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91篇
  免费   7733篇
  国内免费   4146篇
耳鼻咽喉   690篇
儿科学   972篇
妇产科学   413篇
基础医学   4144篇
口腔科学   1373篇
临床医学   8151篇
内科学   6287篇
皮肤病学   783篇
神经病学   1492篇
特种医学   3055篇
外科学   5674篇
综合类   20283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7967篇
眼科学   816篇
药学   8287篇
  106篇
中国医学   8232篇
肿瘤学   3131篇
  2025年   13篇
  2024年   1097篇
  2023年   1194篇
  2022年   2581篇
  2021年   2939篇
  2020年   2638篇
  2019年   1442篇
  2018年   1478篇
  2017年   2054篇
  2016年   1516篇
  2015年   2665篇
  2014年   3406篇
  2013年   4256篇
  2012年   6445篇
  2011年   6716篇
  2010年   6324篇
  2009年   5511篇
  2008年   5550篇
  2007年   5377篇
  2006年   4855篇
  2005年   3825篇
  2004年   2550篇
  2003年   2187篇
  2002年   1644篇
  2001年   1569篇
  2000年   1204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出现多尿症、低钠血症的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髓损伤并多尿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病人存在尿崩,且为肾性。多尿原因之一为伤前就存在的肾性尿崩,其二是颈髓损伤所致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多尿症及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结论颈髓损伤后发生的低钠血症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SIADHS),一是脑盐耗综合征(CSWS)。多尿症同样有两种解释,一为颈髓损伤所致的交感神经抑制,再就是颈髓损伤同时颅内损害所致的中枢性尿崩。确切发病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明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ereutaneous tracheostomy,PT)、导丝扩张钳法气管切开术(Guide wiredilating forceps,GWDF)、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PereuTwist)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三种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我院ICU施行的PT45例,GWDF38例,PereuTwist40例的病历资料分成A、B、C三组,计算每组出血、气胸、刨口感染、脱管、气管后壁损伤的发生率和总发生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的发生率和总发生率与B组和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管后壁损伤的发生率B组、C组与A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三组间气胸、刨口感染、脱管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WDF,PereuTwist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优于PT,但有气管后壁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中不同启动子指导的突变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苷激酶(HSV1-sr39TK)基因在小鼠T淋巴细胞内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对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的敏感性。方法用亚克隆技术将PCR扩增的HSV1-sr39TK基因分别连接至慢病毒载体不同启动子后,然后在HSV1-sr39TK基因后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s,IRES)连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采用三质粒包装系统包装病毒,将病毒感染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ConA)激活的小鼠淋巴细胞,分别用流式细胞术、RT-PCR法鉴定HSV1-sr39TK和GFP基因在小鼠淋巴细胞的表达,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观察感染不同病毒的淋巴细胞对前体药物GCV的敏感性。结果不同启动子指导的HSV1-sr39TK及GFP基因均可在小鼠淋巴细胞表达,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驱动表达能力最强,磷酸甘油激酶(phosphoglycerokinase,PGK)启动子最弱。感染含CMV启动子病毒的淋巴细胞对GCV的IC50值最小。结论在小鼠淋巴细胞内CMV启动子驱动的慢病毒载体HSV1-sr39TK基因表达最强,对前体药物GCV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64.
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大大提高了血液学缓解率和遗传学缓解率,且在聚乙二醇干扰素(IFN)、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临床研究表明,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5.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降低为显著特点。绝大多数病例为特发性,部分为继发性,与辐射、化学物和药物暴露、病毒感染有关。特发性再障发病机制不清,但免疫机制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损伤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骨髓形态学检查,注意与其他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鉴别,尤其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综合患者年龄、临床严重程度、有无造血干细胞来源及其种类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和时机。重视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6.
脑动脉硬化症中医临床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过临床观察并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探讨血液流变学、血脂、经颅多普勒动脉指数(PI值)、脑电图、眼底镜检查与脑动脉硬化症(CAS)中医临床分型各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入院或门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根据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及中医辨证量表法分型标准进行诊断、中医分型及评分。空腹分别做血液流变学、血脂,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PI值)、脑电图、眼底镜检查。结果各型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较正常值或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各型与相关临床辅助检查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20例。结果20例获2-24个月随访,患者术后14-35d负重行走,无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的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下沉松动,无脱位,未出现髋内翻。Harris评分为75-92分。1例行走髋关节疼痛,1例9个月时X线片发现髋臼磨损。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能早期负重等优点,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68.
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对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18例,对前期收治的6例术后在盆腔骶前置单管经左下腹切口旁引流,3例引流不畅,积血、积液、感染,术后4~6天发生吻合口瘘;后期收治的12例改置上下双管盆腔骶前引流,1根从左下腹切口旁引出,另1根从会阴肛旁引出,引流直接、彻底,未出现吻合口瘘,术后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0~71岁,平均63岁。肿瘤下缘距肛缘8~10cm8例,6~8cm10例。肿瘤呈溃疡型12例,隆起型6例。术前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5例睾丸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前均行AFP、阴囊彩超、全胸片及盆腔CT检查,并行患侧睾丸肿瘤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随诊1~5年,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AFP结合阴囊彩超检查能提高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率;早期诊断和睾丸肿瘤根治术辅以术后化疗能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70.
急性心肌梗死自溶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自溶(SR)现象,探讨SR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5例未予静脉溶栓治疗,直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AMI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为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 2-3级)和非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 0-1级),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寻求发生SR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溶组共49例(23.9%)。与非自溶组比较,一般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溶组发生梗死前心绞痛的比例较高(38.8%比22.4%,P〈0.05)。而非自溶组多支病变和存在侧支循环的比例高于自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是发生SR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R是AMI患者较常见的现象,其独立影响因素是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