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30篇 |
免费 | 669篇 |
国内免费 | 4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6篇 |
儿科学 | 197篇 |
妇产科学 | 58篇 |
基础医学 | 362篇 |
口腔科学 | 163篇 |
临床医学 | 871篇 |
内科学 | 723篇 |
皮肤病学 | 53篇 |
神经病学 | 110篇 |
特种医学 | 272篇 |
外科学 | 590篇 |
综合类 | 1805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678篇 |
眼科学 | 75篇 |
药学 | 848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723篇 |
肿瘤学 | 3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88篇 |
2022年 | 204篇 |
2021年 | 250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268篇 |
2014年 | 397篇 |
2013年 | 473篇 |
2012年 | 603篇 |
2011年 | 726篇 |
2010年 | 622篇 |
2009年 | 543篇 |
2008年 | 538篇 |
2007年 | 536篇 |
2006年 | 463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39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56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43例,随机分为恩度“窗口期”联合化疗组(A)和恩度同步化疗组(B)。A组21例,具体为:恩度15mg静滴,d1~d14;多西紫杉醇75mg/m2 静滴,d5;B组22例,恩度用法同A组,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d1。两组均21天为1周期。按照 RECIST 1.1和NCI CTC 3.0标准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4.2%和9.1%(P=0.6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7.1%和54.6%(P=0.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和3.5个月(P=0.19),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2个月和10.5个月(P=0.77)。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脱发、血液学毒性和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度“窗口期”联合化疗与恩度同步化疗治疗NSCLC在有效率、生存期和不良反应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索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可以预测化疗疗效的标志物。方法 共选取42例初治晚期胃腺癌患者,采用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一线化疗。于治疗开始前以及每2周期结束后抽取外周静脉血,直至出现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副反应。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人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Dickkopf1(DKK- 1)以及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血清中SPARC蛋白的差异表达出现在敏感组和原发耐药组患者间,VEGF蛋白的差异表达出现在敏感组患者化疗前后以及原发耐药患者化疗前后。各组间未观察到DKK-1水平的显著差异。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SPARC水平可以作为DCF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VEGF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依普利酮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单次及多次给药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名受试者(男、女各半),按3×3拉丁方设计分别交叉口服依普利酮片25,50,100 mg,进行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10名受试者(男、女各半)连续给药6 d,每天1次,每次50 mg,进行多次给药药动学研究。血药浓度用LC MS/MS快速测定。结果12名受试者单次给药25,50,100 mg依普利酮后,ρmax分别为(4502±1462)、(7652±2582)、(1 262±428)μg·L-1,tmax分别为(171±033)、(206±101)、(279±148) h,t1/2分别为(250±039)、(269±055)、(284±053) h,AUC0 24 h分别为(2 410±778)、(4 403±1 522)、(8 202±2 398)μg·h·L-1,AUC0 ∞分别为(2 429±774)、(4 426±1 523)、(8 246±2 407)μg·h·L-1;10名受试者单次给药50 mg和多次给药50 mg依普利酮达到稳态后,tmax分别为(340±127)和(265±100)h,t1/2分别为(303±066)和(322±062)h,ρmax和ρSSmax分别为(6907±2074)和(7432±1923)μg·L-1,ρSSmin为(1281±964)μg·L-1,ρSSav为(2190±596)μg·L-1,AUCSS为(5 256±1 431) μg·h·L-1。结论口服给药剂量范围在25~100 mg时,依普利酮在人体内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依普利酮按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50 mg,连续给药6 d在人体内不会产生蓄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理筋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初步对可能的起效机制进行探究。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理筋整复手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中药汤剂进行内外合治。