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1篇
  免费   1313篇
  国内免费   814篇
耳鼻咽喉   207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777篇
口腔科学   210篇
临床医学   1591篇
内科学   1118篇
皮肤病学   143篇
神经病学   348篇
特种医学   544篇
外科学   1247篇
综合类   395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587篇
眼科学   208篇
药学   1675篇
  33篇
中国医学   1426篇
肿瘤学   60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37篇
  2021年   556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685篇
  2013年   898篇
  2012年   1221篇
  2011年   1317篇
  2010年   1282篇
  2009年   1105篇
  2008年   1163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739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速枪弹伤时内皮细胞内皮素释放及mRNA转录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速枪弹伤时产生的强压力波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ET-1)的释放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速枪弹致伤犬腹部以及高速枪弹压力波致伤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及斑点杂交的方法,从整体、细胞、基因不同层次观察内皮细胞ET-1释放及表达的特点。结果:致伤犬和培养的内皮细胞在压力波作用下,ET-1释放和基因表达的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出现即刻和延迟反应,即伤后10分钟至6小时ET-1释放明显增加,mRNA(ET-1)转录增强则出现在伤后4~6小时。结论:压力波是导致ET-1释放及基因表达紊乱的重要力学因素,ET-1mRNA转录增强可能是压力波对ET-1调节的延迟效应的分子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膈疝的发病机理 ,临床特征和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 6例急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多发伤 ,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均行手术探查 ,膈肌修补。 2例术中死亡。 14例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其中 3例术后死于多器官衰竭。本组 2 1例存活。结论 外伤性膈疝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 ,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 (nHA/collagen) composite as a graft extender and enhancer when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 on lumbar intertransverse fusion in rabbits. Methods: Sixty-four adult fe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aged 1 year and weighing 3.5-4.5kg, underwent similar posterolateral intertransverse process arthrodesi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based on different grafts: autogenous cancellous bone alone (ACB group), nHA/collagen alone ( HAC group ), half autogenous cancellous bone and half nHA/collagen (ACB HAC group) and nHA/collagen combined with rhBMP-2 (HAC BMP group ). The fusion masses were analyzed by manual palpation, radiography, biomechanical testing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Fusion was observed in 4 cases in the 6th week and in 5 cases in the 10tb week after surgery in ACB group. No case showed fusion in HAC group. In ACB HAC group, there was fusion in 3 cases in the 6th week and in 4 cases in the 10th week after surgery. In HAC BMP group, fusion in 1 case was found in the 4th week, in 5 cases in the 6th week and in 6 cases in the 10th week after surgery. It suggested that ACB, ACB HAC and HAC BMP groups showed similar fusion ratio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in the 6th and 10th week after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nHA/collagen had no negative effect when implanted together with ilium autograft. In HAC BMP group, new bone-like tissue was observed in the 2nd week postoperatively, and nearly all of the implanted composites were replaced by mature bone matrix and new bones in 10th week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The nHA/collagen, especially combined with rhBMP-2, is a promising bone substitute, for it has quick biodegradation, fine bone-bending ability, and high osteoconductivity on posterolateral spinal fusion in rabbits.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48例伊马替尼耐药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舒尼替尼用药方案:18例患者采用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mg/d4/2组);30例患者采用37.5mg/d连续口服(37.5mg/dCDD组)。结果48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56周.按Choi标准于治疗后24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估.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4例,客观有效率为27.1%(13/48),疾病控制率为70.8%(34/48)。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9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LUS)为48周,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92周。分组分析显示:既往伊马替尼剂量为400mg/d者,其PFS和Os均优于既往伊马替尼剂量大于400mg/d者(中位PFS:53比35周,P=0.018;中位OS:157比71周,P=0.003);外显子11突变者0s劣于外显子9突变者(中位0s:71比157周,P=O.008)。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25例,52.1%)、恶心(24例,50.0%)、疲乏(23例,47.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1例,43.7%)。按舒尼替尼给药方案分组分析,50mg/d4/2组腹泻及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较37.5mg/dCDD组更为严重(P=0.027,P=0.048)。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疗效较好。在伊马替尼400mg/d耐药后应直接换用舒尼替尼而不要加大伊马替尼用药剂量。外显子9突变者舒尼替尼的治疗效果优于外显子11突变者。舒尼替尼37.5mg/d连续口服的用药方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观察块状植骨、颗粒植骨和钛网植骨三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后路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为三组,彻底结核病灶清除后,分别采用块状植骨(32例)、颗粒植骨(35例)、钛网植骨(26例)三种不同植骨方式,对三组术中植骨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后凸畸形角纠正状况,末次随访后凸畸形角丢失状况,植骨融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均得到12~36个月随访,植骨所需手术时间A组为23.4±4.3min,B组为5.2±2.4min,C组为25.6±3.6min,B组植骨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553±53ml,B组为352±48ml,C组为564±47ml,B组明显少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前Cobb角A组为36.5°±5.9°,B组为36.2°±4.7°,C组为36.8°±5.1°,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A、B、C三组分别为15.3°±3.6°、15.6°±3.1°及15.1°±2.9°,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为16.9°±3.6°,平均丢失1.6°,B组为17.5°±3.1°,平均丢失1.9°,C组为16.8°±2.9°,平均丢失1.7°,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时间A组为5.9±0.4个月,B组为4.1±0.3个月,C组为6.2±0.5个月,B组明显短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颗粒骨植骨较传统块状植骨和钛网植骨植入方便易行,植入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是后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理想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76.
