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22篇 |
免费 | 1984篇 |
国内免费 | 14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7篇 |
儿科学 | 271篇 |
妇产科学 | 119篇 |
基础医学 | 1220篇 |
口腔科学 | 486篇 |
临床医学 | 2464篇 |
内科学 | 1785篇 |
皮肤病学 | 199篇 |
神经病学 | 343篇 |
特种医学 | 834篇 |
外科学 | 2042篇 |
综合类 | 5542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2277篇 |
眼科学 | 206篇 |
药学 | 2451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2266篇 |
肿瘤学 | 10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6篇 |
2023年 | 281篇 |
2022年 | 666篇 |
2021年 | 851篇 |
2020年 | 750篇 |
2019年 | 406篇 |
2018年 | 455篇 |
2017年 | 572篇 |
2016年 | 474篇 |
2015年 | 705篇 |
2014年 | 986篇 |
2013年 | 1240篇 |
2012年 | 1867篇 |
2011年 | 1981篇 |
2010年 | 1793篇 |
2009年 | 1614篇 |
2008年 | 1675篇 |
2007年 | 1608篇 |
2006年 | 1505篇 |
2005年 | 1080篇 |
2004年 | 756篇 |
2003年 | 618篇 |
2002年 | 521篇 |
2001年 | 503篇 |
2000年 | 387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和电针组(6只)。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六羟基多巴胺制备PD模型。电针组于造模1周开始高频(100Hz)电针"合谷"太冲"穴,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电针21d。以酪氨酸羟化酶(TH)、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化阳性分别显示SVZ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分裂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结果:正常对照组右侧纹状体有较强的TH表达,而模型组和电针组的表达均几乎为零;模型组右侧SVZ的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均显著增高(P<0.01);模型组右侧SVZ的GFA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电针可不通过增加TH表达而逆转PD大鼠损伤侧SVZ的PCNA和GFAP表达减少,提示其改善PD临床症状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扶正消癌Ⅰ号方对GP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老年NSCLC患者35例,按随机设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15例,研究组给予扶正消癌Ⅰ号方,药用:茯苓10g,白术10g,山药10g,黄芪15g,太子参15g,白花蛇舌草30g,山慈菇15g,蜈蚣2条,每日1剂,连服14天,同时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GEM)1000mg/m2,第1,8天,卡铂(CBP)AUC 5,第1天,3周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治疗的病例进入统计学处理,对照组给予GP方案,方法同研究组,观察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存质量(QOL)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进入统计学处理的病例数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8例和1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近期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44.44%vs 38.46%,χ2=0.111,P=0.739),研究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OL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位生存时间(MST)和OS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正消癌Ⅰ号方对GP方案治疗老年NSCLC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QOL,具有肯定的减毒增效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对儿童的口腔乃至全身都会产生危害,ECC防治受到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的日益重视,但目前应对ECC的主要措施还是传统的充填修复治疗。慢病管理模式可以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为患者提供长期且有效的专业管理,由医生、护士和药师共同监护及建议,在减缓慢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节约公共卫生资源上均有较好效果。ECC作为一种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适合通过慢病管理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近年来慢病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应用于龋病管理中,目前常见的慢病管理模式包括慢病照护模式、慢病创新照护、英国慢病管理系统模式等,以上模式在低龄儿童龋的管理中均有一定的应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诊疗模式的龋病风险评估系统,通过逐级防控网络筛选高患龋风险儿童进行个性化预防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方式下核黄素-A波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巩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将兔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选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对照眼。麻醉后暴露左眼鼻上方巩膜。在该处巩膜滴加5-磷酸核黄素5 min后,用波长为370 nm的紫外线灯照射。A组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为3.0 mW·cm-2;B组的照射时间为9 min,能量密度为10.0 mW·cm-2。照射期间,每2 min滴加1次5-磷酸核黄素溶液,以保持巩膜的湿润。术后60 d,处死实验兔,培养实验眼交联部位及对照眼相应部位的巩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微管吸吮实验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结果 A、B两组实验眼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均较各自对照眼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B两组实验眼间、及对照眼间巩膜细胞的杨氏模量、表观黏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上结果表明,交联术后巩膜细胞的黏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黏弹性显著升高。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巩膜细胞的黏弹性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不同的照射方式,均能使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力学性能发生显著增强,而两种照射方式之间并未见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5.
36.
透皮淋巴靶向长春新碱传递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及非何杰金淋巴瘤,疗效确切,但由于具有较大的神经系统毒性和局部刺激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增加VCR的淋巴靶向性,以增强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长春新碱传递体(VCR-T),并考察其制剂学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及靶向性。所制备的VCR-T平均粒径为63 nm,包封率为59%;改良Franz扩散池研究发现其体外透皮过程符合多项式方程,12 h累积透皮百分率为67.4%;HPLC法测定VCR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以VCR注射液为对照,VCR-T使VCR在血液中滞留时间延长了12倍,大鼠淋巴中靶向指数增加了2.75倍。传递体可良好地载带VCR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具有较好的淋巴靶向性,可作为新型的淋巴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37.
目的:基于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法进行复杂中药制剂消炎利胆片的分离和膜通透性预测。方法:考察了生物分配胶束色谱的保留因子与药物膜通透性的相关性,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 35作为流动相,模拟生物体内环境,得到各受试药物的保留因子Log k,与膜通透性参数(口服吸收率、Log Papp、Log BB)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定量保留-膜通透性(QRPR)模型。结果:预测了消炎利胆片10个主要保留成分的透膜吸收情况。结论:生物分配胶束色谱可以用于中药复杂成分的分离,以及预测药物主成分的透膜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38.
39.
侯疏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5)
目的试制北豆根分散片。方法在崩解时限、溶出度等多项质量指标控制下,对北豆根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条件等进行验证。结果选择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用2号筛网制粒,崩解时间70 s以内,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结论该处方合理。 相似文献
40.
摘要:目的 探究化合物GQQ-ZML-2对H358细胞(KRASG12C)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SRB法)测定GQQ-ZML-2对不同KRAS突变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毒;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利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总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GQQ-ZML-2选择性抑制H358细胞增殖,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克隆形成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而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表明GQQ-ZML-2引起KRAS G12C依赖的ROS产生,抑制AKT/mTOR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结论 GQQ-ZML-2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选择性抑制H358细胞增殖作用的海洋来源化合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KRASG12C依赖的ROS增加相关。本文研究为开发新型的拮抗具有KRASG12C突变肿瘤的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