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665篇 |
免费 | 6961篇 |
国内免费 | 42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84篇 |
儿科学 | 982篇 |
妇产科学 | 410篇 |
基础医学 | 3912篇 |
口腔科学 | 1310篇 |
临床医学 | 8012篇 |
内科学 | 6114篇 |
皮肤病学 | 777篇 |
神经病学 | 1483篇 |
特种医学 | 3038篇 |
外科学 | 5642篇 |
综合类 | 19790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预防医学 | 7779篇 |
眼科学 | 813篇 |
药学 | 8214篇 |
107篇 | |
中国医学 | 7741篇 |
肿瘤学 | 30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2篇 |
2023年 | 906篇 |
2022年 | 2387篇 |
2021年 | 2795篇 |
2020年 | 2525篇 |
2019年 | 1316篇 |
2018年 | 1429篇 |
2017年 | 2021篇 |
2016年 | 1469篇 |
2015年 | 2640篇 |
2014年 | 3375篇 |
2013年 | 4231篇 |
2012年 | 6462篇 |
2011年 | 6681篇 |
2010年 | 6308篇 |
2009年 | 5480篇 |
2008年 | 5534篇 |
2007年 | 5364篇 |
2006年 | 4839篇 |
2005年 | 3814篇 |
2004年 | 2542篇 |
2003年 | 2190篇 |
2002年 | 1640篇 |
2001年 | 1569篇 |
2000年 | 1204篇 |
1999年 | 389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育酚结合蛋白对氧化应激所致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生育酚结合蛋白(TAP)对氧化应激所致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脂质体法分别转染pEGFP-N3-TAP质粒及空载体质粒进入前列腺癌细胞PC-3.以过氧化氢(H2O2)刺激PC-3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TAP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转染TAP后的PC-3细胞中TAP表达量明显升高.RT-PCR结果显示,H2O2单独或联合促氧化剂丁胱亚磺酰亚胺(BSO)刺激细胞后TAP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2.457±0.113)、(3.643±0.162)较对照组(0.721±0.04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H2O2刺激的对照组PC-3、PC-3-vector、PC-3-TAP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42%、3.69%、15.37%;在H2O2刺激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7.56%、16.71%、43.93%;联合应用BSO与H2O2,各组凋亡分别为13.73%、26.36%、49.19%.结论 TAP基因可参与前列腺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应答反应,并促进氧化应激所致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原则在严重多发锐器伤伴断肢(指)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多发伤损伤40例,严重度评分(ISS)≥16分者,其中伴断腕11例、断掌9例、断指9例、前臂离断8例、肘部离断3例.在多科协作积极救治多发伤的同时,清创离断肢(指)体,一期行断肢(指)再植,术后待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肌腱修复.结果 临床治疗40例,再植肢(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0.5~3.0年,根据断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21例,中7例,差4例,优良率为72.5%.结论 多科合作、早期救治多发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多发伤伴断肢(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nt ense Pul sed Li ghtI,PL)和可变脉宽倍频Nd:YAG激光(Vari abl e-pul se iW dt h Nd:YAG Laser,VPW532)联合应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Tel angi ect asi 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1年7月~2004年4月采用IPL及VPW532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656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98.9%,治愈率91.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两者联合应用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双蒂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的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对28例28指末节脱套伤患者,应用双蒂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其中示指10指,中指13指,环指5指,缺损平面均在远侧指问关节以远,脱套末节长度0.8~2.2 cm.急诊手术24指,末节皮肤坏死二期手术4指.结果 28例28指皮瓣.除3例皮瓣远端部分张力性水泡形成表皮坏死结痴经换药愈合外,余全部成活.25例经4~27个月随访,外形、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静态两点辨距觉达6.0~9.0 mm,平均7.6 mm.结论 双蒂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治疗手指末节脱套伤,手术简便、安全,疗程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分泌的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在耳垂瘢痕疙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为瘢痕疙瘩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 利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伤后3、6、12、24个月耳垂瘢痕疙瘩组织边缘区和中央区SFRP2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耳垂瘢痕疙瘩组织中,边缘区伤后12个月组SFRP2的表达显著高于3、6个月组(P<0.01),而24与12个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央区伤后12个月SFRP2的表达出现下降(P<0.01);边缘区SFRP2的表达均高于同一时期中央区的表达(P<0.05,P<0.01).瘢痕疙瘩表皮和血管内皮及周围组织SFRP2的表达也增强.SFRP2 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相似,只是中央区SFRP2蛋白质的衰减较SFRP2 mRNA延后.结论 SFRP2的高表达可能参予了瘢痕疙瘩的生长发展,而且瘢痕疙瘩表皮及边缘区SFRP2的高表达对其浸润性、持续性生长作用强于中央区.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SFRP2的高表达也发挥了作用.降低SFRP2的表达可能是基因治疗瘢痕疙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7.
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新技术.方法 使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Rockwood 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24例.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6~15(8.8±2.3)个月.采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CMS):为75~100(94.2±6.3)分.结论 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RockwoodⅢ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操作方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体外震波碎石(ESWL)及输尿管镜下阻挡网篮配合双频激光碎石(URL)治疗非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收治121例非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例。随机分两组.其中63例行ESWL-58例行URL,ESWL组采用多尼尔Cigma双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URL组采用Storz硬性输尿管镜,配用自制阻挡网篮,连接W.O.MU—100双频激光机后进行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结果:两组在一次碎石成功率(ESWL93.7%、URI.93.1%)、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ESWI,90.4%.URI,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ESWI.33.5±6.4、URL15.0±2.3)及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ESWL69.8%、URL93.1%)URL组要优于ESW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I.组出现l例包膜下血肿。URL组出现1例输尿管穿孔.结论:对非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我们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要求,科学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体外转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培养分离SD雄性大鼠MSCs,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抗原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介导将具有人源性bFGF基因转染至第2代M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和生长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法鉴定bFGF在MSCs中的表达.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培养分离可获得MSCs,P3代大鼠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阳性细胞表达率为(13.2±0.6)%,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为(1.2±0.5)%,CD44阳性细胞表达率(97.8±0.9)%,CD90阳性细胞表达率(96.8±1.4)%.MSCs转染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RT-PCR证实转基因MSCs表达bFGF mRNA明显增强,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转基因MSCs在49 KDr出现特异性条带,而空白和空载组的MSCs则未见阳性条带.结论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可以将bFGF基因转染至MSCs中,并有外源性bFGFmRNA和蛋白的有效表达,MSCs可作为bFGF基因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对人眼周皮肤皱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左右侧眼周皮肤随机给予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导入治疗(治疗侧)及蒸馏水导入治疗(对照侧),每日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医生进行主观评价、仪器检测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I)及角质层含水量,于治疗后由受试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导入治疗2周后,医生评价明显改善者0例,中度改善者6例(20.69%),轻度改善者18例(62.07%);受试者满意率为89.66%。治疗侧与对照侧EI差值及角质层含水量差值无显著差异。仅17.2%受试者治疗侧有暂时性轻微刺痛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眼周皮肤皱纹,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