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68篇
  免费   4334篇
  国内免费   2977篇
耳鼻咽喉   426篇
儿科学   353篇
妇产科学   309篇
基础医学   3705篇
口腔科学   615篇
临床医学   4771篇
内科学   4749篇
皮肤病学   468篇
神经病学   1677篇
特种医学   16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703篇
综合类   8040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866篇
眼科学   869篇
药学   4259篇
  33篇
中国医学   2666篇
肿瘤学   2755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773篇
  2022年   1530篇
  2021年   2406篇
  2020年   1898篇
  2019年   1420篇
  2018年   1457篇
  2017年   1439篇
  2016年   1276篇
  2015年   1953篇
  2014年   2318篇
  2013年   2415篇
  2012年   3214篇
  2011年   3480篇
  2010年   2525篇
  2009年   2051篇
  2008年   2246篇
  2007年   2226篇
  2006年   1941篇
  2005年   1793篇
  2004年   1165篇
  2003年   966篇
  2002年   819篇
  2001年   629篇
  2000年   566篇
  1999年   528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7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浩  王锋  郑晓晖  涂致远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1):828-832,843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与非手术治疗老年Neer2部分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7月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骨科收治的94例65岁及以上老年Neer2部分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患者.均为跌倒、撞击、道路交通伤等直接传导暴力所致.根据治疗医师建议和患者选择,将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48例,男性10例,女性38例;年龄65~81岁,平均71.2岁;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非手术组46例,男性11例,女性35例;年龄65~87岁,平均72.8岁;采用非手术治疗.采用牛津肩关节功能评分(OSS)、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运动范围以及并发症病例数量评价两组治疗后6、12、18、24和30个月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至少30个月随访.临床随访过程发现手术组1例伤口感染,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3例因近端螺钉进入关节而致置入失败,进行二次手术并更换螺钉;非手术组无并发症,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117).两组各随访点间的OSS、Constant-Murley评分和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OSS、Con-stant-Murley评分和VAS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小幅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均获得稳定满意的肩关节功能和可接受的疼痛.随访期间,手术组外旋明显大于非手术组[治疗后6个月(49.4±4.9)°vs.(41.6±4.7)°;治疗后 12个月(56.7±5.2)°vs.(45.4±4.6)°;治疗后 18个月(60.4±5.8)°vs.(47.9±4.3)°;治疗后24个月(63.3±5.6)° vs.(49.0±4.7)°;治疗后30个月(64.4±5.9)° vs.(50.1±4.6)°.P<0.05],但在前屈、后伸、内旋、外展和内收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65岁以上老年Neer2部分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38例单侧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岁[(37.4±12.6)岁]。20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同时评估并发症情况,包括螺钉松动、断裂或骨折移位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2.3±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8.9±0.6)周,B组为(8.7±0.6)周(P>0.05)。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VAS为(4.8±0.5)分,低于B组的(6.0±0.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与B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关节屈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10.4±3.8)°、(137.1±4.04)°,显著大于B组的(90.6±4.7)°、(125.1±3.5)°(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肘前臂旋转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07.1±2.8)°、(138.1±2.9)°,显著大于B组的(95.5±3.9)°、(121.5±3.0)°(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前臂旋转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E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MEPS为(50.4±3.8)分,高于B组的(40.6±4.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ME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DASH评分为(57.1±2.8)分,高于B组的(42.5±3.9)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或断裂,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P>0.05)。结论对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关节镜下Herbert钉内固定较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具有疼痛轻、患肢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王昊  巩腾 《武警医学》2021,32(7):557-561
 目的 探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CDH)行前路减压术后继发上肢近端麻痹(proximal upper limb palsy ,PULP)的发作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椎管前路减压分别联合融合或非融合固定术,治疗235例单节段CDH患者资料,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术前PULP组和非PULP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照术前临床表现,分为以脊髓型和神经根型损害两组。减压节段包括C3/4、C4/5、C5/6和C6/7椎间隙。分别比较不同手术节段或术前定位体征亚组间术后PULP发生率。以C5椎体为界,比较其上(下)椎间水平减压术后总体PULP发生率。结果 术后26例PULP患者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均获得基本缓解。除C4/5椎间隙和C5髓节外,其余节段减压术后亦可继发PULP。C5椎体上(下)各两个椎间减压术后PULP发生率和中下水平4个颈椎间隙减压术后PUL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脊髓型表现者,术后PULP发生率高于神经根型表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为上运动神经元通路损害为主要表现者,CDH前路减压术后更易继发PULP。