BEGO种植系统在前牙区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BEGO种植系统进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BEGO种植系统对302例部分前牙缺失患者进行即刻或延期种植,共植入482枚种植体,采用金属烤瓷冠桥或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评估种植体周骨高度丧失情况。结果:观察1~4.5年,3颗种植体于种植后6个月进行二期手术时发现未形成骨结合,松动取出;其余种植体均稳固无松动,完成冠桥修复,成功率达99.4%,患者对临床效果满意。结论:BEGO种植系统应用于前牙区其操作简单可靠,可以取得较理想的前牙区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77.
胆管癌性阻塞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 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黄疸患者 7例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 金属内支架置入术 .共使用 7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7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或经T型管通路置入胆管支架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总胆红素、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7例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 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外科留置T管术后再狭窄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费用低 ,治疗效果好 ,并发症少 ,为无法手术切除胆管癌而留置T管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以及肿瘤手术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价,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胰腺癌进行术前MSCTA检查,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结合横断面图像显示胰腺癌及其胰腺周围血管,根据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和分析,评价MSCTA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3例胰腺癌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1例术前MSCTA认为可切除,实际术中切除9例,MSCTA评估可切除准确度为82%;另22例术前MSCTA评估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无法切除21,MSCTA评估不可切除准确度为95%。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Kappa值为0.79,提示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MSCTA术前评价胰腺癌及其周围血管侵犯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动态观察肾小球足细胞及裂孔隔膜分子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在嘌呤霉素(puromycinaminonucleoside,PAN)大鼠肾病模型肾组织中表达的时相变化,探讨这些分子间及这些分子与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AN注射后12h、1d、36h、2d、5d、10d、15d及20d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podocin和α-actinin分子分布和表达。结果(1)PAN注射后1d、2d及5d时,尿蛋白量无明显改变;10d时尿蛋白量明显增加(P=0.02);20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2)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中nephrin和podoc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连续线状分布,α-actin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点线状分布。PAN注射1d后,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即发生改变,表现为断续、非线性分布。nephrin和podocin的分布改变随着尿蛋白的增多而加重,尿蛋白恢复时也逐渐恢复。20d时,α-actinin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连续线性分布。(3)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PAN注射后36h(P=0.04)、2d(P=0.03)及5d(P=0.04)时,肾小球中podoc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明显下降,于第10d降至最低(P=0.006);自15d时逐渐恢复(P=0.007),20d后podocin的免疫荧光强度恢复至对照组水平。nephrin的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在PAN注射第5天后出现下降(P=0.002),持续下降至第10天(P=  相似文献   
80.
维甲酸抑制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UUO模型前2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给予10mg/kg全反式维甲酸或溶媒皮下注射。观察模型第3、7和12天肾小管损害百分比、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间质巨噬细胞数、肾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显著减轻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P<0.01)。治疗组肾间质巨噬细胞数和肾间质α-SM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维甲酸显著抑制胶原Ⅲ和MCP-1mRNA表达(P<0.01)。结论维甲酸减少大鼠UUO模型肾间质巨噬细胞浸润、降低胶原Ⅲ和MCP-1mRNA表达、抑制α-SMA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