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92篇
  免费   5403篇
  国内免费   3686篇
耳鼻咽喉   572篇
儿科学   982篇
妇产科学   247篇
基础医学   3991篇
口腔科学   1089篇
临床医学   5891篇
内科学   5469篇
皮肤病学   462篇
神经病学   1608篇
特种医学   21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086篇
综合类   14947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679篇
眼科学   794篇
药学   6427篇
  67篇
中国医学   4649篇
肿瘤学   2829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605篇
  2022年   1592篇
  2021年   2110篇
  2020年   1906篇
  2019年   1198篇
  2018年   1190篇
  2017年   1537篇
  2016年   1255篇
  2015年   2077篇
  2014年   2726篇
  2013年   3256篇
  2012年   4563篇
  2011年   4604篇
  2010年   4165篇
  2009年   3771篇
  2008年   3896篇
  2007年   3786篇
  2006年   3483篇
  2005年   2750篇
  2004年   2561篇
  2003年   2656篇
  2002年   2244篇
  2001年   1915篇
  2000年   1257篇
  1999年   519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医学成像设备,许多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已用于临床,丰富了形态医学诊断的信息和层次.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透视与摄影的数字X线设备相继产生,如DR、CR、DF、DSA,并成为放射诊断学科的一个重要突破.因此,传统的X线设备正逐步为数字化设备所取代.2、新的成像方法不断地发展,工作站的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得这些方法得以实现.3、目前PACS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新课题,在放射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ACS不仅是一个产品,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在PC的硬件软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PACS成为它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2.
内镜下热极治疗消化道疾病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热极治疗胃肠息肉、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内镜热极治疗胃肠息肉(47例)、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1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34例)共93例患者。根据疾病种类选择不同的温度、时间进行内镜-热极治疗。结果:47例86颗胃肠息肉和1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45颗病灶经治疗后均从局部消失。热极治疗34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有效率为94.1%。全部病例无穿孔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热极治疗胃肠息肉、隆起糜烂性胃炎和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维持通气对肺结核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有效的抗结核、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对32例肺结核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低潮气量(6~8ml/kg)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呼吸衰竭治愈31例,死亡1例,治愈率96.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低潮气量维持通气对肺结核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眼眶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眼眶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该类疾病的MRI表现。结果:眼眶病变29例,包括肿瘤10例。炎症10例,血管性病变3例,眼肌病变6例。其在MRI表现各具有影像学特征,眼眶肿瘤多表现为位于眼眶内、外的局限性软组织肿块,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多见;炎性假瘤则表现为眶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或弥漫性异常信号.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常伴有眼肌肥大或眼环增厚,泪腺肿大等。结论:MRI检查能显示眼眶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5.
小骨窗术和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颅内血肿小骨窗清除术和颅内血肿(钻孔)碎吸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87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组(行颅内血肿小骨窗清除术)、碎吸组(行颅内血肿碎吸清除术)和对照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分别比较小骨窗组、碎吸组、保守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及3组的GCS评分差。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小骨窗组、碎吸组与保守组的GCS评分差比较均有差异(P<0.05);小骨窗组和碎吸组的GCS评分差比较也有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碎吸颅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疗法在脑出血治疗中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小骨窗术和碎吸术在治疗中均能提高疗效、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但小骨窗术较碎吸术能更好地发挥疗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3年期间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和VEGF表达,计数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IMD),并将各检测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相联系.[结果]鼻咽原发癌组织中,癌细胞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71%(32/4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IF和IMD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29,P=0.026,MIF阳性组的IMD计数为(35.1±13.3)/高倍视野,明显高于MIF阴性病例的(20.9±10.2)/高倍视野,P=0.003.以Schmincke型生长方式分布的癌细胞MIF表达水平(67.4%±35.2%)高于以Regaud型方式分布的癌细胞(32.9%±29.7%),P=0.007.癌细胞MIF与VEGF表达以及IMD计数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5.但癌细胞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MIF在鼻咽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能是影响肿瘤性微血管生成和癌细胞VEGF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受体1(IFNAR1)及检测诱导表达α干扰素(IFN-α)的方法,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组患者PBMC,利用病毒保护试验研究干扰素治疗前后患者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差异;IFN-α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答组患者(P<0.001);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1个月后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P<0.01),后者始终处于低下水平;IFN-α治疗期间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水平从治疗前的高表达而逐渐减少,正常对照和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的表达始终较低。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受到严重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及IFNAR1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吻合口愈合规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周病程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SD大鼠各20只的双侧颈总动脉切断后行间断缝合,于吻合术后1d、3d、7d、14d分别取材,观察其通畅情况,并对血管吻合口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和图像分析。同时,各时间点检测血清TNF-α浓度变化。结果对照组吻合口血管内膜损伤小,管壁各层次结构清晰,炎症反应轻;糖尿病组血管内膜损伤重,管壁各层次结构紊乱,有断裂痕迹,管壁周围肉芽组织增生明显。吻合术后7d糖尿病组吻合口血管内膜平均再内皮化明显延迟(3745.18±1045.31μm2比1298.21±224.66μm2,p<0.01);吻合术后14d,糖尿病组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明显,I/M值达0.71±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浓度显著增加(术后7d:5.48±0.34ng/ml比0.73±0.09ng/ml,p<0.05;术后14d:5.15±0.12ng/ml比0.51±0.03ng/ml,p<0.05),血清TNF-α浓度与血管吻合口部位内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改变了血管吻合口正常的愈合规律,使正常的吻合口愈合过程转变为慢性炎性、纤维增殖过程,血管吻合口部位的重塑呈现病理性,其中TNF-α在糖尿病血管吻合口重塑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9.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例行脾切除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病人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脾切除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发生脾窝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随访3月至5年,病人贫血状况、左上腹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脾切除对有适应证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可行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0.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3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6年来收治的胰岛素瘤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77例,女60例。137例均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B超,CT,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5.1%,67.9%,58.1%。12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02例(80.9%)行胰岛素瘤摘除术,4例(3.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12.7%)行胰体尾切除术,另外4例(3.2%)行开腹探查术。切除的122例肿瘤中,良性占96.7%,恶性3.3%;单发肿瘤98.4%,多发1.6%。86.9%肿瘤直径≤2.0cm。13.1%肿瘤位于胰头;位于胰体和胰尾者分别为46.7%和40.2%。结论Whipple三联症,结合IRI,IGR,C-肽,以及胰岛素原的检测水平,可作为胰岛素瘤的定性诊断依据。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仍很困难,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治疗首选肿瘤摘除术,如果术中探查未能找到肿瘤,不宜盲目行胰体尾切除术,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低血糖症,同时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方法,明确定位后,再考虑二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