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3篇 |
免费 | 171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0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95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258篇 |
内科学 | 192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68篇 |
特种医学 | 111篇 |
外科学 | 321篇 |
综合类 | 630篇 |
预防医学 | 233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90篇 |
中国医学 | 163篇 |
肿瘤学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233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口服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门诊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02例,将患者按第1次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组(214例)和三联针(透明质酸钠、醋酸曲安奈德、盐酸利多卡因)关节腔内注射组(188例),并在治疗后1、2、3、5周对患者按预先设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随访.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标可视化量表 (WOMAC) 疼痛指标和机体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而且随观察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1周随访,三联针关节腔内注射组疼痛指标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治疗期间塞来昔布用量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19/214)和8.5%(16/188),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胃肠道不适和便秘.结论 口服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在短期内能有效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第1次关节腔内注射三联针能更快、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了塞来昔布的用量. 相似文献
22.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短缩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短缩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复位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1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获随访46例患者,男17例,女29例;年龄27~90岁,平均48岁。获得解剖复位或基本达解剖复位,对术后出现桡骨短缩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46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有12例发生桡骨短缩。总结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短缩的原因:①年龄大于60岁;②重度骨质疏松;③移位大、粉碎性骨折;④固定方式选择不恰当;⑤植骨不充分;⑥过早负荷。结论: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骨的质量、充分植骨、解剖复位后牢固固定及早期非负荷功能锻炼是减少桡骨骨折术后短缩、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关键。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及术后康复锻炼中,如能充分考虑上述6种造成桡骨短缩的原因并加以克服,将可能避免或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终板骨折对胸腰椎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73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4例纳入观察范围。根据终板破坏程度分为A、B两组。A组:终板无骨折或仅有裂缝骨折而无爆裂,共15例;B组:终板爆裂骨折,共19例。测量手术前、后及最终随访时(平均28.6个月)的Cobb角及伤椎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B组的Cobb角和伤椎平均高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B组的伤椎平均高度有统计学意义,B组伤椎平均高度低于A组;术后A、B组的Cobb角无统计学意义。最终随访时A、B组的Cobb角及伤椎平均高度有统计学意义,B组伤椎平均高度低于A组,B组Cobb角大于A组。[结论]终板爆裂骨折影响伤椎的复位,使伤椎高度不能很好恢复,术后逐渐出现椎体高度和矫正角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APACHEⅢ对老年急性腹膜炎手术患者护理干预的指导意义。方法将11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44例),于入院时及手术后每天行APACHEⅢ评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入院评分分层实施护理干预,并根据术后评分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评分41~100分患者效果最为显著(P〈0.05);护士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PAcHEⅢ用于老年患者急性腹膜炎手术危险性评估,对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5.9~10岁的乳牙过早缺失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对照组用带环式丝圈间隙保持器.分别从患者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导致的复诊率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对保持器的接受程度、保持器的制作、椅旁操作时间、美观、防止对合牙过度伸长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固位效果及其保持疗效和因保持器本身问题的复诊率上有差异,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正压压膜式间隙保持器是一种美观舒适,制作简单,戴用便捷、固位好,疗效佳,便于观察恒牙萌出程度的间隙保持器,它为口腔医师进行保持缺隙治疗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指甲延长术在指尖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用这种方法对8例(拇指3例,食指4例,中指1例)指尖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指甲延长术。在距甲根皮缘0.5~0.6cm处,去除一块矩形皮肤,勿损伤皮下血管网,其高度0.2~0.3cm,宽度与甲相等,将“U”形皮瓣向近端柔和推剥并缝合。结果1例术后供区发生表浅感染,经交换敷料逐渐愈合。所有甲延长的手指术后经过顺利,随访7个月~2年(平均13个月),指甲外形较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在指尖损伤中应用指甲延长术,可延长指甲2~3mm,改善了手指的外形,没有发生甲生长畸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指甲延长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7.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肠道通透性及感染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肠通透性及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48h内随机分为2组,即肠外营养组(PN组)38例和生态免疫肠内营养组(EIN组)36例,EIN组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100ml植物乳酸菌(活菌,1×10~8 cfu/ml)持续7d。观察入院时和第8天APACHEⅡ、Balthazar CT评分,统计SIRS,MODS发生率,测定鼻胃管抽吸物细菌含量;入院时、支持后第5天和第8天口服乳果糖和甘露醇(L/M),采用HPLC测定尿中L/M比值;第8天测定血内毒素水平和进行肠道细菌DNA基因指纹分析;营养支持第5天测定营养治疗2h内的促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含量;第8天统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EIN组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感染性并发症明显降低,肠道细菌多样性和通透性得到改善,APACHEⅡ计分和死亡率明显下降,EIN组出现暂时性的CCK分泌增高,但未增加疾病负担。结论EIN能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肠道通透性,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JNK和E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胞外信号调节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RK和JNK的活性,同时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梗死体积比、凋亡细胞数。结果东菱迪芙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JNK蛋白的活性,上调ERK蛋白的活性,并降低梗死体积、坏死和凋亡细胞数。结论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JNK凋亡通路、促进ERK生存通路, 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白细胞(WBC)及分类计数的变化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68例)和单纯高血压组(65例),检测两组患者急性期血浆CRP、Fib和WBC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Fib水平、WBC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升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和进展相关,抗炎治疗可能是脑梗死治疗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