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395篇 |
免费 | 10439篇 |
国内免费 | 538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5篇 |
儿科学 | 1292篇 |
妇产科学 | 580篇 |
基础医学 | 6750篇 |
口腔科学 | 1924篇 |
临床医学 | 10937篇 |
内科学 | 9711篇 |
皮肤病学 | 1263篇 |
神经病学 | 2941篇 |
特种医学 | 42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9241篇 |
综合类 | 24375篇 |
现状与发展 | 17篇 |
一般理论 | 3篇 |
预防医学 | 9741篇 |
眼科学 | 1286篇 |
药学 | 10398篇 |
143篇 | |
中国医学 | 9394篇 |
肿瘤学 | 50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1477篇 |
2023年 | 1732篇 |
2022年 | 3585篇 |
2021年 | 4273篇 |
2020年 | 3795篇 |
2019年 | 2357篇 |
2018年 | 2343篇 |
2017年 | 2876篇 |
2016年 | 2339篇 |
2015年 | 3832篇 |
2014年 | 4778篇 |
2013年 | 5791篇 |
2012年 | 8546篇 |
2011年 | 8798篇 |
2010年 | 7815篇 |
2009年 | 6747篇 |
2008年 | 6968篇 |
2007年 | 6760篇 |
2006年 | 6120篇 |
2005年 | 4895篇 |
2004年 | 3414篇 |
2003年 | 3056篇 |
2002年 | 2315篇 |
2001年 | 1999篇 |
2000年 | 1500篇 |
1999年 | 588篇 |
1998年 | 208篇 |
1997年 | 184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51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0篇 |
1976年 | 8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观察阿伐他汀对脊髓损伤后SD大鼠白细胞介素1β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7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阿伐他汀治疗组36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6只,后两组每组又分损伤后1,4,12h,1,3,7d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阿伐他汀治疗组于损伤前7d开始用阿伐他汀加生理盐水经口给药(5mg/kg,1次/d)直至处死,生理盐水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采用Allen打击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于术后不同时相点取伤段脊髓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脊髓受损部位白细胞介素1β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结果:纳入动物7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阿伐他汀治疗组大鼠脊髓损伤后4h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A)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0.480±0.100,2.610±0.330,P<0.01)。②阿伐他汀治疗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d半胱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A)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0.589±0.056,0.676±0.072,P<0.05)。结论:阿伐他汀能降低大鼠脊髓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F)在豚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表达和生理功能。方法:RT-PC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RF在结肠肠肌层神经丛的表达;细胞内电生理记录结合生物素示踪法研究CRF在肠道的生理功能。结果:豚鼠的肠肌间神经丛有CRF mRNA的表达;豚鼠结肠肠肌间神经丛中有表达CRF的神经元,其形态均为DogielⅠ型神经元。CRF对豚鼠结肠肌间神经丛有很强的兴奋作用,可诱发慢的兴奋性去极化反应,而且CRF所兴奋的神经元均为表达CRFI受体的神经元。结论:CRF是肠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有效彻底洗胃,准确使用解毒剂,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结果 64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经抢救,治愈63例,死亡1例,未出现再度自杀病例.结论 迅速有效的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对策得当能减少死亡率,预防患者再度自杀. 相似文献
74.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性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种少见的、致死性的、临床表现酷似肠道GVHD的合并症,此前国内尚无报道。自2002年5月至2004年7月,在本研究所接受allo-HSCT的患者总计373例,其中184例为HLA配型全相合,189例为HLA配型至少1个位点不合的亲缘供者移植。为探索TMA的临床及其病理学特征,本研究将其中30例allo-HSCT后因严重腹泻接受结肠镜以及病理检查的患者活检组织样本进行复检研究。结果发现,7例患者样本具有TMA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占活检例数的23.3%(7/30)。全部患者均伴有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和CMV疾病(CMV-IP5例、CMV肠炎2例);5例伴有乳酸脱氢酶(LDH)增高。TMA组织学特征是多发性微血管管腔内血小板-纤维素血栓;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剥脱,伴有或不伴有血管周围出血。3例样本兼有TMA和GVHD的病理学特征;4例具备TMA的病理学特征而无GVHD的组织学改变。3例患者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缺血性肠炎,均有间断性或持续性鲜血便、明显腹痛伴有迅速发展的溶血性贫血、顽固性血小板减少、肝静脉阻塞综合征(VOD)、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以及低蛋白血症。在移植后活存101-254天。结论:诊治肠道GVHD的同时应排查TMA,病理学特征可资鉴别;与此同时,初步研究首次证实TMA和TMA-GVHD各自具有特定病理特征,其治疗反应及转归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75.
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技术(SET)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并与传统推拿治疗比较,为推广新的物理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因运动引起腰痛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SET组15例,推拿组14例,分别进行SET治疗和推拿治疗,疗程共8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VAS评分和血清CK、LDH测试。结果:①VAS评分在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1.76±1.58,推拿治疗组3.08±2.35,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SET组低于推拿组(P<0.01);②血清测试中,CK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41.32±6.88,推拿组48.75±7.12,LDH治疗后分别为SET组866±100.02,推拿组955±102.6,CK与LDH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LDH变化SET组更加明显(P<0.05),但CK变化与推拿组相比不明显。结论: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性腰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SET技术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治疗作用和降低血清LDH指标的效果,作为较新的无创理疗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6.
77.
78.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慢性肺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再生等特性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动物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一定效果,且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础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是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中生理相关且功能强大的组成部分。因此文章对间充质干细胞胞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