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43篇
  免费   10647篇
  国内免费   7419篇
耳鼻咽喉   1388篇
儿科学   1726篇
妇产科学   871篇
基础医学   11081篇
口腔科学   2094篇
临床医学   13419篇
内科学   17002篇
皮肤病学   1469篇
神经病学   5727篇
特种医学   51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14003篇
综合类   24798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10751篇
眼科学   2183篇
药学   12628篇
  142篇
中国医学   7573篇
肿瘤学   8721篇
  2024年   372篇
  2023年   1304篇
  2022年   3451篇
  2021年   4923篇
  2020年   3761篇
  2019年   2960篇
  2018年   3145篇
  2017年   3419篇
  2016年   3359篇
  2015年   5221篇
  2014年   6696篇
  2013年   7179篇
  2012年   10580篇
  2011年   11333篇
  2010年   9103篇
  2009年   7789篇
  2008年   8843篇
  2007年   8712篇
  2006年   7797篇
  2005年   6919篇
  2004年   5125篇
  2003年   4806篇
  2002年   4023篇
  2001年   2591篇
  2000年   1972篇
  1999年   1197篇
  1998年   738篇
  1997年   739篇
  1996年   502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1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16篇
  1974年   12篇
  1973年   16篇
  1972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与小肠黏膜下层等材料相比,脱细胞血管具有天然管状结构,与输尿管形态结构相近,替代输尿管时仅需端端吻合即可,手术操作简单,血管外壁光滑,获取及制备方法简便等优点。 目的:拟应用同种颈动脉血管无细胞基质体外构建输尿管。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9/2008-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长风杂交白猪由上海松联实验动物公司提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大鼠8只,用于血管无细胞基质的动物毒性实验。 方法:剥去猪颈动脉血管外膜,PBS冲洗若干遍,然后将血管置于pH 7.1 的PBS中4 ℃下振荡清洗,0.5%十二烷基硫酸钠振荡24 h,后使用双蒸水4 ℃下反复振荡洗涤1周,每日换双蒸水2次。对于解剖过程中肌肉残留相对稍多的血管,在双蒸水洗涤前以混合消化液37 ℃下振荡消化约2 h,再行双蒸水洗涤。制备的无细胞基质置于青、链霉素溶液中,4 ℃保存,完成脱细胞支架制备。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脱细胞后管壁无细胞基质片的主要成分。将同种异体来源内皮祖细胞培养增殖后植入血管无细胞基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血管无细胞基质动物毒性实验。拉力实验了解血管无细胞基质材料的收缩性能。 结果:颈动脉血管无细胞基质中已无细胞成分,无细胞基质主要由胶原成分组成。扫描电镜未见该材料表面存在细胞及细胞碎片,同时发现该无细胞基质存在孔隙样结构。体外同种异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培养增殖后植入血管无细胞基质,细胞黏附于无细胞基质。血管无细胞基质按毒性分级属于无毒级。拉力实验说明该无细胞基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牵张性。 结论:采用胰酶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的颈动脉血管无细胞基质材料无细胞残留,具有一定的韧性和牵张性,种植于其中的种子细胞具备一定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鲍晓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1289-1292
他汀类药物(statins)被研制出来的最初目的是降低血脂,但是现在发现它不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还具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提高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生物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降低血压,逆转心血管系统的重构。充分理解statins的多效性作用及机制有利于它更好的在临床中被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50-451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中药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设综合组80例、电针组42例、推拿组68例和中药组36例,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93.8%,电针组有效率为73.8%,推拿组有效率为86.8%,中药组有效率为69.4%,综合组有效率与其他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推拿、中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集诸单一疗法之精华,避免单一疗法的局限性,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方法 采用深刺和浅刺对丙酸睾酮所致前列增生症(BPH)大鼠模型进行干预,研究其作用殊同。结果 针刺组前列腺,膀胱指数明显小于模型组;形态学观察,针刺组较模型组增生明显减轻,腺上皮呈单层柱状,腺体数目明显减少,间质充血,钙化明显减轻,结缔组织无增生,腺腔内分泌物减少。深刺组好于浅刺组。结论 深刺对实验性BPH大鼠的干预作用好于浅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余军 《现代医院》2005,5(12):152-153
在管理期刊工作的实践中,探讨如何提高期刊利用率的策略,根据馆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89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作左右子宫动脉主干插管检查和栓塞治疗,栓塞剂采用聚乙稀醇颗粒(PVA)或白芨混合颗粒。结果 72例(80.9%)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8个月。有94.1%(64/68)的患者月经复常;治疗后瘤体缩小25.2%~76.8%(M=41.3%)。除了术中术后疼痛(65例)和发热(16例)外,有2例因肌瘤坏死行子宫切除术,1例出现卵巢早衰。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胸椎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15例病人按AO分型,A型2例、B型10例、C型3例。均经后路切开复位、脊髓减压、长节段内固定、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18-24个月,后路长节段固定随访时无一例失败,完全瘫的患者9例中有1例神经功能改善I级.不完全瘫的5例均有Ⅲ级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结论 上胸椎骨折损伤严重,后路长节段固定技术是一种合理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Hyperlipidemia,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DM) are well-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 analyzed th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M who were administered open-labeled simvastatin in groups stratified by blood pressure level using data from the Japan Lipid Intervention Trial (J-LIT). Hyperlipidemic patients with DM (n=6,288) had significantly more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an those without DM (n=33,933). The incidence rates of to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Non-DM and DM groups were 15.40 and 25.76 per 1,000 patients for the 6-year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risk of to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DM vs. the Non-DM group was 1.68, and the relative ris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M than in the Non-DM group. The relative risks of to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M and Non-DM patients whos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wa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30 mmHg compared to that of Non-DM patients whose SBP was less than 130 mmHg, and in DM and Non-DM patients whos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wa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80 mmHg compared to that of Non-DM patients whose DBP was less than 80 mmHg. In all groups stratified by SBP and DBP, relative risks of to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higher in DM patients than in Non-DM patients. For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DM, blood pressure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in order to prevent both coronary events and stroke. Thes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JNC 7 and the ESH/ESC guidelines for DM patients, which recommended that the SBP and DBP be less than 130 and 80 mmHg,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