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49篇
  免费   13261篇
  国内免费   8028篇
耳鼻咽喉   1397篇
儿科学   2296篇
妇产科学   1361篇
基础医学   11334篇
口腔科学   2459篇
临床医学   16653篇
内科学   15993篇
皮肤病学   1546篇
神经病学   4782篇
特种医学   55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4513篇
综合类   30632篇
现状与发展   41篇
一般理论   16篇
预防医学   13259篇
眼科学   2349篇
药学   15467篇
  186篇
中国医学   10405篇
肿瘤学   8151篇
  2024年   394篇
  2023年   1658篇
  2022年   3781篇
  2021年   5726篇
  2020年   4577篇
  2019年   3184篇
  2018年   3617篇
  2017年   3858篇
  2016年   3323篇
  2015年   5355篇
  2014年   6915篇
  2013年   8170篇
  2012年   11535篇
  2011年   12190篇
  2010年   10113篇
  2009年   8751篇
  2008年   9768篇
  2007年   9658篇
  2006年   8813篇
  2005年   7476篇
  2004年   5475篇
  2003年   4668篇
  2002年   3802篇
  2001年   3358篇
  2000年   2964篇
  1999年   1889篇
  1998年   843篇
  1997年   849篇
  1996年   709篇
  1995年   601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526篇
  1991年   436篇
  1990年   408篇
  1989年   359篇
  1988年   283篇
  1987年   276篇
  1986年   227篇
  1985年   175篇
  1984年   127篇
  1983年   89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72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37篇
  1974年   36篇
  1973年   33篇
  1972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把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 (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度低温(2~16℃)。低温已经被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免疫抑制等全身多系统副作用,产且温度越低,副作用越明显。日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试验证实深低温对全脑缺血的脑保护作用,它能明显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本文将就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  相似文献   
9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探讨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8例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18例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大部分CNM患者为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首诊误诊率为72%,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占69%。结论: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多种快速检测手段结合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3.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imatoprost 0.03% on ocular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tension glaucoma (NTG). METHODS: Twenty-two (22) patients with NTG were consecutively recruited. After basic eye examination and diurnal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measurement, color Doppler imag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eak systolic and end diastolic velocities and resistive index of the central retinal, lateral posterior ciliary, and medial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 Patients received bimatoprost 0.03% for 4 weeks, and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then repeated. The worse eye of each NTG patient was used i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Bimatoprost 0.03% significantly reduced mean IOP from 15.1 +/- 3.8 mmHg at baseline to 12.0 +/- 2.9 mmHg after treatment in our sample of NTG patients (P < 0.001).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lood velocities or resistance indi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retrobulbar vessels after the 4-week treatment. CONCLUSIONS: Topical bimatoprost 0.03% significantly reduced IOP in our NTG patients without causing significant hemodynamic changes in the retrobulbar vessels.  相似文献   
94.
外科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审美教育是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长期外科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外科学教学中运用医学美学原理对外科学的美进行开发和挖掘,使医学生在熟练掌握外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更能激发他们对外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凯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凯时即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综合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该基础上加用凯时10μ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缓慢滴注,1次/d,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Lipo-PCEI是一种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6.
目前,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JoAS)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该病在早期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往往延误了其诊断和治疗,给患儿身体功能造成极大影响.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外关于JoAS的研究,讨论了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重点对JoAS的影像学检查、生物制剂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后三环形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加选择性截流术的价值。方法1994年9月至2004年9月对18例全结肠切除患者应用三环形回肠贮袋加选择性截流术,其中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14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结果18例获12月~5年随访,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6.7%),贮袋阴道瘘、早期炎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各1例,均治愈。术后平均排便频率:术后2周内4.9次/d,1个月3.8次/d,6个月3.1次/d,1年1.8次/d。至6个月时都能控制干便,其中控制正常者15例(83.3%),控制欠佳者3例(16.7%),无大便失禁。但稀便控制能力较差,至1年时仍有1例(5.6%)患者稀便失禁。无一例须插管排空。结论全结肠切除后三环形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加选择性截流术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排便功能好,是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和严重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切除后较为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98.
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强化质量的对比剂注射方式。方法前瞻性地选择60例疑诊下肢动脉病变的病人,利用64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采用不同的扫描和重建参数,应用370mgI/100ml浓度的对比剂100ml团注或采用先70ml的对比剂后50ml的0.9%生理盐水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分别以4.0ml/s的注射速度团注入肘静脉,应用对比剂追踪触发扫描方式待腹主动脉CT阈值达120HU时延迟7s开始扫描;利用MIP和VR方式重建CTA图像;对比不同参数和不同对比剂应用方式的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结果最佳的扫描与重建参数为准直64×0.6mm,螺距1.5,层厚1.0,重建间隔50%;最佳的对比剂应用方式为(浓度为370mgI/100ml)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50ml以4.0ml/s注射速度按先后顺序团注。结论选择合适的准直、螺距以保证适当的扫描速度,选择合适的对比剂浓度、用量和注射速度以保证血管内足够的对比剂峰值浓度及峰值持续时间,此二者是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Tornier骨水泥柄、双极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其中新鲜Ma- sonⅢ型骨折15例,陈旧性MasonⅢ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17例均行环状韧带修复。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被动功能操练。另外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多枚克氏针内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假体置换组14例患者得到6~27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3例出现异位骨化,下尺桡关节未见异常改变。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良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12.5%。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O<0.01)。结论采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100.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