体CEA分泌性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1个Crouzon综合征家系及1例散发的Crouzon综合征患者的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receptor 2,FGFR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在1个Crouzon综合征家系的10名成员,和另一例散发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FGFR2基因的第8和10外显子(部分家族成员仅扩增第8外显子),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DNA测序检测突变.结果 家系中3名成员及另1例散发者FGFR2基因第8外显子的833位核苷酸发生G→T的转换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使该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苯丙氨酸(C278F).该突变为杂合子突变.结论 FGFR2基因突变是Crouzon综合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构建HPV 18 L1-E6,L1-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18 L1-E6和L1-E7基因,插入中介载体pGEMT-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突变L1-E6,L1-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1L1 E6Mxx,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转染CHO细胞,以抗HPV-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转染各种pVAX1-LIE6Mxx-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N值均>2.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我建的pVAX1-L1E6Mxx-E7Mxx融合蛋白质表达质粒,可在转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E6Mxx和L1-E7Mxx蛋白,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妊娠17~37周胎儿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NK细胞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涛  方群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10):768-771
目的:探讨妊娠17~37周正常和宫内感染时胎儿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ldn-2 receptor,sIL-2R)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含量的变化。方法:超声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收集129例胎儿外周血,包括97例正常对照组胎儿血,32例宫内感染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弓形虫感染、风疹病毒感染)胎儿血,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胎JLPF周血NK细胞百分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胎JLPF周血中sIL-2R的含量,分析生理状态下胎儿外周血NK细胞、sIL-2R的状况和宫内感染时NK细胞和sIL-2R含量的变化。结果:妊娠17—37周胎儿外周血NK细胞、sIL-2R含量不随孕周改变,r(NK)=-0.03,P〉0.05;r(sIL-2R)=0.167,P〉0.05,宫内感染时NK细胞含量减少,sIL-2R含量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NK)=4.29,P〈0.01;t(sIL-2R)=-5.833,P〈0.01。结论:妊娠17—37周胎儿外周血有一定量的NK细胞和sIL-2R存在,但机体免疫功能仍不完善,宫内感染时机体容易出现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筛选和鉴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eutrophil-activating protein,NAP)的有效抗原表位,为Hp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 以抗NAP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经3轮吸附-洗脱-扩增免疫,筛选噬菌体随机7肽库,随机挑选噬菌体克隆,经噬菌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交叉反应试验及竞争抑制试验鉴定阳性克隆,测定阳性克隆所携带DNA序列并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以制备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短肽液免疫小鼠,免疫血清与NAP经Western blot分析,以验证NAP的模拟表位.结果 经3轮免疫筛选后挑选到45个阳性克隆,经ELISA鉴定有12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5种表位,其中P17噬菌体展示肽FAHLATQ与NAP氨基酸序列(137~143)高度同源,位于NAP高抗原区域(118~140),免疫血清可识别NAP.结论 用噬菌体随机7肽库成功筛选到了NAP的模拟表位,为基于NAP的诊断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槲皮素对U937细胞系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对人类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系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对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O/PI荧光染色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细胞DNA的片段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槲皮素能明显抑制U937细胞增殖,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诱导U937细胞出现凋亡所具有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随着槲皮素浓度升高,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比例增加;将细胞特异性地阻滞在S期,出现凋亡峰。结论 槲皮素能抑制U93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58.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促细胞存活通路之一,PI3-K被细胞外信号活化后,激活下游蛋白激酶Akt。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Bad、GSK-3、转录因子家族、caspases家族等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导致神经元的大量丢失。而活化的Akt通过磷酸化Bad、GSK-3、转录因子家族、IB、caspases等使促凋亡基因失活,从而起到抑制神经元凋亡及促进神经元存活的作用,进而减少AD神经元的大量丢失,改善AD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是一个由配体、受体、结合蛋白及蛋白酶构成的复杂网络,会受到诸多因子的调节.该系统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在不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及体内外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IGFBP出现异常表达.IGFBP通过不同机制抑制或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对柔红霉素(DNR)所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2只小鼠分5个实验组,1组作为空白对照组.1组用DNR诱导小鼠心肌损伤;1组用QUE灌胃给药后再用DNR诱导心肌损伤作为保护组;1组只给QUE灌胃作为保护对照组;1组给予DMSO灌胃作为溶剂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的血清心肌酶谱、心肌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观察心脏大体改变,并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 DNR组小鼠的血清心肌酶谱显著升高,血清和心肌中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降低,引起心脏充血、水肿,心肌颗粒变性,灶性出血、坏死.而QUE保护组的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降低、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无明显增加,SOD活性不降低,心肌无明显出血灶及颗粒变性.结论槲皮素对柔红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