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81篇 |
免费 | 1190篇 |
国内免费 | 7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8篇 |
儿科学 | 149篇 |
妇产科学 | 118篇 |
基础医学 | 819篇 |
口腔科学 | 148篇 |
临床医学 | 1348篇 |
内科学 | 853篇 |
皮肤病学 | 105篇 |
神经病学 | 184篇 |
特种医学 | 507篇 |
外科学 | 1089篇 |
综合类 | 3449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1311篇 |
眼科学 | 136篇 |
药学 | 1330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232篇 |
肿瘤学 | 6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405篇 |
2021年 | 482篇 |
2020年 | 430篇 |
2019年 | 213篇 |
2018年 | 242篇 |
2017年 | 318篇 |
2016年 | 246篇 |
2015年 | 450篇 |
2014年 | 571篇 |
2013年 | 764篇 |
2012年 | 1115篇 |
2011年 | 1245篇 |
2010年 | 1001篇 |
2009年 | 883篇 |
2008年 | 981篇 |
2007年 | 938篇 |
2006年 | 803篇 |
2005年 | 630篇 |
2004年 | 430篇 |
2003年 | 372篇 |
2002年 | 271篇 |
2001年 | 303篇 |
2000年 | 238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E)野生株PAEO1耐药菌株,探讨PAEO1对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性。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PAEO1对敏感抗菌药物耐药,采用K-B纸片扩散法监测耐药菌株PAEO1对原敏感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导PAEO1耐药后,PAEO1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敏感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Ol经左氧氟沙星诱导耐药后,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产生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O1经阿米卡星诱导耐药后,对庆大霉素产生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均未发现药敏改变。结论亚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可诱导野生株PAEO1产生耐药,且所诱导耐药菌株在同类或非同类抗菌药物之间可产生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感恩问卷GQ-6中文修订版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的测试情况,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对广州市511名中学生进行初测,对1 396名中学生进行正式施测,并随机抽取其中205名进行4周后的重测,采用SPSS 11.5和AMOS 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的感恩问卷与原问卷具有相同的单因素结构,且模型拟合良好;效标效度良好(β1=-0.40,β2=-0.41,β3=0.30,P值均<0.01),效标分别为外化问题行为、焦虑抑郁和学业成就;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1,0.82和0.70。结论修订后的感恩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可作为评定我国青少年感恩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αvB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OF)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寻求卵巢癌可能的肿瘤标记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组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良性肿瘤组(X^2值分别为41.302、28.544、28.848,均P〈0.05)。在晚期卵巢癌中的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早期的卵巢癌(X^2值分别为7.728、23.000、9.432,均P〈0.05);分化差卵巢癌中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卵巢癌(X^2值分别为6.542、12.167,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中,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X^2值分别为6.629、13.782、4.726,均P〈0.05)。骨桥蛋白与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均显著相关(,值分别为4.973、5.821,均P〈0.05)。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共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X^2=9.343,P〈0.05)。结论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卵巢癌的浸润转移,骨桥蛋白表达与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分别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骨桥蛋白、整合检测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4.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维脑路通、VitE、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于脐旁皮下注射,q12,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h(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PLT、Fg明显降低(P﹤0.05),APTT、PT较治疗前延长(P﹤0.05),但仍未超过正常范围;对照组治疗后PLT、APTT、PT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发作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和转介服务,对吸毒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及传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防治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了中澳项目基线调查至2010年综合干预数据、潋江县艾滋病网络直报痰晴数据,用Excel2003、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干预前后对比,对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改变显著,吸毒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由1996年的53.33%下降到2010年的11.96%,特别在实施综合行为干预2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结论]潋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普遍提高,高危行为得到控制,HIV阳性检出率明显下降,对吸毒人群开展综合干预工作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996.
应用血液自动分析仪及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血细胞、血免疫球蛋白、24h 尿游离皮质醇及血浆皮质醇。结果表明,吸入普米克气雾剂6~9 个月,每日400 ~1000μg,对血细胞、血免疫球蛋白、24h 尿游离皮质醇浓度及血浆皮质醇浓度无明显影响。快速ACTH 刺激实验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普米克气雾剂400 ~1000μg/日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血细胞无明显影响,为一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腹腔灌注化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先给予化疗药物DDP 50~80 mg和/或5-FU 500~1000 mg 加NS1500mL~2000mL腹腔灌注,d1、8. 腹腔灌注后即行微波热疗,21d为一周期.结果近期总有效率达40.4%,1年生存率47.1%.2年生存率14.5%.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恶心.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加微波热疗适用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能有效杀灭腹腔内的游离细胞和微小癌转移灶,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腹腔内转移和复发,减少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草分枝杆菌F·U·36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SI)病儿临床疗效。方法:75例RRSI病儿分为2组,其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5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5例。治疗组45例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s6)a,1.5~14.1a,给予青霉素及利巴韦林注射液,iv,gtt,bid,7~10d;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草分枝杆菌F·U·361.72μg,im,每周1次,1mo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7)a,1.4~14.5a,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测定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37%(11/3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值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草分枝杆菌F·U·36用于防治RRSI有明显疗效,能有效地改善免疫学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9.
氨茶碱对哮喘缓解期儿童TH相关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哮喘缓解期患儿抗炎作用免疫机理。方法:采集20例缓解期哮喘儿童PBMCs与氨茶碱共同培养,按不同浓度(0、5、10、20mg/L)分为哮喘对照组(ACG)、处理组(ATG1)、ATG2和ATG3,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CG)。采用ELISA检测培养24h后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4、IL-10、IFN-γ浓度和血清IgE浓度,同时计数外周血EOS。结果:哮喘缓解期患儿EOS和IgE水平均明显高于NCG;ACG组IL-4、IL-10明显高于NCG,IFN-γ明显低于NCG;20mg/L氨茶碱能显著抑制IL-4、IL-10分泌,提高IFN-γ的分泌,逆转IL-4/IFN-γ比值。结论:在哮喘缓解期患儿仍然存在TH2亚群功能亢进;20mg/L的氨茶碱可以通过纠正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蝙蝠葛酚性碱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蝙蝠葛酚性碱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动静脉短路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血栓形成;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度;电镜技术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TXB2和6-酮基-PGF1α的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兔血浆NO浓度。结果PAMD体内给药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栓形成及由ADP,AA和THR诱导的大鼠和兔的血小板的聚集;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能明显升高兔血管壁6-酮基-PGF1α产生量,对血小板释放的TXB2无明显影响;还可提高兔血浆NO的浓度。结论PAMD具抗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血管壁PGI2含量,提高兔血浆NO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