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8篇
  免费   1334篇
  国内免费   803篇
耳鼻咽喉   207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89篇
基础医学   776篇
口腔科学   210篇
临床医学   1586篇
内科学   1117篇
皮肤病学   143篇
神经病学   348篇
特种医学   544篇
外科学   1245篇
综合类   395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521篇
眼科学   208篇
药学   1666篇
  32篇
中国医学   1413篇
肿瘤学   60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472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682篇
  2013年   893篇
  2012年   1216篇
  2011年   1317篇
  2010年   1282篇
  2009年   1102篇
  2008年   1162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739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对两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眼科临床检查发现在这两个家系中只有先证者1人出现视力障碍,发病年龄分别为10岁和17岁。对这两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没有发现mtDNAG11778A、G3460A和T14484C3个常见的突变位点,而发现了与LHON相关的ND4G11196A同质性突变位点的存在,在167名正常对照只发现1例G11696A突变。结论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发现两个家系呈现独特的mtDNA多态性,都属于东亚单体型D4。不完全外显率和正常对照频率(1/167)表明G11696A突变本身不足以导致LHON的发生,说明其它因素在这两个LHON家系的表型表达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在这些家系mtDNA中缺乏影响重要功能突变位点的存在,排除了线粒体背景对LHON临床表型的影响。因此,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对两个中国G11696A突变家系的外显率和发病严重程度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脑动脉DSA形态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各主要动脉的投影规律及其分支的显示率,为脑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40例全脑血管DSA系列图像,选择其中无脑血管疾病的51例进行观察。分别统计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时正常脑血管各主要分支的显示率;归纳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后动脉P1段在平面上的投影规律并分析总结了脑动脉的正常解剖学特征及其变异。结果:①脑底动脉变异较大;②颈内动脉照影时OA、AChA、ACoA、PCoA、ACA和MCA的显示率分别为96.1%、92.2%、52.9%、69.6%、100%和100%;③椎动脉造影时PICA、AICA、BA、SCA、PCA和PCoA的显示率分别为66.7%、62.7%、100%、70.6%、80.4%和41.2%。结论:①尽管脑底血管实际解剖关系较为复杂,但造影时反映到平面上可简捷的用“水平、上升、下降”等来描述血管的形态和走行;②虽然是平面图像,通过调整投照体位仍可非常逼真的反映血流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3.
C3d-P28增强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基因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补体C3d P2 8对基因免疫的调节作用及其不同拷贝数对调节作用的影响 ,为增强基因免疫效果寻求新方法。方法 PCR法获得补体C3d P2 8编码基因并以头尾串连方式将1~ 4拷贝C3d P2 8编码基因克隆至pVAON33,构建pVAON33 P2 8.[1~ 4 ]重组质粒 ,然后将HBV preS2 S编码基因分别插入pVAON33和pVAON33 P2 8.[1~ 4 ]质粒获得pVAON33 S2 S和pVAON33 S2 S P2 8.[1~ 4 ]重组质粒。肌肉注射各重组质粒DNA(每只 10 0 μg 10 0 μl)初次免疫小鼠 ,并以pVAON33为对照 ;12周后皮下注射HBsAg蛋白加强免疫各组小鼠 ,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 HBs IgG。结果 pVAON33 S2 S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 HBs IgG ,含不同拷贝C3d P2 8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可诱导更高的特异性抗体 ,其中pVAON33 S2 S P2 8.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水平最高 (P <0 .0 1)。蛋白加强免疫后 ,含C3d P2 8编码基因重组质粒免疫组抗 HBs IgG迅速上升 ,并明显高于pVAON33 S2 S重组质粒免疫组 (P <0 .0 5 ) ,pVAON33 S2 S P2 8.4重组质粒诱导的抗体仍维持最高水平。结论 不同拷贝的C3d P2 8能不同程度地增强HBV preS2 S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其蛋白加强后的回忆反应 ,其中 4拷贝C3d P2 8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制备抗α-玉米赤霉醇(α-ZER)的单克隆抗体(mAb),建立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α-ZER及其同系物的检测方法。方法:结合O-羧甲基羟胺法和EDC法制备α-ZER-BSA偶联物,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夹心ELISA测定mAbIg亚类;按Beatty法计算亲和常数;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用直接竞争ELISA检测mAb与α-ZER的同系物、己烯雌酚、19-去甲睾酮、链霉素及氯霉素等的交叉反应;绘制α-ZER标准品竞争抑制曲线,检定抗体的灵敏度。用该抗体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对37份动物肝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并与HPLC检测结果比较。结果:紫外线扫描证明,α-ZER-BSA偶联成功。实验获得8株可稳定分泌抗α-ZERmAb杂交瘤细胞株,其中1株(4E5)分泌的mAb效价较高,为5.142×107,其Ig亚型为IgG1。该mAb能特异识别α-ZER及其同系物,而与其它常用兽药无交叉反应。建立了α-ZER直接竞争ELISA,从HPLC确认为阴性的37份样品中,筛出8份阳性样品。结论:利用mAb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适合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α-ZER及其同系物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相关资料,描述性行为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528例HIV/AIDS中,确诊前性行为发生率60.48%而确诊后一年内在57.09%~60.11%之间,女性(趋势χ2 = 5.417,P = 0.020)和未婚者(趋势χ2 = 6.684,P = 0.010)确诊后一年内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趋势χ2 = 4.301,P = 0.038)、已婚(趋势χ2 = 4.061,P = 0.044)和ART者(趋势χ2 = 4.783,P = 0.029)的性行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高危性行为发生率由61.61%下降至3.98%(趋势χ2 = 1 606.933,P<0.001),多因素结果显示:已婚(OR = 2.374,95%CI:1.478~3.811)和未ART者(OR = 1.837,95%CI:1.431~2.358)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性别和年龄亚组分析显示,已婚和未接受ART治疗与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方向保持一致。 