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33篇
  免费   7431篇
  国内免费   3743篇
耳鼻咽喉   509篇
儿科学   1359篇
妇产科学   373篇
基础医学   4177篇
口腔科学   1317篇
临床医学   9167篇
内科学   5822篇
皮肤病学   794篇
神经病学   1138篇
特种医学   2776篇
外科学   6294篇
综合类   20884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9089篇
眼科学   614篇
药学   9029篇
  80篇
中国医学   7421篇
肿瘤学   3049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880篇
  2022年   2337篇
  2021年   2985篇
  2020年   2421篇
  2019年   1349篇
  2018年   1476篇
  2017年   1984篇
  2016年   1492篇
  2015年   2959篇
  2014年   3803篇
  2013年   4705篇
  2012年   6835篇
  2011年   7065篇
  2010年   6686篇
  2009年   5883篇
  2008年   6036篇
  2007年   5600篇
  2006年   4950篇
  2005年   3976篇
  2004年   2765篇
  2003年   2146篇
  2002年   1633篇
  2001年   1543篇
  2000年   1123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稳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符合临床干预治疗的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小型猪4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8头分别开胸手术,游离搔刮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外膜并按组包裹含不同剂量白介素-1β(IL-1β)纸巾,IL-1β含量依次为0、3.0、4.5、6.0、7.5μg。术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局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处死动物,对包裹纸巾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病理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见各组冠状动脉管腔平均狭窄程度依IL-1β剂量分别为0、20.61%、39.58%、77.34%、93.79%。IL-1β剂量7.5μg组中2头猪前降支100%狭窄,1头于术后11d死亡未作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含IL-1β纸巾包裹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管腔缩小,增生的血管内膜内可见少量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含IL-1β纸巾包裹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和中膜无增生,管腔无变化。结论采用游离搔刮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外膜并包裹含IL-1β6.0μg的纸巾,2周内可建立起稳定、可靠、狭窄程度符合临床冠心病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2.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X线平片与CT常规横断位及MPR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常规横断位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在骨样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骨样骨瘤病人在X线平片、CT常规横断位及MPR图像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及瘤巢内钙化显示能力。结果:41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41例中仅8例在X线平片上能显示瘤巢,瘤巢显示率为19.5%(8/41);所有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周围骨质硬化,但均不能显示瘤巢内钙化;41例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瘤巢,18例CT横断位图像能显示瘤巢内钙化,30例病人在MPR图像能显示瘤巢内钙化;横断位CT图像和MPR对瘤巢内钙化显示率分别为43.9%(18/41)和73.2%(30/41)。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CT是显示瘤巢的重要检查方法,MPR图像是显示瘤巢内钙化的最佳方法,有助于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3.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3D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D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5年7月,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28例,女14例)运用椎板减压、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3D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随访13~32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4.48分的42例患者,随访时14.5分(P<0.01),术后15个月内动态X线检查显示3D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植骨融合率100%,融合节段稳定,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2.8%。[结论]后路运用3D内固定系统行椎管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4.
额、枕部直接冲击导致中脑损伤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额、枕部直接冲击造成中脑应力响应,探讨颅脑直接冲击导致脑干损伤的力学机制。方法构建头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额、枕部直接冲击损伤,分析中脑上、下交界面节点应力分布,总结中脑应力响应。结果中脑-间脑界面在冲击初始阶段,2ms即出现应力增高,中脑-桥脑界面应力升高开始于冲击后期(10ms),两交界面节点应力在冲击时程中均持续升高,额部冲击比枕部冲击在中-间脑界面造成的应力峰值高。结论中脑在颅脑直接冲击伤的致伤机制中占有突出地位,中脑的应力改变可解释脑震荡的意识障碍及部分原发脑干伤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5.
肝细胞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HCC)患者1%~12%可发生梗阻性黄疸,其原因少数是由于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多数源于肝癌侵犯胆道形成胆道癌栓,也称黄疸型肝癌,其发生率占肝癌患者的1.2%~9.0%,常导致误诊,影响治疗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6.
上颌扩弓治疗纠正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探讨上颌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改善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方法: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伴有或不伴有前牙反牙合, 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16名,采用上颌Quad-Helix扩弓的方法,矫治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P-A测量分析,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正后,下颌骨两侧结构不对称性有明显改善. 下颌骨两侧综合长度差亦减小(P<0.01),两侧下颌体长度差明显减小(P<0.01). 结论:混合牙列或早期恒牙列,由于单侧后牙反牙合导致的功能性下颌偏斜,采用扩大上颌牙弓,可以使下颌骨的不对称得到一定的改善,是早期纠正下颌功能性偏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7.
Radiotherapy(RT)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EC),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ho have missedthe chance of surgical section.The efficacy ofRTis not satisfactory for its1-year,3-year and5-year survival rates being merely50%,20%,and10%respectively(1).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showed thatbetter efficacy can be obtained by combiningRT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for EC thatincapable to be resected.Kang ai Injection(康艾注射液,KAI)is a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3例DVT患者与106例正常对照的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103例DVT患者FⅩⅢVa134Leu基因型均为野生型V/V,未见突变类型;106例对照组中发现1例突变杂合子V/L.2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ⅩⅢVal34Leu对中国人群DVT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1-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bc1-2蛋白在68例食管癌组织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蛋白在正常食管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68例食管癌组织中,49例表达阳性,占72.1%。Survivin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bc1-2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组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7%(36/38)和43.3%(13/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1-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结论 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1-2的上调与Survivin的表达可能在食管癌变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 5、1 0及 1 5d ,两组各取 1 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和钠排泄分数 (FENa+) ,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 (EX)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 5d仅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 1 0d起 ,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 ,术后 1 5dFENa+已较对照组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 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 ,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 1含量呈正相关 (r =0 .762 4 ,P<0 .0 1 ) ,肾组织ET 1含量与CPAH和CIN呈负相关 (r=- 0 .883 2 ,P<0 .0 1 ;r =- 0 .945 2 ,P<0 .0 1 )、与FENa+呈正相关 (r=0 .873 4 ,P<0 .0 1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