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28篇 |
免费 | 1675篇 |
国内免费 | 11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7篇 |
儿科学 | 253篇 |
妇产科学 | 120篇 |
基础医学 | 1110篇 |
口腔科学 | 422篇 |
临床医学 | 2128篇 |
内科学 | 1425篇 |
皮肤病学 | 235篇 |
神经病学 | 450篇 |
特种医学 | 796篇 |
外科学 | 1488篇 |
综合类 | 5061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301篇 |
眼科学 | 153篇 |
药学 | 1883篇 |
34篇 | |
中国医学 | 2137篇 |
肿瘤学 | 6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246篇 |
2022年 | 618篇 |
2021年 | 767篇 |
2020年 | 730篇 |
2019年 | 377篇 |
2018年 | 363篇 |
2017年 | 481篇 |
2016年 | 397篇 |
2015年 | 738篇 |
2014年 | 905篇 |
2013年 | 1183篇 |
2012年 | 1638篇 |
2011年 | 1785篇 |
2010年 | 1600篇 |
2009年 | 1573篇 |
2008年 | 1441篇 |
2007年 | 1369篇 |
2006年 | 1227篇 |
2005年 | 902篇 |
2004年 | 679篇 |
2003年 | 501篇 |
2002年 | 398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245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细节管理减少老年留置普通硅胶胃管患者鼻饲饮食后并发症、减少感染及死亡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80例老年留置普通硅胶胃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患者鼻饲饮食实施常规管理,干预组患者鼻饲饮食实施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发生胃肠道并发症6例,无堵管现象,肺部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胃肠道...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不同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狭窄程度和分叉血管曲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建立不同分叉血管曲率半径和 LAD 分支狭窄率的理想模型,使用流固耦合(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方法评估不同曲率半径和不同狭窄率情况下对血流和壁面剪切力相关指标的影响。 结果 LAD 发生狭窄后,高震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 OSI)和高相对滞留时间(relative residence time, RRT)区域主要分布于 LAD 分叉脊对侧、弯曲外侧狭窄位置下游近端和弯曲内侧下游远端,并且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会扩大其区域与程度;由于曲率半径减小,弯曲内侧中的高 OSI 和 RRT 会向 LAD 下游远端分布,高 RRT 区域面积相对整个血管面积平均降幅能够达到 35. 68% 。 结论 LAD 狭窄的存在会增加狭窄位置下游和 LAD 分叉脊对侧发生继发性狭窄的风险。 曲率降低会促进弯曲内侧斑块的形成与发展,但从整个血管来看,又会细微地降低斑块形成概率。 研究结果可为治疗 LAD 病变与预防继发性狭窄提供方案设计与优化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为获得高效价的马血浆,选择最佳E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配制比例。方法用3种不同配制比例配制E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免疫原1、2、3分别为V(羊毛脂):V(液体石蜡):V(精制E型肉毒类毒素抗原)=1:2:6,1:2:3,1:2:2。将24匹马分为3组,分别用3种免疫原按常规法免疫,采用小鼠中和试验方法检测马血浆效价。结果用免疫原2免疫的马匹,马血浆平均效价比用免疫原1、3平均效价提高了36.3%,且马匹表现状况好于免疫原1、3。结论免疫原2的配制比例使用安全、稳定性良好、马匹免疫效果较好,为目前抗毒素生产用免疫原最佳配制比例。 相似文献
24.
苏州产淡水珍珠生物活性评价及镇静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苏州产淡水珍珠的镇静、养阴、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等生物活性进行评价,并针对其镇静活性的物质基础开展研究。方法采用小鼠在黑箱中自发活动计数的方法考察其镇静作用;利用Sephadex G-100对珍珠热提液进行分离,并评价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段部位的镇静活性,探讨镇静活性的物质基础。建立甲状腺素小鼠阴虚模型考察养阴作用;通过使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及测定SOD、MDA含量考察抗氧化作用。结果珍珠热提液中大、小相对分子质量段部位均有显著的镇静活性;热提液能够明显增强阴虚状态下小鼠的抗疲劳、耐缺氧的能力,有效抑制阴虚状态下各脏器功能的衰减;冷浸液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SOD含量、降低MDA含量。结论珍珠具有良好的镇静、养阴和抗氧化作用;珍珠的镇静活性源于多组分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建立龙血竭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根据加菌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检测方法。龙血竭胶囊在1:10的稀释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加菌回收率分别为8.0%、28.9%,小于药典规定的70%,说明有抑菌作用;在1:100、1:1000的稀释级加菌回收率大于70%,没有抑菌作用。龙血竭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应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或其他方法消除其抑菌作用才能测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
该文考察中药甘遂的量-毒-效关系,探讨甘遂的毒效变化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恶性胸水模型为研究对象,在较大剂量范围内(甘遂0.045~1.620 g·kg~(-1)·d~(-1))考察甘遂对实验动物生化指标、胸水量等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甘遂的量-毒-效关系。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具有较多的胸水量,且与空白组比较,ALT,AST,LDH,HBDH,IFN-γ,IL-2,TNF-α显著升高(P0.05),TP,ALB降低(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可不同程度的减少胸水量,降低IFN-γ,IL-2,TNF-α,升高TP,ALB,体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引起ALT,AST,LDH,HBDH升高,体现出一定的肝、心脏毒性。通过因子分析从9个指标中抽提出2个公因子,共解释了89.1%的信息。结果表明,甘遂在《中国药典》剂量范围内单独给药没有见到明显毒性,在药典高限3倍剂量下可产生肝脏、心脏毒性,随着剂量增加,毒性增强;同时甘遂具有"峻下逐水"功效,可减少恶性胸水模型大鼠的胸水量及改善相关生理指标,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综合分析其毒效特点,甘遂药典高限剂量为其相对最佳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精制大黄(廑)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及机制,观察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多孔材料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通过三氯化铁诱导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黄(廑)虫丸组给予大黄(廑)虫丸,精制方组大鼠给予精制大黄(廑)虫丸,多孔材料组大鼠给予通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处理的精制大黄(廑)虫丸方药,各给药组根据体重按1ml/100g灌胃,每天2次,共1周;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变化,记录各组大鼠血栓干重,检测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栓干重减轻(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血栓干重降低明显(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计数、TXB2水平明显增加,6-keto-PGF1α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均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P<0.05);多孔材料组较精制方组和大黄(廑)虫丸组降低血小板计数和TXB2水平明显(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液黏度增高、APTT和PTT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廑)虫丸组、精制方组和多孔材料组血液黏度降低,APTT和PT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精制大黄(廑)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动脉血栓形成,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明显延长APTT和PTT,其机制可能与升高6-keto-PGF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有关.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可应用于中药的分离筛选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8.
29.
30.
目的 构建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标记的原核表达栽体,并观察EG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据已知的EGF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引入Nde Ⅰ和Xho Ⅰ酶切位点.采用PCR技术从含有EGFP的质粒pEGFP-C1中克隆EGFP编码序列;将其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TWIN1,得到以EGFP为标记的原核表达载体pTWIN-EGFP.转化大肠杆菌ER2566菌株,IPTG诱导EGFP基因表达.结果 经过IPTG诱导后,细菌培养物在长波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结论 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TWIN-EGFP,为应用EGFP作为报告基因和筛选标记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