结论 HIV/AIDS确诊后一年内仍保持性活跃且存在高危性行为,仍具备二代传播、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和不同HIV型别毒株或耐药毒株风险,应提供精准干预,促进HIV/AIDS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盐城市丙肝病例报告资料,总结丙肝流行特征,为盐城市丙肝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各年度丙肝报告病例和人口学资料,采用Excel 2016软件汇总并作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JRP)4.9.0.0软件对丙肝年发病率进行趋势检验,采用SPSS 25.0软件和ArcGIS 10.6软件对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20年盐城市累计报告丙肝病例2 555例,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平缓增长趋势,最低为2005年的0.42/10万,最高为2019年的5.84/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14.5% (95% CI: 11.5%~17.6%),P<0.01。除2019年外,其余各年丙肝疫情呈散发状态,无明显季节特征。报告病例数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亭湖区、滨海县以及东台市,分别占比19.77% (505/2 555)、14.01%(358/2 555)以及12.92%(330/2 555)。男女报告病例数比为1.33[DK]∶1,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0~79岁年龄组(56.94/10万)。农民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人群,占比59.33%(1 516/2 555)。确诊病例2 204例,临床诊断病例332例。结论 盐城市丙肝疫情呈上升趋势。全市应进一步扩大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加强丙肝防治宣传教育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政策来提高丙肝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于丙肝疫情的监测以及规范丙肝的诊疗,并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精准的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建昌帮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差异代谢物和苷类分解产物还原糖的相对含量变化,为揭示该特色品种的炮制原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建昌帮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的0~54 h炮制过程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次级代谢产物,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 min,1%~3%B;1~10 min,3%~9%B;10~15 min,9%~12%B;15~22 min,12%~18%B;22~31 min,18%~24%B;31~35 min,24%~100%B;35~36 min,100%~5%B;36~40 min,5%~1%B;40~45 min,1%B),柱温40℃,进样量3μL,流速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MS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文献信息及化学成分数据库对砂仁陈皮制熟地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MS数据通过MarkerView 1.2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DSS)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0.3 g·kg-1)组和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54.4、27.2、13.6 g·kg-1)组,连续给药14 d。每日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给药前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结肠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相对较差,DAI评分显著增高(P<0.01),结肠出现病理学改变,血清IL-1β、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各剂量组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DAI评分明显减小(P<0.05,P<0.01),HE染色显示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肠NLRP3、Caspase-l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血清IL-1β、IL-18含量、结肠ASC的蛋白表达及NLRP3、ASC、Caspase-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健脾益肠散中剂量组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健脾益肠散低剂量组ASC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健脾益肠散能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少结肠免疫炎症损伤发挥治疗UC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识别葛根配方颗粒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明确葛根配方颗粒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葛根配方颗粒提取液进行检测,检测条件为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4 min,5%~10%B;4~10 min,10%~15%B;10~20 min,15%~16%B;20~27 min,16%~31%B;27~33 min,31%~59%B;33~42 min,59%~95%B;42~42.1 min,95%~5%B;42.1~45 min,5%B),流速0.35 mL·min-1,柱温40°C,进样量5μL,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利用PeakView 1.2软件和PubChem、ChemicalBook、ChemSpider等数据库,对比对照品图谱并结合文献信息,对葛根配方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从葛根配方颗粒中共鉴...  相似文献   
110.
膝骨关节炎(KOA)是中老年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肥胖人群增加而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日常生活。目前采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软骨保护类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手段作用有限,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杜仲是治疗KOA常用且有效的中药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尚未明确,限制了其在临床更为广泛的运用。杜仲在KOA治疗领域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京尼平苷、杜仲苷/桃叶珊瑚苷)、木脂素类(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黄酮类(槲皮素、紫云英苷、黄芩素、金丝桃苷、山柰酚)、苯丙素类(绿原酸)、杜仲多糖等化合物,他们主要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及等Janus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等信号通路,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软骨细胞、平衡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等,控制KOA病情进展。该文对杜仲及其有效成分在KOA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KOA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