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95篇
  免费   8232篇
  国内免费   5385篇
耳鼻咽喉   869篇
儿科学   1338篇
妇产科学   627篇
基础医学   6427篇
口腔科学   1373篇
临床医学   9480篇
内科学   8905篇
皮肤病学   627篇
神经病学   2698篇
特种医学   30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7449篇
综合类   20179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7892篇
眼科学   1571篇
药学   8940篇
  107篇
中国医学   7047篇
肿瘤学   4647篇
  2024年   392篇
  2023年   1203篇
  2022年   3187篇
  2021年   3930篇
  2020年   3299篇
  2019年   2210篇
  2018年   2181篇
  2017年   2448篇
  2016年   2065篇
  2015年   3395篇
  2014年   4373篇
  2013年   4749篇
  2012年   6553篇
  2011年   7010篇
  2010年   5799篇
  2009年   5118篇
  2008年   5503篇
  2007年   5170篇
  2006年   4661篇
  2005年   3875篇
  2004年   3165篇
  2003年   3020篇
  2002年   2500篇
  2001年   2118篇
  2000年   1544篇
  1999年   917篇
  1998年   457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作者以1%乙酸冲洗SD大鼠子宫内膜,获得子宫内膜酸溶性提取物。利用琼脂糖弥散法和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抗菌试验发现,子宫内膜提取物有三条主蛋白带对致病性大肠杆菌ML-35P耐药株有强抗菌活性,这三条抗菌蛋白带命名为RatUP-1,RatUP-2和RatUP-3,分别占子宫内膜提取物总蛋白量的4.5%,5.7%和6.6%。虽然提取物存在溶菌的活性,但其含量甚微,在AU一PAGE图谱上亦未能显现溶菌酶条带。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合成一类抗菌多肽,可能在子宫抗菌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从脾论治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64例 2型糖尿病继发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 ,在继续口服磺脲类药的基础上加用健脾中药 ,结果显效 1 5例 ,有效 3 6例 ,无效 1 3例 ,总有效率 85 .2 4% ;治疗前后血糖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相似文献   
113.
贯众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贯众(Dryopteris crossirhizomz)不同提取液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抑菌作用。方法:分别用水以及3种不同pH值的70%乙醇为溶媒提取贯众干品以制备贯众提取液,利用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液对13种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每1ml含生药1g的贯众醇提液、水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对普通变形杆菌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pH值的抽提溶剂对药物的有效抑菌成份的提出效果不同,抽提溶剂pH越小,有效成份的提出效果越好。结论:贯众醇提液、水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则较弱。贯众的抗菌成份易溶于水,抽提效果随pH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5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 ,分别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 ,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皮损变化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及皮损消退情况显著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动态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n=48),随机选择6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用150万U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按临床再通标准分为再通组(n=30),未通组(n=18),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2h、4h、24h、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TAT和GMP-140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患者组治疗前TAT水平(14.56±1.04)μg/L、GMP-140水平(12.50±1.05)ng/ml,较正常对照组(2.15±0.89)μg/L、(8.39±1.33)ng/ml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h再通组GMP-140水平达到峰值(22.17±2.05)ng/ml,4h后TAT到达峰值(46.67±5.79)μg/L(P<0.05)后逐渐下降,持续至少3天,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未通组二项指标持续缓慢上升,48h达到峰值.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TAT、GMP-140水平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6 7Ga心肌显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VM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静脉注射6 7Ga 枸橼酸盐 ,48h、72h后开始显像 ,观察心脏部位放射性浓聚情况 ,并计算心 /肺 (H/L)指数 ,根据H/L指数判断心肌炎性病变的严重程度 (H/L指数 >1.2为阳性 )。结果 :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 ,50例阳性 (占 64% ) ,其中急性期阳性率为 84% ,恢复期阳性率为 50 % ,慢性期为 2 9% ,急性期阳性率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慢性期 (P<0 .0 5)。结论 :心肌6 7Ga放射性浓聚与心肌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直接反映了病变心肌的炎症反应情况 ,对诊断VMC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并对VMC治疗、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脐血CD34+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的方法及其特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获得DC.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GM-CSF、IL-4、TNF-α、SCF、FL、TPO等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用电镜、普通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DC表型;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llo-MLR)观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因子GM-CSF、IL-4、TNF-α,脐血CD34+细胞在GM-CSF、IL-4、TNF-α、SCF、FL、TPO等因子作用下,可生成DC,并表达相应的DC分化抗原CD14、CD80、CD83、CD86、HLA-DR.脐血CD34+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经2周诱导,体系细胞数可增加173.8士26.7倍,两种来源的DC均能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均可诱导成DC,并具有相应的DC分化抗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该文以Cr:liSAF激光作为激发光源 ,针对生物大分子设计了荧光实验 ,以探讨其在组织自体荧光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氙灯泵浦Cr:LiSAF二次谐波用来产生可调谐蓝光脉冲激光输出 ,并设计了自体荧光试验。结果 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可调谐蓝光脉冲激光输出 ,得到了良好的输出特性。结论 氙灯泵浦Cr:LiSAF二次谐波产生可调谐蓝光脉冲激光输出得到了良好的输出特性 ,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自体荧光产生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Background This study researched the electric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breast tissue and demonstrated the differentcharacteristic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EIS) images.Methods The impedance character of 40 malignant tumors, 34 benign tumors and some normal breast tissue from 69patients undergoing breast surgery was examined by EIS in vivo measurement and mammography screening, with aseries of frequencies set between 100 Hz-100 kHz in the ex vivo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Results Of the 39 patients with 40 malignant tumors, 24 showed bright spots, 11 showed dark areas in EIS and 5showed no specific image. Of the 30 patients with 34 benign tumors there were almost no specific abnormality shown inthe EIS results. Primary ex vivo spectroscopy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ivity of various breast tissue take thefollowing pattern: adipose tissue>cancerous tissue>mammary gland and benign tumor tissue.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lectrical impedance properties between cancerous tissue andhealthy tissue. The impedivity of benign tumor is lower, and is at the same level with that of the mammary glandulartissue. The distinct growth pattern of breast lesions determined the diffe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EIS results.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