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孙爱军  王荣  贾正平 《医学争鸣》2007,28(21):2014-2015
0 引言 银屑病是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红斑、丘疹、鳞屑性慢性皮肤病,在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有银白色鳞屑,以四肢伸面,头皮和背部较多,一般冬重夏轻,病程很长,有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银屑病无特效疗法根治,适当对症的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22.
在已报道的四十多种手性衍生化试剂中,异氰酸酯是应用研究最活跃的一类。目前,这类试剂只有(R)-(-)或(S)-( )-naphthylethyl isocyanate(NEIC)和(R)-( )或(S)-(-)-phenylethyl isocyanate(PEIC)两种。它们均由相应的手性伯胺化合物,经光气或氯甲基硅烷作用得到的。但光气是毒性极大的气体,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得到  相似文献   
23.
微波辐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通透性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氧化损伤途径研究微波辐照引起组织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原因。方法:实验于2003-03/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劳动卫生学教研室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研究室完成。①动物实验: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18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即假辐照组,辐照后2,24h组,每组6只。假辐照组不进行辐照,辐照后2,24h组动物接受全身均匀30mW/cm2微波辐照20min,在辐照后2,24h,用荧光素纳示踪剂法测定微波暴露后小鼠主要脏器(脑、肺、肝、肾)血管通透性,同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组织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②细胞实验: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后接受30mW/cm220min微波辐照,在暴露后2,4,8,24h,用培养小室-白蛋白通透率法测定单层ECV304细胞对白蛋白的通透率,同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暴露前后细胞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以不接受微波辐照的ECV304细胞作为对照。结果:动物实验:①辐照后2h,脑、肺、肝、肾中荧光素纳含量分别较假辐照组高20.6%,23.8%,24.8%,20.2%(P均<0.05);辐照后24h,分别较假辐照组高31.2%,36.9%,38.2%,33.0%(P均<0.05)。②与假辐照组对比,暴露后2h组脑、肺、肝脏、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低了13.3%,12.3%,13.6%,2.4%,丙二醛含量则分别高7.4%,20.9%,26.0%,12.3%;暴露后24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低了19.5%,23.1%,20.5%,13.6%,丙二醛含量则分别高31.6%,41.1%,49.0%,16.6%。细胞实验:①在微波暴露后4,8,24h,ECV304细胞对biotin-BSA的通透率较对照分别高63.8%,96.6%,122%(P<0.05)。②辐照后2,4,8,24h,ECV304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比对照低了21.8%,29.1%,36.4%,52.1%(P均<0.05),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高了12.5%,79.6%,87.5%,110%。结论:实验条件下微波辐照可引起受照组织或血管内皮细胞通透功能失衡,这与微波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失调,造成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调查分析鲁北盐碱地区农民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03-03/2004-03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滨州市滨城区及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县分别随机抽取2个村,共计10个自然村,对年龄35~74岁、户口在调查地、常住5年及以上2040名居民进行现况调查。采用访问入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疾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采用3d24h饮食回忆法采集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包括平素食物的种类、饮食中脂肪食物、食盐及含盐食物、吸烟和饮酒历史及量。排除影响身高、体质量的可能因素后,使用统一校准的医用身高体质量计测量身高、体质量。使用统一校准的汞柱式血压计测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受调查者以5岁为1个年龄组分为8个年龄组。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相关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接受调查2040名居民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8.24%,其中男28.97%,女27.51%。标化患病率为26.10%,其中男26.86%,女25.31%。②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总体上无性别差异,而<45岁者,各年龄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增加、食盐摄入增多、人均年收入提高、受教育程度降低而明显上升(P<0.01);吸烟者、经常酗酒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③高血压家族史、年龄、高盐饮食、吸烟、酗酒及超重与原发性高血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鲁北盐碱地区农民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是: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川芎嗪对AGE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7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第3 ̄8代用于实验,设空白对照组,DMEM培养基中不加入任何药物;AGEs对照物组,培养液中含100mg/L的AGEs对照物;AGEs组,培养液中含10,50,100,200,400mg/L的AGEs,分别干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h及48h。②实验操作:川芎嗪干预实验:也设空白对照组;AGEs对照物组;AGEs组,培养液中含100mg/L的AGEs;AGEs 川芎嗪组,培养液中加入10,20,40,80,160,320,640mg/L川芎嗪30min后加入100mg/L的AGEs,分别干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4h。③实验评估:MTT微量酶比色法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情况:不同浓度AGEs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对照物组(P<0.01),100mg/LAGEs组增殖率(24,48h分别为39.45%,31.97%)高于其他组(P<0.01),48h与24h结果一致。②川芎嗪的抑制效应:与AGEs组比较,10,20,40,80,160mg/L川芎嗪对AGEs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P>0.05),320及640mg/L川芎嗪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8.96%,15.08%(P<0.01)。