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596篇 |
免费 | 7739篇 |
国内免费 | 49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08篇 |
儿科学 | 1196篇 |
妇产科学 | 401篇 |
基础医学 | 4469篇 |
口腔科学 | 1388篇 |
临床医学 | 9046篇 |
内科学 | 6320篇 |
皮肤病学 | 685篇 |
神经病学 | 1545篇 |
特种医学 | 3043篇 |
外科学 | 6335篇 |
综合类 | 21444篇 |
现状与发展 | 19篇 |
预防医学 | 9168篇 |
眼科学 | 740篇 |
药学 | 9319篇 |
109篇 | |
中国医学 | 9067篇 |
肿瘤学 | 33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5篇 |
2023年 | 1042篇 |
2022年 | 2493篇 |
2021年 | 3056篇 |
2020年 | 2784篇 |
2019年 | 1451篇 |
2018年 | 1560篇 |
2017年 | 2226篇 |
2016年 | 1755篇 |
2015年 | 3158篇 |
2014年 | 3985篇 |
2013年 | 5034篇 |
2012年 | 7241篇 |
2011年 | 7413篇 |
2010年 | 6882篇 |
2009年 | 5937篇 |
2008年 | 6089篇 |
2007年 | 5670篇 |
2006年 | 5173篇 |
2005年 | 4050篇 |
2004年 | 2728篇 |
2003年 | 2413篇 |
2002年 | 1884篇 |
2001年 | 1676篇 |
2000年 | 1286篇 |
1999年 | 426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 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 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标本及培养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LGI 1各外显子序列,采用SSCP银染分析;扩增LGI 1微卫星序列,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发现异常泳动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①PCR-SSCP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1例Ⅱ级胶质瘤标本未检测到第1 a外显子处扩增产物以及Ⅱ、Ⅲ级各1例胶质瘤标本均未检测到第8 c外显子处扩增产物.未在30例胶质瘤标本和4个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在细胞系TJ905第5外显子处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经DNA测序分析证实确有突变.②在30例胶质瘤标本及5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SI和LOH.结论 基因突变及MSI和LOH可能不是LGI 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探索Opa相互作用蛋白5(OIP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OIP5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KP-3、BxPC-3细胞中OIP5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OIP5基因沉默质粒的慢病毒(pGCSIL-shOIP5)和对照质粒慢病毒(pGCSIL-shCtrl),分别感染PANC-1细胞,分为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5 d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慢病毒敲低效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连续5 d进行MTT检测和细胞计数;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孵育10 d形成集落,Giemsa染色分别集落总数。结果胰腺癌中OIP5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OIP5高表达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OIP5低表达患者(P<0.05),且其无病生存率也显著降低(P<0.05);OIP5在MIAPaCa-2、PANC-1和KP-3中表达较高,而在BxPC-3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低;MTT检测结果显示OIP5沉默在第4和第5天显著降低了PANC-1细胞的增殖速率(P<0.01);OIP5沉默后细胞集落数(平均为9个)显著低于shCtrl对照组中的数量(平均为40个)(P<0.01);OIP5沉默后PANC-1细胞凋亡比例为8.3%显著高于shCtrl的4.5%(P<0.01)。结论OIP5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OIP5基因可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集落形成,提示OIP5可能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4.
MUS81基因在喉癌中的突变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US81基因突变和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DNA测序检测分析了42例喉癌患者MUS81基因第9、10外显子的突变;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MUS8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42例喉癌、癌旁组织标本中,癌旁正常组织均无突变,喉癌组织标本中19例发生突变,占45.2%(19/42),11例喉癌组织第9外显子发现有突变,占26.2%(11/42),8 例喉癌组织第10外显子有突变,占19%(8/42),分析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逆转录-PCR结果表明,42例喉癌中有17例MUS81基因mRNA低表达,占40.48%(17/42).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结果表明,42例喉癌中有17例MUS81蛋白质低表达,占40.48%(17/42),经统计学分析肿瘤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表明MUS81基因突变与mRNA和蛋白质低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1).统计结果显示喉癌MUS81基因突变与TNM分期、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MUS81基因低表达与TNM分期、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发现MUS8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有突变发生及表达异常,提示MU81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可能是喉癌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5.
综合ICU中低年资护士培训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为综合ICU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的方法。方法根据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低年资护士的特点,采用定期集中培训、一对一带教、参加护理查房等方法,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强化,重点加强了ICU专科护理知识地训练。结果通过客观考核和主观考核,效果良好。结论经过为期12个月两个时段较规范的岗位培训,低年资护士能较好的适应ICU工作。 相似文献
46.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生长因子之一 ,对骨组织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就 b FGF的研究进展及其目前在骨组织工程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使医生直观地看到心脏整体和各部分的运动,在临床得到重视。在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中,如何定量的描述心脏中某个组织的运动状况极具临床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偏微分方程的二尖瓣三维运动估计方法。该方法直接在三维超声图像的位移场上进行了运动估计,避免了传统运动估计方法,如光流法,需要标定的缺点。本研究首先建立一个二次误差指标函数,然后利用变分法导出了三维空间下的一组椭圆型偏微分方程。这类方程有着比较成熟的数值解法,利用了有限差分法,对多个三维超声数据立方体进行了计算,结果证明这类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
49.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岁;皮瓣最大面积17.0cm×15.0cm,最小6.0cm×5.0cm,其中12例皮瓣面积在10.0cm×10.0cm以上;6例设计为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瓣最大为10.0cm×7.0cm×2.0cm,最小为6.0cm×5.0cm×1.0cm。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瓣肿胀,暗道较明道者明显。2例大皮瓣经行小隐静脉远端结扎仍出现肿胀、色暗,皮瓣近侧1/3坏死。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部分坏死需行植皮者3例。36例术后伤口I期愈合,骨外露软件组织缺损覆盖修复满意,6例II期愈合,其中糖尿病,地中海贫血各一例。结论:(1)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2)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填充感染创腔是可行的;(3)但对其皮瓣及所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肌瓣的血运机理以及远端蒂筋膜皮瓣中小隐静脉干是否结扎,何处结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在肌肉等效体模及Beagle犬颈段食管中测定ZRL—Ⅱ型食管腔内加热辐射器的温度分布,探讨其热场分布能否满足食管癌加热治疗的临床需要。方法 ①在肌肉等效体模中测定ZRL—Ⅱ型食管腔内射频加热辐射器的温度分布,②Beagle犬用氯胺酮麻醉、固定。将腔内加热辐射器插入食管腔内,加热45min后分层解剖犬的颈部,同时测量食管外壁、气管、食管周围软组织中的温度。结果 ①在肌肉等效体模中距离导管囊表面1cm的环形体内的温度在43.2℃~43.6℃之间;在距离导管囊表面2cm的环形体内的温度在42.6℃~43.3℃之间,在距离导管囊表面3cm的环形体内的温度在42.6℃~42.8℃之间。②测得Beagle犬颈段食管腔内和外壁的温度为43.5℃,气管内为38.0℃,主动脉旁38.0℃,距食管外壁1cm处的软组织温度为40-3℃,距食管外壁2cm处的软组织温度为39.0℃,而颈部皮下的温度是37.5℃。结论 ①ZRL-Ⅱ型射频食管腔内加热辐射器的热场分布满足临床食管腔内加热的需要,②体模测定与活体动物测定,热场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