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42篇
  免费   8258篇
  国内免费   4257篇
耳鼻咽喉   680篇
儿科学   1801篇
妇产科学   571篇
基础医学   5791篇
口腔科学   1605篇
临床医学   10534篇
内科学   8771篇
皮肤病学   1070篇
神经病学   2041篇
特种医学   32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7715篇
综合类   21947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0528篇
眼科学   1092篇
药学   10132篇
  90篇
中国医学   7809篇
肿瘤学   4033篇
  2024年   444篇
  2023年   1059篇
  2022年   2639篇
  2021年   3493篇
  2020年   2788篇
  2019年   1781篇
  2018年   2052篇
  2017年   2395篇
  2016年   1899篇
  2015年   3468篇
  2014年   4390篇
  2013年   5381篇
  2012年   7817篇
  2011年   8122篇
  2010年   7317篇
  2009年   6319篇
  2008年   6764篇
  2007年   6339篇
  2006年   5585篇
  2005年   4661篇
  2004年   3371篇
  2003年   2738篇
  2002年   2197篇
  2001年   1998篇
  2000年   1613篇
  1999年   750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96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UVB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质形成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除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外,还参与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UVB照射影响了角质形成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并影响细胞因子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及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概述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2.
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并提高全科医学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十余年来国内开始重视社区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普遍将全科医学归属于一种基层的医学。然而,近几年我经常思考着一个问题,在城市大医院,难道就不需要新型的全科医学吗?医学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分化、分科,这就是科学发展的惟一方向或趋势吗?完整而全面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在不断分化、分科的同时提倡整合、统一。  相似文献   
33.
质疑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何川  何培芳 《西部医学》2009,21(10):1639-1646
心脏收缩释放的能量(作功)是心肌纤维长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的函数,即Frank—Star一1ing(FS)心脏作功定律,被誉为心脏生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对此,笔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Frank伸展离体心肌和Starling及其同事使用心肺制备做的实验与动物生理实际的差异,以及人们在实验中观测到的增加心肌前负荷引起收缩力增强的现象(FS现象),认为: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动物体内,来自心脏以外的、如同心肺制备中那样人工控制心室充盈压力升高、引起EDV增加的那种血液的重力动力是不存在的。②另一方面,人为地增加前负荷,那是改变了心肌收缩时的外环境条件。③由此而激发出的FS现象,是心脏适应其外环境条件变化所作出的反应。④此种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反应,需通过心肌细胞内部与收缩过程发生有关的心肌兴奋一收缩和化学一力学偶联等一系列生化机制(不恒定因素)方能得以实现。⑤根据他们实验中观测到的FS现象,在逻辑上不能得出前负荷这一心肌收缩时的外环境条件变化调控其作功的推论。换言之,所有的在实验中被激发出来的FS现象,都不足以成为支持FS心脏定律的证据。然后,引用国内外公认的计算心脏每搏射血作功(w)的生物物理学公式“w=P×(EDV—ESV)”,证明了w和EDV之间没有函数关系。根据心脏作功的医用物理学和生物数学的基本原理,笔者认为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表达的不是心脏作功的规律。  相似文献   
34.
BACKGROUND AND PURPOSE: In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the complexity and the number of treatment fields have expanded. This may imply that the delivery time for each fraction becomes prolonged. In a number of IMRT techniques used in the clinic, the delivery time per fraction is usually 10-15 min, sometimes more than 15 min. In studies on human skin, prolonged delivery time is shown to cause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radiation effects compared with acute irradi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fraction delivery time was studied by in vitro irradiation of mammalian cells. MATERIAL AND METHODS: Chinese hamster fibroblasts (V79-379-A) were used for simulating clinical situations. Most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2Gy/fraction with 4-h intervals in 40-60 replicates. Each fraction wa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ubfractions, simulating the delivery of a complicated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changing the delivery time for each fraction was studied. Parameters for the cell survival curve and repair kinetics we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The same methods were also used for large fraction sizes (8Gy). The validity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all derived from linear-quadratic formalism, were tested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SULTS: The effect of prolonging the fraction time for 2-Gy fractions was underestimated by the biological models.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10-min prolonged delivery time gave a ratio between surviving fractions at 2Gy (S-ratio) of 1.054 with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30-1.080, while the models predicted 1.007 and 1.009. Extending the fraction time to 20 min gave an S-ratio of 1.063 with CI of 1.045-1.080, while the models predicted 1.012 and 1.014. For 8-Gy fractions, there was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predicatio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atio between surviving fractions at 8Gy is 1.370 with CI of 1.300-1.440, while the models predicated 1.37 and 1.35.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prolonging fraction time at conventional dose/fraction is underestimated by biological models. Prolonging the fraction time will spare tissues with a fast DNA repair. There is a risk for sparing tumours. Thi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IMRT technique is implemented in the clinic.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外源性Nurrl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音猬因子(Shh)诱导下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情况。方法间充质干细胞被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Nurrl组)、C组(FGF8+Shh组)及D组(Nurrl+FGF8+Shh),采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Ntrr1转染B、D组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观察Nurr1基因表达情况,并在神经元条件培养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和诱导分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性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巴胺含量。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Nur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A组和B组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而C组和D组TH阳性细胞分别为10.12%±2.65%及25.36%±3.13%,多巴胺含量分别为(43.6±2.1)nmol/L及(83.2±3.5)nmol/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1)。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FGF8和Shh诱导下可以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外源性Nurr1基因修饰后,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 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②报告患者数大于10例,③采用通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一名骨科专科医生独立收集数据,一名医学统计学专家独立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33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收集.患者共1356 例,其中男429例,女611例(部分文献性别分类数据缺失),平均年龄67岁(45~49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 6~108 个月),加权平均术前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为49 分(15~94分),术后为84分( 58~109分),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等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评分t=12.507,P<0.01, 功能评分t=4.704,P<0.01,活动范围:t=5.346,P< 0.01).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松动(55%),其它包括聚乙烯磨损(11%)、假体不稳(10%)、感染(7%).翻修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仍然为假体松动(18%),其它包括假体不稳(16% )、感染(16% )、髌骨问题( 15% )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13%).髌骨问题包括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韧带撕裂、髌股关节疼痛等.结论 可以认为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翻新的主要原因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转移瘤致股骨近端病理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1995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手术治疗的 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伤口除 1例浅层感染外 ,余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存活在 3个月以上 ,14例术后继续原发肿瘤治疗。结论 股骨近端转移瘤所致的病理骨折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内固定以带锁髓内钉加骨水泥为好。  相似文献   
39.
40.
病例:男,73岁,因发现原膀胱造瘘口处可复性肿块3年而入院.7年前因前列腺癌于外院行双侧睾丸切除加膀胱造瘘术.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造瘘口外侧无痛性肿物,站立时出现,平卧后可自行回纳,肿块渐增大,无明显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半年前入院行前列腺电切术加造瘘口回纳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