PULP发作应与固有束神经元体系的早期、可逆和暂时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特征,建立正常肝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参考值。方法对133例非器质性病变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将扫描获得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及分析,测量肝脏、腹主动脉含碘值,并计算标化含碘值(NIC)及能谱曲线斜率。结果正常肝脏在门脉期的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44±0.06和1.44±0.2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间正常肝脏NIC值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获得正常肝脏碘含量及能谱曲线,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 SPECT/CT显像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重复测量的一致性,为采用SUV评价骨转移瘤治疗效果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99Tcm-MDP SPECT/CT全身骨显像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采用Q Metrix软件重复两次(间隔4周)独立分析,共获得92组骨转移瘤的体积、平均SUV(SUVmean)和最大SUV(SUVmax)。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和差异性系数(CV)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变异性。结果病灶体积和SUVmean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具有极好的重复性(ICC=0.948~0.979);Bland-Altman分析显示,最多6.5%的点数位于95%一致性界限外。观察者间两次测量中,SUVmean的CV均显著高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同一观察者或不同观察者定量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瘤99Tcm-MDP摄取水平时,SUVmax比SUVmean的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极地科考船乘船队员的伤病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治建议,为提高极地科考医疗保障水平提供策略。方法收集238名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的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队员在航程中的伤病情况,统计发生伤病就诊人数和构成比、各种伤病例数和构成比、各系统伤病例数及构成比,分析常见伤病可能的诱发因素。结果在198 d航程中,238名乘船队员中发生伤病就诊的有138人,占比58.0%;诊治伤病276人次(不含复诊),前10种伤病依次为:软组织损伤、咽炎、牙龈炎、上呼吸道感染、失眠、眼疲劳、晕船、高血压、皮肤损伤、胃炎;根据发病系统和专科不同,前10类伤病依次为:耳鼻喉疾病、创伤与骨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科疾病、神经心理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结论为减少极地科考船乘船队员伤病发生,应采取安全和健康宣教、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合理安排值班、适时调节空气温湿度、加强后勤补给、调整饮食结构、丰富业余生活、纠正不良行为、改善居住环境、随船医生技能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建立一种可快速、准确地对蓖麻毒素、A型肉毒毒素及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方法 首先合成了一种可见光激发的镧系荧光微球,通过比较不同粒径的铕离子荧光微球,筛选出最佳粒径的微球偶联标记效价最高的捕获抗体,分别与相应检测抗体平行组合,确定最优的配伍组合条件建立检测方法.其次,对该法的敏感性、精密性、定量能力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所建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TRFIC)可在20 min内完成对3种生物毒素的定性/定量检测.3种毒素的最低检出限均可达0.5 ng/ml,定量范围为0.5~50 ng/ml,3种毒素间及与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均无交叉反应,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可见光激发的TRFIC,在生物毒素的检测中获得了较高的最低检测限,与配套的小型便携式检测仪器一起使用,具有检测快速、可远程传输结果的优势,未来在生物反恐、生物武器核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2、4、6、8、10 Gy)的6 MeV高能X射线对大鼠IEC-6细胞进行照射,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建立IEC-6细胞辐射损伤模型。应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0.5、1、5、10、20、40 μmol/L)对IEC-6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1、2、4、6、8 μmol/L)对照射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 Gy)和白藜芦醇组(10 Gy,1 μmol/L),对照组接受伪照射并予等量载体孵育;模型组接受6 MeV高能X射线照射,予等量载体孵育;白藜芦醇组在照射前2 h予相应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接受与模型组等剂量的高能X射线照射。采用 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Real-time qPCR、Western Blot检测p16p21CATSOD2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情况。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Tukey’s HSD法进行事后两两比较。结果 4~10 Gy电离辐射明显抑制IEC-6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浓度为0.1、0.5、1、5 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均P>0.05);浓度为0.1 μmol/L、1 μmol/L的白藜芦醇可增加电离辐射后细胞活力(均P<0.05)。白藜芦醇组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强度、β-Gal 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白藜芦醇组细胞中CATSOD2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均P<0.05),但p16 p21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降低活性氧水平,抑制细胞衰老和凋亡,从而减轻IEC-6细胞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2(pMAP-2)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变化,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MAP-2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模型组体重增长率、糖水偏好百分比低于对照组( P <0.05),悬尾不动时间和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 P <0.05);模型组pMAP-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05);模型组观察到明显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 抑郁症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MAP-2磷酸化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