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87篇
  免费   7422篇
  国内免费   3855篇
耳鼻咽喉   504篇
儿科学   1359篇
妇产科学   374篇
基础医学   4193篇
口腔科学   1319篇
临床医学   9221篇
内科学   5825篇
皮肤病学   803篇
神经病学   1147篇
特种医学   2782篇
外科学   6305篇
综合类   20937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9510篇
眼科学   610篇
药学   9114篇
  82篇
中国医学   7458篇
肿瘤学   3106篇
  2024年   420篇
  2023年   936篇
  2022年   2390篇
  2021年   3044篇
  2020年   2489篇
  2019年   1383篇
  2018年   1515篇
  2017年   2017篇
  2016年   1539篇
  2015年   2991篇
  2014年   3825篇
  2013年   4725篇
  2012年   6852篇
  2011年   7077篇
  2010年   6709篇
  2009年   5913篇
  2008年   6082篇
  2007年   5607篇
  2006年   4973篇
  2005年   3986篇
  2004年   2770篇
  2003年   2161篇
  2002年   1640篇
  2001年   1548篇
  2000年   1123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男性创伤性尿道狭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14例同时联合尿道造影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超声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14例联合检查中,造影检查有2例前尿道狭窄漏诊,2例狭窄近侧结石未发现,2例正常后尿道误诊为狭窄,2例后尿道狭窄长度不能估计;2例会阴部瘘管造影清晰显示而超声显示不佳。结论超声在狭窄定位、长度测量、瘢痕范围估测及显示继发结石等方面优于造影,造影显示瘘管清晰,必要时两者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72.
头面部复杂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导管栓塞技术在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 0例头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共接受 40次栓塞治疗。其中使用国产TH胶栓塞者为 18例 2 0次 ,使用进口PVA微粒栓塞者为 12例 2 0次。结果  3 0例患者均成功实行瘤灶供血动脉栓塞术。所有患者栓塞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如瘤体缩小甚至消失 ,皮温降低 ,搏动感和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等。术后随访3~ 6个月 ,12例复发。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头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来说 ,经导管栓塞术是一种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在栓塞剂的选择方面 ,则以PVA微粒栓塞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3.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肿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脑重要功能区肿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2月~2002年6月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脑重要功能区肿瘤10例,对神经导航系统术中应用的优越性、精确性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注册误差为(2.8±0.9)mm,肿瘤和重要解剖功能结构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率77.8%。术后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对于切除邻近脑重要功能区肿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和实时导航,侵袭性小,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4.
科室主任管理职能与基本素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人力资源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科室主任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科室主任因其技术和管理双重职责所具备的管理职能、基本素质和领导艺术在日常工作中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对非瓣膜性房颤 (NVAF)脑卒中危险分层及基层医院抗凝现状分析。方法 选择NVAF住院患者 1 2 0例并分成ABC三组 ,分别统计脑卒中发生率 (五年 )。将治疗分a组 (未抗凝 ) ,b、c组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 ) ,d组 (华法林抗凝 )。结果  1 2 0例中A组脑卒中人数 1 3人 (59.1 % )。B组脑卒中人数 2 2人 (2 9.3 % )。C组 1人 (4.3 % )。A组与B组 ,B组与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d组脑卒中发生率为 0 ,明显优于a组。阿斯匹林≥ 1 50mg d(c组 ) ,脑卒中发生人数 3人 (1 2 .5 % ) ,与a组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A、B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 ,口服华法令及阿斯匹林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基层医院对NVAF患者抗凝治疗不充分 ,脑卒中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和八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将76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双束重建。一组采用四股腘绳肌肌腱移植物:取同侧半腱肌肌腱,做成两个两股肌腱移植物,分别重建前十字韧带前、后束;一组采用八股腘绳肌肌腱移植物:取同侧半腱肌肌腱做成一个四股肌腱移植物重建前束,取同侧股薄肌肌腱做成另一个四股肌腱移植物重建后束。按照IKDC、Lysholm和Tegne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四股肌腱移植物组有33例、八股肌腱移植物组有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6个月。四股肌腱移植物组KT-1000检查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3mm者25例(75.8%,25/33),3~5mm者5例(15.2%,5/33),6~10mm者3例(9.1%,3/33);轴移试验阴性28例(84.8%),阳性5例(15.2%)。八股肌腱移植物组KT-1000检查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3mm者33例(94.3%,33/35),3~5mm者2例(5.7%,2/35);轴移试验阴性34例(97.1%),阳性1例(2.9%)。根据IKDC检查标准,四股肌腱移植物组有29例(87.9%,29/33)、八股肌腱移植物组有34例(97.1%,34/35)为正常或者接近正常,Lysholm评分分别为(90.2±2.9)分和(97.3±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八股腘绳肌肌腱较采用四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能够明显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红三叶总异黄酮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下,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红三叶异黄酮和5-Fu处理MCF-7细胞,MTT法测定红三叶总异黄酮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量-效关系;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凋亡率和周期分布。结果红三叶总异黄酮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提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更加明显,而在低质量浓度时却出现轻微促细胞增殖现象。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红三叶总异黄酮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阻滞细胞于G2/M期,降低细胞增殖指数,且这种作用也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红三叶总异黄酮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8.
全自动核酸测序分析系统具有遗传信息检测和分析功能,随其应用范围增加,开始进入临床。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功能、操作要点以及临床医学应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联系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结合课件制作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测定鼠支气管肺泡清洗液中细胞成分,阐明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20只雄性6周龄[(226±53.6)g]Wistar鼠被分为3组:(1)对照组(空气中饲养,n=6)。(2)实验组1(暴露在90%~95%氧气中24~48h,n=7)。(3)实验组2(暴露在90%~95%氧气中72h,n=7)。实验中动物可自由进食和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的支气管肺泡清洗液中总细胞数减少[(3.81±0.35)×105/ml,(2.53±0.77)×105/ml];巨噬细胞数减少[(3.80±0.36)×105/ml,(2.09±0.59)×105/ml];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0,(43.56±42.63)×103/ml]。实验组2的动物都出现双侧胸水。结论:中性粒细胞动员并进入肺组织是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明显特征,损伤的发生与暴露时间有关。提示早期抑制中性粒细胞进入肺组织是治疗高浓度氧诱发急性肺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