结论:①AGEs可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②低浓度川芎嗪对AGEs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高浓度川芎嗪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高三酰甘油血症对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9/2005-10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保健中心体检患者中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患者7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49例,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血三酰甘油浓度>1.70 mmol/L)患者21例,2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以及感染、出血、栓塞等全身性疾病,2周内未使用肝素、降压药物以及调脂药物。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同时测定血脂、血尿酸、血糖等指标并询问吸烟史和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结果:90例受试者全部试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1527.00±327.19),(1337.35±310.29),(789.20±114.59)ng/L,F=38.607,P<0.01];单纯高血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除血压和三酰甘油浓度外,3组血脂、血尿酸、血糖、吸烟史和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肝细胞生长因子增高,高三酰甘油血症可能会增加高血压患者血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以往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多来自牛、鼠等动物心肌组织,本实验构建了人左心室心肌组织纯化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1/03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人心室肌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提供。②实验过程:取20g人左心室肌在缓冲液中匀浆,多步骤离心后以(NH4)2SO4进行盐析→再次离心→沉淀缓冲液重悬透析得蛋白粗提液→Sephadex G-75凝胶过滤→电泳确定主要蛋白条带的收集管号合并收集→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聚乙二醇浓缩→缓冲液透析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③实验评估:以SIGMA公司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为对照标准品;以Tricine-SDS-PAGE电泳鉴定相对分子质量;以鼠抗人脂肪酸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及羊抗鼠IgG对其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鉴定其特异性。结果:①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层析结果:各组分经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证实,部分收集管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14400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②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结果:在洗脱液NaCl浓度达6mmol/L时,出现蛋白峰,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被洗脱;NaCl浓度达20mmol/L时,蛋白峰降至基线,蛋白洗脱结束。③纯化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鉴定结果:经电泳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00,纯度约为90%;Western印迹证实其可被抗人脂肪酸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与对照标准品SIGMA公司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结果一致。实验从20g湿重心室肌中共纯化得到15.4mg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得率为0.77mg/g。结论:Sephadex G-75凝胶过滤柱层析及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相结合,可用于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纯化。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是否参与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1/06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电生理研究室进行。清洁级SD幼年大鼠若干只,低温分离海马,沿矢状面切成300~400μm厚脑片。脑片分为8组,即缺氧无糖组、苏-羟天冬氨酸250,500,10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组、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苏-羟天冬氨酸250,500,1000μmol/L分别 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每组8张脑片。将海马脑片放于34℃的正常的人工脑脊液中孵2h之后,平衡灌注,双脉冲方波刺激电极置于海马CA3区的Schaffer侧支,记录电极置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各组药物预处理30min,进行冲洗15min后,观察缺氧无糖14min、复氧供糖1h各组海马脑片顺向群峰电位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各组取海马脑片四五片用TTC染色,酶标仪测定A490值,分析脑片活性。结果:①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较缺氧无糖组缺氧所致的诱发顺向群峰电位的消失时间明显延迟,顺向群峰电位恢复程度和顺向群峰电位恢复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7),(2.5±0.6)min;65.6±18.4,8.4±18.2;0,75%;P<0.01]。苏-羟天冬氨酸250,500,1000μmol/L组顺向群峰电位消失时间和恢复率与缺氧无糖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5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缺氧所致的诱发顺向群峰电位的消失时间明显延迟,顺向群峰电位恢复程度显著改善(P<0.01),恢复率与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5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10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七氟醚预处理顺向群峰电位的消失时间明显加速,顺向群峰电位的恢复程度减弱(P<0.05,0.01),恢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③海马脑片A490正常值是1.04±0.04。复氧供糖1h,缺氧无糖损伤会明显降低海马脑片TTC染色A490值(0.36±0.07),组织损伤率严重。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25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细胞损伤率低于缺氧无糖组(P<0.01,0.05);5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1000μmol/L苏-羟天冬氨酸 七氟醚预处理组组织损伤百分率较40mL/L七氟醚预处理组严重(P<0.05,0.01)。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可能谷氨酸转运体参与,并与抑制剂成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9.
急性ip安定3mg/kg显著抑制大鼠开场(OF)行为活动。慢性ip同一剂量安定15d,对OF抑制产生耐受。完成OF观察后,断头取脑,观察高K+诱发不同脑区单胺递质释放变化。整体急性ip安定3mg/kg产生与离体条件下9μmol/L安定相似的抑制高K+诱发单胺递质释放作用。慢性ip安定,对海马和杏仁核区高K~+诱发儿茶酚胺释放抑制作用产生显著耐受;未观察到对高K+诱发5-羟色胺抑制作用的耐受现象。  相似文献   
30.
利用异氰酸-α萘酯(NI)作衍生化试剂,在Pirkle型DNBPG柱上拆分了β-阻断(?)丙洛尔等药物。方法简便,分离度好。对其衍生物结构的研究表明:在温和的条件下,异氰酸酯与分析物的仲氨基反应,生成脲;若反应在较强烈的条件下进行,则将发生异构化,最终是异氰酸酯与羟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酯。实验还表明,NI试剂与分析物之间的反应是按1:1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