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243篇 |
免费 | 8808篇 |
国内免费 | 48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5篇 |
儿科学 | 1196篇 |
妇产科学 | 404篇 |
基础医学 | 4753篇 |
口腔科学 | 1486篇 |
临床医学 | 9234篇 |
内科学 | 6444篇 |
皮肤病学 | 703篇 |
神经病学 | 1581篇 |
特种医学 | 3086篇 |
外科学 | 6428篇 |
综合类 | 22012篇 |
现状与发展 | 19篇 |
预防医学 | 9431篇 |
眼科学 | 780篇 |
药学 | 9459篇 |
111篇 | |
中国医学 | 9609篇 |
肿瘤学 | 34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1145篇 |
2023年 | 1366篇 |
2022年 | 2735篇 |
2021年 | 3253篇 |
2020年 | 2960篇 |
2019年 | 1626篇 |
2018年 | 1646篇 |
2017年 | 2298篇 |
2016年 | 1830篇 |
2015年 | 3209篇 |
2014年 | 4048篇 |
2013年 | 5080篇 |
2012年 | 7268篇 |
2011年 | 7458篇 |
2010年 | 6895篇 |
2009年 | 5948篇 |
2008年 | 6103篇 |
2007年 | 5702篇 |
2006年 | 5183篇 |
2005年 | 4061篇 |
2004年 | 2735篇 |
2003年 | 2418篇 |
2002年 | 1900篇 |
2001年 | 1689篇 |
2000年 | 1297篇 |
1999年 | 433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头面部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头面部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头面部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外用5%松馏油软膏,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各随访1次.记录皮损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有效率分别为95%和60%(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0例)和15%(3/20例).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头面部斑块状银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3.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肝癌肝移植后移植肝发生转移的基因表达差异,寻找与转移相关的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30例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肝移植手术后两年内未出现移植肝转移者,实验组为手术后两年内出现移植肝转移者.手术后3-24个月内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肝穿刺取材检测.结果: 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6个,占芯片基因总数的2.34%,表达上调基因57个,表达下调基因39个.其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21个,占差异表达基因的21.88%,上调基因13个,下调基因8个. 结论: 肝癌肝移植后移植肝发生转移是多种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p60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02-01-2011-02-01嘉兴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和结直肠腺瘤患者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ip60蛋白在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3cm)及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差异,观察Tip60和Ki-67及Bcl-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ip6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4%(24/100),癌旁正常组织为72%(72/100),结直肠腺瘤组织为75%(15/20),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χ2=46.154,P<0.001;也低于腺瘤组织,χ2=19.761,P<0.001;癌旁组织及腺瘤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1。Tip6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χ2=1.629,P=0.202)、年龄(χ2=1.170,P=0.279)、肿瘤浸润深度(χ2=3.102,P=0.078)及淋巴结转移(χ2=0.718,P=0.397)无关,而与肿瘤大小(χ2=14.649,P<0.001)、肿瘤分化程度(χ2=6.469,P=0.039)和Duke分期(χ2=4.702,P=0.030)相关。Tip60和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3,P=0.006,Tip60和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6,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是结直肠癌Tip60蛋白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B=-1.833,P<0.001。结论:Tip6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结直肠癌的进展有关,Tip60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5.
背景与目的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 sMPLC)既往属少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缺乏对其大样本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357例sMPL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籍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Martini-Melamed诊断标准和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第8版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 TNM)分期标准,对357例sMPL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患者中,双原发病灶269例(75.35%),三原发病灶65例(18.21%),四原发病灶及以上者23例(6.44%),最多者为8个病灶。病灶好发于上叶,特别是右上叶(35.77%,298/833),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95.56%,796/833),鳞癌次之(2.40%,20/833),腺癌亚型中以腺泡样为主的比例较高(70.81%,313/442),分期以Ib期及以下为主(68.35%,244/357)。病理类型相同者发病率(92.72%,331/357)远高于不同病理类型(7.28%,26/357),其中腺癌-腺癌比例较高(99.40%,329/331)。sMPLC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91.93%,5年总生存率为84.3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有吸烟史(P=0.012)、最大病灶直径大于2 cm(P=0.027)、淋巴结转移(P=0.015)和胸膜受累(P<0.001)为影响sMPLC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MPLC好发于右上叶,以腺癌最常见,腺泡样为主的亚型多见。吸烟史、最大结节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胸膜侵犯是影响sMPLC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积极的手术可以使sMPLC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6.
三维人脸分割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配准、识别等处理结果的精度。本文采用映射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曲面空间几何性质以及人脸生理特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维人脸分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际三维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7.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对80例头颈肿瘤患者应用81块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一期组织修复。结果 全组肌皮瓣完全存活71块。2块肌皮瓣皮肤完全坏死。8块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用途广泛,能满足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以缩短诊断时间和减少误诊。方法:结合文献分析1例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死亡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EBER原位杂交、基因克隆重排结果等。结果: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嗜血综合征,包括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三系减少,可伴有腹水及胸腔积液,血清EB病毒载量增高、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肝肾功能、凝血、血脂等均异常;骨髓涂片示异型淋巴细胞约占18%,并可见嗜血现象。淋巴结活检示其结构破坏,淋巴滤泡减少,T区明显扩大,可见轻-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窦扩张,组织细胞增生,可见嗜血现象,间质血管增生。免疫组化证实EB病毒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EBER原位杂交部分淋巴细胞胞核阳性;淋巴结组织标本基因重排示TCR基因发生克隆性重排,患者在发病第27天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急性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变,部分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死于严重并发症。该病病情多较复杂,且与其它疾病存在重叠或交叉,早期确诊困难,目前证实其中T淋巴细胞增生为克隆性增生,为T细胞淋巴瘤。应提高对其病理认识,并紧密结合临床、检验、免疫表型、基因重排等因素,减少治疗延误。 相似文献
129.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A)高分辨等位基因型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HL)易感性的关系,以揭示遗传因素在H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的研究设计和DNA测序分型(SBT)法,对45例维吾尔族HL患者和110名健康者进行HLA—A基因座位的精确分型,计算HLA_A基因座位等位基因的相对频率(RF)及基因频率(AF)。结果:1)病例组共检出33个高分辨等位基因型,对照组中共检出44个高分辨等位基因型,HLA-A基因座位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满足Hardy-Weninberg遗传平衡检验,P=0.61。2)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比较,维吾尔族HL患者中等位基因HLA-A*01:01:01:01(45.48%"US16.04%)、A*03:01(39.68%VS18.35%)、A*01:01(33.91%vs18.35%)、A*02:07(28.18%VS13.73%)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A*02:01(69.05%vs85.47%)和A*1l:01(16.81%VS32.34%)则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3)新疆地区维吾尔族HL患者与维吾尔族健康人抗原型均以A2最为多见,各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A*01:01:01:01、A*03:01、A*01:01和A*02:07基因型与维吾尔族HL存在阳性关联,可能为维吾尔族HL发病的易感基因,而HLA-A*02:01、A*ll:01可能为维吾尔族HL发病的拮抗基因。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