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82篇
  免费   1935篇
  国内免费   1322篇
耳鼻咽喉   325篇
儿科学   387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1191篇
口腔科学   354篇
临床医学   2322篇
内科学   1699篇
皮肤病学   221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894篇
外科学   1669篇
综合类   578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2296篇
眼科学   222篇
药学   2501篇
  34篇
中国医学   1976篇
肿瘤学   88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713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494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894篇
  2013年   1256篇
  2012年   1918篇
  2011年   1962篇
  2010年   1879篇
  2009年   1584篇
  2008年   1661篇
  2007年   1568篇
  2006年   1443篇
  2005年   1076篇
  2004年   762篇
  2003年   653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①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的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的关系。②方法 选取肺心病病人 63例 ,正常对照组 40例。常规制备外周血白细胞DNA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检测两组人群ACE基因的I D多态性。③结果 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检测到ACE基因的II,ID及DD 3种基因型 ,肺心病组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0 .45 ,0 .41和 0 .1 4 ,正常对照组为 0 .42 ,0 .41和 0 .1 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1 57,P >0 .0 5) ;两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0 .54 ,0 .46和 0 .61 ,0 .3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1 .2 57,P >0 .0 5)。④结论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肺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大学生核黄素营养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护理、预防专业的学生进行核黄素4h负荷尿试验,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核黄素含量。结果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核黄素不足的占78.79%,正常占10.10%,充裕的占11.31%。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核黄素不足的占74.42%,正常的占16.28%,充裕的占9.3%。专业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的核黄素营养水平普遍较低,其中动物性食品摄人较少、学生对合理膳食的营养知识缺乏是核黄素摄人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正>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第一位的肿瘤,约80%为浅表性移行细胞癌。但是,目前常规的病理学检查无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性的治疗意见。细胞增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检测膀胱癌增殖活性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见其生物学行为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Kj-67抗原(简:Kj-67)是近年来受  相似文献   
24.
成都郊区学龄前儿童钙营养及骨矿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郊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钙营养及骨矿发育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成都郊区两所幼儿园,对161名3~6岁儿童进行膳食调查,检测血钙、尿钙,并用DEXA法、超声骨量分别测腰椎骨矿及跟骨骨量。结果:郊区学龄前儿童膳食钙营养状况仍较差。只达推荐量的32%左右;低血钙、低尿钙百分率分别为42.24%、63.34%;骨量、骨密度、骨面积与体重、身高呈正相关,学龄前儿童已表现出骨密度差异,男孩较女孩高,郊区学龄前儿童骨矿状况较城市同龄儿童为低。结论:郊区学龄前儿童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钙营养不足,低尿钙、血钙发生率较高,骨量发育较城市明显落后。必须加强人们对钙营养重要性的认识,调整膳食结构,多食人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改普钙营养状况。促进达到最佳骨量。  相似文献   
25.
固定桥桥体龈底形态对接触区黏膜微生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烤瓷桥桥体龈端不同形态设计对牙槽嵴顶黏膜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对60例磨牙烤瓷修复的患者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和计算机鉴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桥体龈端接触区细菌附着量和种类与牙体预备前相比,均有增多。其中,改良鞍式和改良盖嵴式桥体龈端接触区细菌附着量和细菌种类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舟底式桥体龈端接触区细菌附着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用3个月后,各组链球菌和奈瑟菌的组成比例变化与牙体预备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类细菌组成比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对桥体底黏膜微生态的影响考虑,烤瓷桥舟底式桥体优于改良鞍式和改良盖嵴式桥体,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磨牙桥体设计。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u- PA及 su PAR的浓度变化。结果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进展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 MM患者 ( P <0 .0 1) ,而稳定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6例 MM患者化疗后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 ( P<0 .0 5)。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 >2 0 %的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高于瘤细胞比例≤ 2 0 % M M患者 ( P<0 .0 5;P<0 .0 1)。M M患者血浆 u- PA及su PA R水平均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疗效、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在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中的应用及其手术效果。方法:改进包括:①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环肌套;②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股薄肌采用“围巾式”环绕结肠末端一周,其远端剖为两条,一条缝合固定于耻骨韧带;另一条缝合固定于骶尾韧带,即为肛门外括约肌重建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的重建。结果:38例术后肛门外形及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生存率均更为满意。术后随访总优良率达94.73%;远期生存率达76.32%。结论: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整形重建的效果是可行的,更接近正常的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后对局部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组织学评价。方法在猪腹部的腹壁上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0d后在猪腹部形成以腹壁上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通过对灌注区域轴型血管供养的岛状皮瓣的成活率、光镜、透射电镜及血管铸型透明标本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抗癌药物用于局部动脉灌注后,使局部轴型血管支配的血管网有损伤的表现,岛状皮瓣远端的血运显著降低。结论抗癌药物经动脉灌注后可影响局部轴型皮瓣的血运,使皮瓣血供的安全范围缩小,为提高相关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肿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MR)成像能提供非侵袭、生理状态下的脑组织微循环血供图,通过计算正常脑组织及肿瘤组织的局部血容量,评估肿瘤组织的血供状态;并有助于评估胶质瘤病理学级别的高低,确定肿瘤穿刺活检的部位,以及对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淋巴瘤和其他脑肿瘤切除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但在颅内脑外肿瘤及伴有血脑屏障严重破坏的脑肿瘤诊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4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而血尿酸增高者43例(9%),其中痛风7例,移植肾肾盂或输尿管结石3例。随访1~5年,1例痛风患者血尿酸及症状控制不理想,余血尿酸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未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问题,发生原因较多,但主要与环孢素A的作用有关;长期降尿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