比较两组有效率,测定颈椎活动度,评估颈肩疼痛程度、强度、分级指数,监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3.22%(5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97%(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8,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改善更明显,颈椎活动相关的右旋、左旋、后伸、前屈、左屈、右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疼痛减轻更明显,VAS、PPI、PRI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血清中TNF-α、CGRP、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理筋整复手法利于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缓解颈椎痛感,其机制可能与干预血清中TNF-α、CGRP、ET-1、NO水平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检查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检查325例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分析评估其相关关系。结果 325例PSQI平均得分为(5.66±4.27)分,睡眠障碍102例,发生率为31.38%。认知损害95例,发生率29.23%;其中,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82例,患病率25.23%;阿尔茨海默病13例,患病率4.00%。睡眠障碍组认知损害患病率增加(χ2=12.544,P=0.002)。睡眠质量指数得分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194,P<0.05)。部分PSQI子项目与视空间、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等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与认知损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诱导的荧光诊断法在诊断尖锐湿疣(CA)亚临床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随机选择25例CA患者,在其疣体及周围5 cm范围进行外用20%ALA乳膏并封包,在2 h和4 h时以410nm蓝光观察用药部位红斑面积.并对相同部位进行醋酸白试验,观察结果.结果 25例患者中,疣体ALA阳性率为100%,醋酸白试验阳性率为80%;疣体周围ALA阳性率为96%,醋酸白试验阳性率为8%.合适的检测时间为敷药后2 h.但黏膜及炎症部位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 ALA在CA的疣体及其周围亚临床感染的诊断中优于传统的醋酸白试验,在C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初步探索人巨细胞病毒耐药相关蛋白PUL97局部序列(329-572aa)的三维模拟结构并进行突变的耐药分析.方法 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UL97基因776 bp片段并测序,以此发现非同义突变;然后利用SWISS-MODEL结构模拟综合服务器和其他相关软件比对模式对野生型PUL97蛋白片段进行同源模建并优化,通过各种指标或服务器来评估模拟结构的优劣并作筛选.将筛选所得的最佳模拟结构用于非同义新突变型的初步耐药分析.结果 最终筛选出的模拟结构是以1 YDTE为模板,以L1.FASTA为比对文件所得的Model A.整个分子的能量最低,ProQ的预测分数最高.分子对接分析也发现了潜在的ATP和GCV结合口袋.利用已知的阴阳性耐药点突变验证了该结构的合理性.同时根据突变前后结构信息的改变,提示C518Y单点突变以及联合突变(E517G和C518Y)呈现高度可疑的耐药特性.结论 PUL97野生型蛋白计算机结构模拟和突变分析法是初步评估新突变型耐药特性的又一方便快捷的方法,可用于实验验证前的筛选;但模拟结构本身的准确性是成功运用该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持续高血糖及血糖波动对糖尿病(DM)大鼠理化指标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探讨血糖波动对DM大鼠甲状腺组织损伤的程度及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叠加腹腔注射STZ建立DM大鼠模型,并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血糖波动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12周后检测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并处死,取双侧甲状腺称重,计算甲状腺的重量指数(mg/100g)。结果持续高血糖组与血糖波动组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相近(P>0.05)。血糖波动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明显低于持续高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高血糖组和血糖波动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重量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高血糖组、血糖波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促甲状腺素(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血糖波动,还是持续高血糖均可降低DM大鼠FT3、FT4水平,糖代谢紊乱可能是导致DM大鼠甲状腺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9.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多方面的抗肿瘤作用。干扰素家族包括Ⅰ、Ⅱ、Ⅲ 3种类型。研究表明,Ⅰ型干扰素尤其是INF-α2b联合单药氟尿嘧啶(5-FU)或以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胆系肿瘤有效, 联合HELF方案(羟基喜树碱+足叶乙甙+亚叶酸钙+5-FU)对晚期胆囊癌疗效较好;Ⅱ型干扰素除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外,可有效抑制胆系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在与钙调素(CaM)拮抗剂、米非司酮及中药等联合运用时可增效;Ⅲ型干扰素目前仅用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但基础研究证实其抗肿瘤作用明确,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干扰素在胆系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优选桔梗非药用部位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桔梗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料液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加25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