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8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31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373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910篇
内科学   462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85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148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39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608篇
中国医学   505篇
肿瘤学   1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防治的可能机制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ACS患者65例,在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外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入院第1天、第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测定hs-CRP、IL-6、TXB2、GMP-140、t-PA、PAI-1及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的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TC、hs-CRP、IL-6、TXB2、GMP-140、PAI-1治疗后均有下降、t-PA活性上升,治疗后三组间比较亦有差异;而三组治疗前后CK、ALT、AST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无显著上升,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测定3株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相关宅肠弯曲菌的gale基因序列,并同GenBank中的空肠弯曲菌菌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了解致GBS的序列特征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选取分离自GBS患者粪便并经动物模型证实为致GBS的3株AMAN型空肠弯曲菌菌株进行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测序.将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NCTC11168菌株进行对照比较寻找galE基因突变位点并对gaZE基因片段进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 3株致GBS空肠弯曲菌菌株的galE基因均由987个碱基构成.与NCTC11168的galE基因序列相比,此3株空肠弯曲菌菌株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有4个相同碱基突变并导致了4个对应的相同氨基酸突变.遗传距离计算,zhanxing株与qiaoyuntao株距离为1.5%,zhanxing株与lulei株距离为1.6%,qiaoyuntao株与lulei株距离为0.5%.结论 GBS相关空肠弯曲菌中galE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确存在相同变异且发生变异概率较非GBS相关空肠弯曲菌明显增大,遗传距离反映了此3株致GBS的空肠弯曲菌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33.
目的:LAIR-1/LAIR-2(CD305/306)与配体结合亲和力的比较。方法:应用不同浓度混合的LAIR-1和LAIR-2融合蛋白,同时或先后与配体表达细胞孵育后,用特异性LAIR-1或LAIR-2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比较LAIR-1和LAIR-2融合蛋白与细胞结合的百分率的变化及相互竞争情况。结果:LAIR-1和LAIR-2膜型配体的分布较广泛,人和小鼠LAIR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相互交叉的特点。LAIR-2能够明显阻断LAIR-1与其膜型配体的结合,而LAIR-1对LAIR-2与其配体的结合无影响。结论:LAIR-1和LAIR-2可能结合相同的膜型配体,但LAIR-2结合配体的亲和力明显高于LAIR-1结合的亲和力。此结果为深入探讨LAIR家族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CpG-ODN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和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ODN)、不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nonCpG-ODN)和含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ZpG-ODN)分别作用于白血病HL60细胞,MTT法测定HL60细胞抑制效应,硝基四氮唑蓝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CD14分子表达状况分析HL60细胞诱导分化结果,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HL60细胞的凋亡现象,免疫组化检测HL60细胞后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状况。结果:CpG-ODN对白血病HL60细胞有诱导分化和诱导凋亡作用,nonCpG-ODN和ZpG-ODN无此作用。结论:CpG-ODN可直接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和凋亡,此为白血病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与频率。结果 5个重点部门高频接触表面均为5~9个。消化胃镜室高频接触表面频次(3.57~13.29次/操作)明显多于其他部门;血透室高频接触频次范围为0.56~3.44次/操作,为5个部门中最低者。接触频次最高的表面:消化内镜室为诊疗床(13.29次/操作),口腔科为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3.64次/操作),血透室为透析机触屏(3.44次/操作),手术室为麻醉用电脑键盘及鼠标(8.25次/操作),检验科为电脑键盘及鼠标(4.80次/操作)。治疗车为消化内镜室、手术室及血透室的高频接触表面。结论 因医疗诊疗操作的不同,各部门高频接触表面也不尽相同。电脑鼠标和键盘、治疗车、诊疗床、诊疗专用仪器以及操作台面在调查的各重点部门均为高频接触表面。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婴儿期快速生长对青春期性发育的影响,对预防未来青春期提早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温州市儿童医院及本院体检的198例生长过快的婴儿为观察组,另选择175名正常婴儿为对照组。根据出现月经初潮/遗精的时间点,把观察组分成性早熟组和正常发育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组婴儿1周岁的身高Δ值、体重Δ值与青春期性早熟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婴儿1周岁的身高Δ值、体重Δ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5,2.146,P<0.05);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脂、骨龄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儿童,观察组儿童的T、E2、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性早熟患儿。观察组、早熟组和正常组的男女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熟组身高、体重、体脂、骨龄值均显著大于正常组,早熟组T、E2、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1周岁的身高Δ值、体重Δ值与青春期性早熟呈正相关(r=0.816,0.872,P<0.001)。结论 婴儿期快速生长可造成儿童青春期前肥胖和体脂过度,使青春期早发。控制婴儿期过快生长对预防未来青春期提早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辽宁省的吸血蠓(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辽宁省吸血蠓已知2属47种,即库蠓属和蠛蠓属,其中库蠓属包括7个亚 属;并记述了种类分布情况。为深入开展辽宁省吸血蠓的研究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于处于常规治疗中的心肌梗死后的心 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病例(OMI),共29对(58例);男性27对,女性2对;配对主要条件: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梗死后时间、高血压病史及分级;糖尿病史;采用病例配对、随机进入试验、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结果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F检验)。结果:综合交叉试验结果,Trimetazidine处理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低于对照组(F=4.20,P<0.05);对于清醒时间段即活动时间段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分析显示:Trimetazidine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F=5.87,P<0.05);对于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单独分析,也显示出其较明显的抑制作用(F=7.61,P≈0.01);对于OMI后LVEF≤40%患者组的室性心律失常,Trimetazidine也表现出明确的抑制作用(F=5.43,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所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除基础药物的处理外,应用曲美他嗪可对其产生显著地抑制作用,并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可能是此作用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32P灌注球囊预防再狭窄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行过度球囊扩张术后,治疗组以^32P作血管内照射,对照组作假照射。术后35d收获目标血管、检测血管形态、细胞增殖百分比等。结果:治疗组血管腔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新生内膜面积、血管狭窄程度和各层PCNA阳性细胞明显减小(P均<0.01)。结论:^31P灌注球囊照射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有效、安全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40.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早期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只成年灰兔进行定量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伤后定期进行眼部裂隙灯检查、角膜厚度及眼压测定,预期取角膜材料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1天可见细胞膜破损,细胞肿胀,细胞器颗粒粗大;伤后3天内皮细胞崩解,胞质脱落,胞核裸露,伤后5天出现细胞缺损区,膜脂降解聚积而形成脂质球,附着于细胞缺损区,角膜上皮细胞音隙增宽;伤后7天角膜内皮细胞移行修复细胞缺损区;伤后9天后内皮细胞异形明显。上皮细胞出现变性。角膜混浊与角膜厚度呈正相关,眼压增高者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结论:超微结构结果提示,角膜内皮细胞受损后细胞崩解似科是必然的结局。动态测定角膜厚度可以判断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控制眼压是预防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