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10篇 |
免费 | 3342篇 |
国内免费 | 18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4篇 |
儿科学 | 730篇 |
妇产科学 | 195篇 |
基础医学 | 1851篇 |
口腔科学 | 511篇 |
临床医学 | 3699篇 |
内科学 | 2654篇 |
皮肤病学 | 339篇 |
神经病学 | 690篇 |
特种医学 | 1259篇 |
外科学 | 2498篇 |
综合类 | 9009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3595篇 |
眼科学 | 409篇 |
药学 | 4073篇 |
64篇 | |
中国医学 | 3721篇 |
肿瘤学 | 12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436篇 |
2022年 | 1126篇 |
2021年 | 1406篇 |
2020年 | 1282篇 |
2019年 | 693篇 |
2018年 | 713篇 |
2017年 | 969篇 |
2016年 | 643篇 |
2015年 | 1272篇 |
2014年 | 1624篇 |
2013年 | 2095篇 |
2012年 | 2961篇 |
2011年 | 3173篇 |
2010年 | 2832篇 |
2009年 | 2422篇 |
2008年 | 2486篇 |
2007年 | 2430篇 |
2006年 | 2118篇 |
2005年 | 1564篇 |
2004年 | 1109篇 |
2003年 | 905篇 |
2002年 | 714篇 |
2001年 | 622篇 |
2000年 | 453篇 |
1999年 | 142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28篇 |
1956年 | 25篇 |
1955年 | 15篇 |
1954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 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累积空腹血糖暴露(cumFBG)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连续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为观察对象,排除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52 980例。以观察对象完成第3次健康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随访终止时间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2017年12月31日)。按cumFBG四分位分组,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心脑血管事件累积发病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心脑血管事件累积发病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umFBG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随访(6.76±1.03)年,cumFBG第1至第4四分位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密度分别为3.42/千人年、4.57/千人年、5.68/千人年和9.53/千人年,且随着cumFBG增加,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经Log-rank检验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探讨医院护理继续教育情况,为护理管理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的6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现状。结果 医院30~<40岁护理人员最多,占比43.2%;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在11~20年最多,占比46.61%;医院护理人员中已取得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最多,占比71.84%;护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最多,占比98.22%;医院护理人员参加过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的人数最多,占比84.63%;护理人员中希望通过远程授课的方式获得教育的人数最多,占比91.59%;亟待增加护理专业知识的需求人数最多,占比76.58%;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持积极态度,能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亟待加强,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提出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加强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6.
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巴布剂结合电致孔透皮给药,与被动扩散透皮给药进行比较,初步考察在电致孔条件下巴布剂中青藤碱透皮吸收的药动学特点.方法:以青风藤为模型药物,以活体兔分别进行被动扩散给药(PD)和电致孔透皮给药(EP),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统计矩分析法处理分析血药浓度数据.结果:电致孔技术透皮给药的AUC0→∞为43.396,是被动扩散的1.32倍,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为20.025,是被动扩散的86%,cmax为1.825,是被动扩散的1.31倍, tmax减小,比被动扩散提前4 h;消除速率常数λ二者一致;电致孔技术透皮给药的药-时曲线比被动扩散的药-时曲线平滑且下降较慢.结论: 将电致孔技术与巴布剂结合能够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7.
目的综述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o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在各种纳米制剂中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共48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 TPGS能够提高药物包封率和细胞吸收,改善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并能协同起抗癌疗效。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纳米脂质体、纳米药物等纳米给药系统中。结论 TPGS在纳米制剂中有着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盐酸甜菜碱制备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氢氧化钙中和氯乙酸,制得的氯乙酸钙经与过量三甲胺反应、盐酸酸化生成盐酸甜菜碱的氯化钙水溶液,经过滤、浓缩、冷却,制得盐酸甜菜碱。以氯乙酸计收率91%。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儿童癫痫病的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于我院就诊的84例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的方式将84例儿童癫痫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试验组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托吡酯添加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血清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够有效的降低儿童癫痫患者的CD19+B及CD20+B细胞值,对儿童癫痫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