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67篇
  免费   3281篇
  国内免费   1934篇
耳鼻咽喉   217篇
儿科学   659篇
妇产科学   163篇
基础医学   2151篇
口腔科学   528篇
临床医学   3880篇
内科学   2488篇
皮肤病学   407篇
神经病学   591篇
特种医学   1290篇
外科学   3078篇
综合类   9372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3989篇
眼科学   308篇
药学   3867篇
  44篇
中国医学   3357篇
肿瘤学   1582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1065篇
  2021年   1279篇
  2020年   1090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869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1230篇
  2014年   1649篇
  2013年   2042篇
  2012年   2952篇
  2011年   3210篇
  2010年   2880篇
  2009年   2623篇
  2008年   2758篇
  2007年   2606篇
  2006年   2312篇
  2005年   1860篇
  2004年   1299篇
  2003年   1084篇
  2002年   896篇
  2001年   814篇
  2000年   570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方法 :制造急性重症胆管炎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ACST组。分别采用偶氮显色法和产色基质法测定外周血总胆红素和内毒素浓度。应用MTT法检测TNF、IL - 1、IL - 2和IL - 6活性。使用电子自旋共振仪和酸滴定法测定血氧自由基及血清磷脂酶A2 含量。通过放免分析方法检测PGFα/TXB2 比值。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T -淋巴细胞亚群。应用多功能生化测定仪检测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结果 :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外周血总胆红素和内毒素浓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 0 0 1,p <0 0 5 ) ;TNF、IL - 1、IL - 2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p <0 0 1) ;血氧自由基、血清磷脂酶A2 含量明显升高 (p<0 0 1,p <0 0 5 ) ,PGFα/TXB2 ,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CD3 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1) ;补体C3 和C4,免疫球蛋白LgM和IgA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p<0 0 1)。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大鼠处在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因此阻断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所致的继发性细胞损伤是其至关重要的治疗环节。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方法筛网滤过分离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间接标记单克隆抗体: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抗结蛋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细胞角蛋白抗体、抗Ⅳ型胶原抗体、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抗层粘连蛋白抗体对系膜细胞特有的中间微丝进行鉴定。并采用同期培养的同一来源的肾小球内皮细胞作对照。结果抗Ⅷ因子相关抗原、抗角蛋白和抗细胞角蛋白抗体表达均为阴性,而抗结蛋白抗体、抗Ⅳ型胶原抗体、抗纤维连接蛋白抗体、抗层粘连蛋白抗体为阳性,说明培养的细胞为系膜细胞。结论该种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经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为肾小球系膜细胞。  相似文献   
133.
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7月-2006年4月,采用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行病变椎体切除、钛网 切除的肋骨或取自体髂骨填充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6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腰背痛及放射性疼痛基本缓解,均于术后早期开始肢体功能锻炼,术后2-3周离床活动。随访8个月-3年,患者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明显改善,3例C级患者2例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D级5例均恢复到E级。影像学复查内固定物无松动、断钉、断棒现象,钛网无移位,椎体无塌陷。结论:经后正中加后外侧"T"形切口手术切除病变椎体并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结构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是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 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②报告患者数大于10例,③采用通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一名骨科专科医生独立收集数据,一名医学统计学专家独立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33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收集.患者共1356 例,其中男429例,女611例(部分文献性别分类数据缺失),平均年龄67岁(45~49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 6~108 个月),加权平均术前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为49 分(15~94分),术后为84分( 58~109分),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等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评分t=12.507,P<0.01, 功能评分t=4.704,P<0.01,活动范围:t=5.346,P< 0.01).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松动(55%),其它包括聚乙烯磨损(11%)、假体不稳(10%)、感染(7%).翻修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仍然为假体松动(18%),其它包括假体不稳(16% )、感染(16% )、髌骨问题( 15% )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13%).髌骨问题包括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韧带撕裂、髌股关节疼痛等.结论 可以认为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翻新的主要原因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5.
上海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对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综合分哲了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的特点,以及上海加速发展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业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6.
小学生应对同伴冲突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提高小学生同伴冲突应对能力的方法。方法采用2×2因素实验设计,运用自我监控的问题解决模式对106名三、五年级小学生(实验组)进行同伴冲突应对能力的训练,另101名三、五年级小学生为对照组,采用儿童社交问题解决访谈提纲和小学生社交技能教师评定量表于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结果经过自我监控训练后,在解决冲突的有效性上,三年级实验组有显著提高(9.58±1.60/8.12±2.36,t=3.846,P<0.01),在解决冲突的适应性上,三、五年级实验组均有显著提高(10.52±1.87/7.96±2.44,t=6.612,P<0.01;11.02±1.65/7.54±2.44,t=9.561,P<0.01);教师评定的结果表明,训练后三、五年级实验组处理冲突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29.35±1.70/26.62±4.66,t=4.063,P<0.01;31.59±2.73/27.59±4.39,t=6.147,P<0.01)。结论自我监控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小学生同伴冲突应对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7.
极低出生体重儿两种喂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早期微量持续鼻饲喂养(CNG)与间断鼻饲喂养(ING)的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方法:将60例VLBW进行随机分组,CNG组起始奶量1-2ml/h,以后泵速增加1-2ml/h.ING组奶量以1-2ml/kg开始, 以后每天增加1-2ml/kg/次.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性、达到FEF、停止静脉补液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结果:CNG组较ING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CNG更适合VLBW的早期微量喂养.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及其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眼球后壁软组织肿块11例,其中肿块内有钙化9例,玻璃体密度增高8例,突眼6例,视神经增粗4例,颅内侵犯和转移2例。术前定性准确率为81.8%,分期准确率为73%。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MR流量测量与不同感兴趣区(ROI)直径的关系。方法使用Philips 1.5T双梯磁共振机流量测定程序,测量2mm内径塑胶管中不同流量的水(0.5、1.0、1.5、2.0、2.5ml/s),不同流向(流入及流出方向)、不同ROI位置(测量图中心区和偏中心区)与不同的ROI直径(直径0.5、1.0、1.5、2.0mm)流量变化关系,统计计算标准的ROI直径。结果在不同流量、流向和测量位置中,流量与ROI直径大小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r>0.95,P<0.05),ROI直径大小显著地影响测量结果,当ROI直径取值等于测量图直径的0.6040±0.0480时,所测结果与实际流量一致。在不同流量下的不同流向及ROI位置对流量测定无影响(P>0.05)。结论对直径2mm流量测定,应选取测量图上直径的0.6040±0.0480 ROI进行。  相似文献   
140.
提高毛发移植的覆盖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自体毛发移植的特点和方法,提高毛发移植成活的覆盖率。方法在较低温度(20°C)环境下,采用边切边缝方法取耳后或枕后毛发,在显微镜下分离成保留周围少量脂肪组织的毛囊族或单株,按需要移植部位不同进行不同的毛囊族或单株并套插的显微外科技术移植共31例。结果31例移植毛发后随访21例,随访时间6~38个月,移植后的毛发能基本覆盖无毛发区的皮肤和瘢痕,移植覆盖率较原来的移植方法提高33%,且外形自然,效果稳定。结论显微外科技术自体毛囊族状(微株小株)或单株移植,具有操作快、损伤小、低温保湿等特点,能较好地保留毛囊周围少量脂肪,在孔与孔的皮肤间隙内再用毛发移植针植入单株毛坯的“套插”移植,更有助于增加毛发覆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