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16篇 |
免费 | 4841篇 |
国内免费 | 31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8篇 |
儿科学 | 609篇 |
妇产科学 | 357篇 |
基础医学 | 3835篇 |
口腔科学 | 996篇 |
临床医学 | 6091篇 |
内科学 | 5056篇 |
皮肤病学 | 638篇 |
神经病学 | 1503篇 |
特种医学 | 19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4488篇 |
综合类 | 12434篇 |
现状与发展 | 14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4751篇 |
眼科学 | 802篇 |
药学 | 5546篇 |
64篇 | |
中国医学 | 4742篇 |
肿瘤学 | 27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3篇 |
2023年 | 743篇 |
2022年 | 1774篇 |
2021年 | 2172篇 |
2020年 | 1882篇 |
2019年 | 1136篇 |
2018年 | 1204篇 |
2017年 | 1395篇 |
2016年 | 1178篇 |
2015年 | 1921篇 |
2014年 | 2585篇 |
2013年 | 2853篇 |
2012年 | 4358篇 |
2011年 | 4562篇 |
2010年 | 3890篇 |
2009年 | 3466篇 |
2008年 | 3621篇 |
2007年 | 3553篇 |
2006年 | 3201篇 |
2005年 | 2552篇 |
2004年 | 1819篇 |
2003年 | 1518篇 |
2002年 | 1272篇 |
2001年 | 1140篇 |
2000年 | 908篇 |
1999年 | 555篇 |
1998年 | 241篇 |
1997年 | 239篇 |
1996年 | 198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3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参黄汤对胃癌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黄汤对胃癌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胃肠激素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参黄汤治疗。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变化;统计治疗过程中2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7 d 2组血清生长抑素(SS)升高,对照组胃动素(MOT)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MOT无显著变化,2组间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呈逐渐降低趋势,治疗后2~4 d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治疗后7 d 2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胃癌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加用参黄汤能够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改善腹胀、腹痛、纳差等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屠呦呦团队提取、研发"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疟疾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提起"疟疾",公众了解其为一种传染病,治疗以西医干扰手段优先。经查阅资料发现,中西医对其认识不尽相同。西医认为"疟疾"是以"发热、间歇性寒战、腹泻"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中医则从辨经、辨证角度去认识"疟",本着"整体观念""辨证治疗"的原则治疗。"疟"在中医认识里是几类症状的集合,依据症状分类为间日疟、温疟、瘅疟等;依据辨经为六经疟,中医治疗涵盖了中药和针灸两方面。中西医在治疗上有所交叉,既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达到联合控制发病、提高疗效、愈后良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60例骨折患者.根据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任意部位的骨密度T值将骨折患者分为正常组53例、骨量减少组63例、骨质疏松组44例,比较三组血清25OHD、PTH、骨密度T值、血清骨钙素蛋白(BGP)、骨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 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血清PTH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血清BGP、ALP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血清25OHD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血清BGP、ALP水平低于骨质疏松组(P<0.05).正常组的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均高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P<0.05),骨量减少组的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OHD与腰1~4椎、全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并且与患者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活体MR图像的大脑颞平面三维可视化模型,探讨颞平面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颅脑薄层MR扫描数据并导入Able Software 3D-Doctor软件,用手动分割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对相关结构赋予不同标记颜色。结果:成功构建大脑颞平面的三维可视化模式图,成功显示大脑颞平面、侧脑室及脑表面的立体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结构关系。结论:大脑颞平面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对颞平面解剖结构的识别和脑立体定向手术设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骨密度检测、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测、骨活检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双能量X线吸收法已成为临床常规检查。对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的目的是确定骨折的风险因素,以及决定是否应该接受治疗。治疗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后者又包括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又分为基础性药物治疗和针对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98.
药源性急性胰腺炎及其相关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源性急性胰腺炎是药物诱发的一种医源性消化道急症。药源性急性胰腺炎尽管比较少见,但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应加强对药源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及相关药物的监测。现就利尿药、甾体类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中草药等10余种药物诱发的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罹病药物、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要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与精浆中性α糖苷酶(NAG)活性和果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70例男性不育患者根据有无VC及精液参数正常与否分为VC精液参数异常组(A组)、无VC精液参数异常组(B组)、VC精液参数正常组(C组);将37例无VC且精液参数正常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致不育因素,再将A组和B组进一步分为不合并其他因素组(A1组和B1组)和合并其他因素组(A2组和B2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精浆NAG活性和果糖水平。结果A组和B组NAG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C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G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245),A组NAG活性较C组显著降低(P=0.000)。A1组NAG活性显著低于B1组(P=0.028)。各组间果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G活性减低可能是VC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而果糖水平并不受V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胃溃疡癌变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胃溃疡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特征。结果:32例胃溃疡癌变患者的X线表现:溃疡口部幽门侧先发生改变23例(78%),结节状充盈缺损者25例(72%),溃疡轮廓改变者18例(56%),侧壁直角征者13例(41%),粘膜改变者25例(78%),有迁移征象者9例(28%),局部胃壁蠕动减弱或消失者21例(66%)。结论:X线钡餐检查是胃溃疡恶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只求单一征象,应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提高胃溃疡癌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